清华大学教授吐槽无现金支付:这是歧视我们老年人,怎么看?

蒋献凯

我现在钱包里的现金非常少,感觉装了钱也很少用,手机扫一扫真的很方便,清华大学教授吐槽无现金支付:这是歧视我们老年人,主要是因为很多老年人确实不会使用手机支付。

但原话是这样的,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朱宁指出,即使到以后移动支付非常发达了,这种取消现金的做法,其实还不是特别的科学和严谨。强制使用会出现社会服务的不平等对待,不利于那些相对传统的人群,福利变化也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蚀。

主要是表达,在推广无现金支付过程中,出现商家都不收现金的这种情况下,是对我老年人的歧视。我确实很赞同的。如果都不收人民币了,那国家发行人民币还有什么意义?人民币是法定货币,它的流通使用价值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以取代的。

但是老年人也要积极适应社会的变化,尤其是现在滴滴打车、美团外卖等这些新生事物确实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要与时俱进,才不被社会淘汰。但是不要盲目的说老年人就是落后的,有些老年人接受新事物快,爱学习,非常喜欢使用无现金支付。还记得前段时间阿里巴巴年薪40万聘请60岁以上资深产品体验师的新闻在网络上引起热议,62岁的黄大伯带着PPT来介绍自己,“淘宝12年买家经验”、“芝麻信用分785分”、“熟练操作photoshop设计软件”……

所有的一刀切的强制,都是不人性的,现金支付与网络支付并存才是王道。


镁客网

翻了一翻几位答主的答案,各位都没有仔细看这句话的出处啊摔!

“如果商家都不收现金,这种情况下,不是对我像我这样的老年人的歧视吗?”北京师范大学国际金融所所长贺力平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直言。
……
贺力平认为,在新旧技术交替的过程当中,这种社会摩擦必然会出现,对商家来讲,选择一种支付方式,有利于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但这种做法很有可能触犯法律边缘,人民币是法定货币,国内商家可以拒收港币、美元但是不能拒收人民币。
报道链接: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cyxw/2017-08-13/doc-ifyixias0244368.shtml

首先,“歧视老年人”这句话不是清华大学教授说的,而是北京师范大学国际金融所所长贺力平说的。

而从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朱宁,也就是问题里的清华大学教授,只字未提“歧视老年人”。

因此,问题中的“清华大学教授吐槽”,存在事实谬误。

而就贺力平的观点来看,这句“歧视老年人”更像是某种标题党,他真正想表达的,是拒收人民币可能是违法行为,以及对新技术导致的社会问题感到担忧。

首先,这种担忧却是可以理解的。

有不少答主提到说,他们身边就有会麻利使用移动支付的人,然而他们身边的老年人,并不能代表全部老年人。

我身边的几位老年人,就完全不会使用移动支付。

毕竟,老年人年事已高,理解力和行动力相较过去都会有所下降。

以及,很多老年人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导致他们晚年在遇到新鲜事物时难以适应。

而对于商家和社会公共服务来说,就应该照顾到这些老年人群,允许现金支付,这是人性化的表现。

其次,“歧视”这两个字显然有言重之嫌。

因为“歧视”这两个字带有非常明显的主观故意,而把商家的行为上升到了道德批判的高度。

而商家的行为不过是为了图方便和省事而已,并没有主观歧视的故意,被说成是“歧视”,确实是有些委屈。

因此“歧视”这两个字在这里属于用词不当。

因此,对于这一言论,我们要两方面辩证看待:

一方面,我们不应该随便给商家扣上“歧视”的帽子。

另一方面,商家应该照顾到老年人群的需求,开放现金支付。

你对这个问题和我的答案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吴清缘老师

这件事没什么好吵的,各位听我一言。

1.大家说事就说事,不要拿“清华大学教授”等帽子说事。

何况,“歧视老年人”这句话不是清华大学教授说的,而是北京师范大学国际金融所所长贺力平说的。

清华大学朱宁副院长的原话是:即使到以后移动支付非常发达了,这种取消现金的做法,其实还不是特别的科学和严谨。这话没毛病啊,不能因为用手机支付的人多了,就取消现金支付吧,这是绑架了不用的人啊。

2.无论是手机支付,还是脚机支付,归根到底都是增多了一种支付方式,用不用是你的自由。

什么叫做自由?就是你没有人能逼你用,但也没人能逼你不用。如果因为移动支付方便,就取消了其他支付方式,这我们万万不敢苟同的。

你现在把自动取款机取消了,不用银行跟你急,我都跟你急。

做人不要太绝,路子宽点,好走路。

3.用的人多不代表没有门槛,不代表所有人都适用。

比如,有的农村,老人家根本就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有的农村老人买不起手机,有的地区网络太差了,如果取消现金支付,当然是歧视了,没说错。

那些说优胜劣汰的“精英们”,请也为那些“你自认为不如你的人”将心比心地考虑一点吧。我是傅一声,欢迎您来撕!


傅一声

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是社会拥抱科技,拥抱发展时,应该有越来越多人站出来为小众群体,为弱势群体发声。

一两年前,因为网约车的迅猛发展,没下载打车软件的人打不到车,类似的抱怨声出来了,但也不见得有人,有专门机构去处理。

现在无现金支付发达了,虽然还没有发达到用现金支付已被歧视,甚至影响消费的地步,但这个问题还是要被提出来,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去研究,去行动。

我个人受触动最大的是残障人士的出行问题,这一群体在国内是大群体,但各种出行不便的问题普通人没有去想,也没有贡献自己的力量,还以为人数少呢,所以见不到这些人呢。

而是因为出行不方便,公共汽车,地铁,酒店,人行道等等,都带来极大的不方便。

1、物质方面的进步在于技术多发达,公司有多大规模,钱有多巨额。精神方面的进步是,想法越多元,小众利益不受伤害,缺、小、穷不受嘲笑。

2、需要更多第三方的力量,如清华大学李宁教授之类的学者多呼吁,媒体等公共平台多传播,被“边缘”团体多团结,企业在猛冲猛撞的同时,即便自身没办法开辟专门的部门,但可以支助非营利企业去解决类似问题。

当然,这有点道德绑架了,那么,有些社会单位是逃脱不了这个责任的。

发展是相对的概念,进步也是相对的概念,速度呀,新时代呀,都是相对而言,在相对的世界里,我们高歌猛进时,一定别忘记另一面。

因为,我们紧紧相依,我们互相存在,共建了这份美好的存在。


财经作家邱恒明

无现金时代已经近在眼前

无现金支付,让老年人何去何从

现在,出门用手机支付已经是常态了,路边卖煎饼的推车都挂起了二维码,而使用无现金支付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1. 歧视老年人?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金融所所长贺力平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商家都不收现金,这种情况下不是对像我这样的老年人的歧视吗?”。

随后的采访中,清华大学金融研究副院长朱宁表示即使到以后移动支付非常发达,取消现金也不是科学严谨的做法。

同时朱宁还表示,他支持使用移动支付,但不是特别同意“无现金社会”的提法,移动支付应该是主流趋势,但并不代表我们要取消或者杜绝使用现金。

如果,一个商家拒绝收现金一定是错误的做法,对于老年人来讲也确实是一件糟心事,关于是否是歧视老年人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

中国已经走在了无现金时代的进程之中了,取消现金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无现金不是字面意思没有现金,而是强调移动支付这个过程。

2. 老年人该怎么做

关于这个吐槽,首先不是清华教授讲的,但是吐槽本身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是付现金商家态度强硬的拒收,先可以进行协商,协商无果找有关部门解决。

拒收现金,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做法,坚持拒收是触犯关于货币流通的法律的。

时代总是进步的,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进步的同时还有许多矛盾和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老年人不是弱势群体的代名词,心态年轻了永远不老,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也可以勇敢尝试,其实大家都是从不会到会开始,身边用智能机比年轻人用的都溜的老年人也不在少数。

希望各位老年朋友越来越年轻,寻找些生活的乐趣吧!


懂财帝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们暂且不评论这位号称清华大学教授的言论是对还是错。

众所周知,“优胜劣汰”是自然的唯一生存法则,强者生存、适者生存。不论是动物还是人类,都要通过自己本身的进化来适应自然。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远古时期,为什么长颈鹿不叫长颈鹿,因为那是它脖子是短的,但是因为没有草吃了,就要去吃树上的叶子,随着时间慢慢进化,脖子就变长了,而那些脖子没有变长的就被淘汰饿死了。而人也一样,不进化,科技不发展,人类只能被自然淘汰。

回到问题中,随着时代的发展,移动支付节省了人们的时间和简易度,是科技发展的必然成果。符合人类发展的科学规律,但作为清华大学的教授,此人却发出了无现金支付是违背科学的发展这种言论。笔者试问,难道人类应该从纸币支付退化到像古代一样使用稀有金属作为交换凭证才科学吗?

其次之所以用上面动物优胜劣汰的例子来举例,并不是说老年人应该被社会所淘汰的意思,移动支付只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支付手段而已,至今为止没听说国内或者国际上有人拒收纸币的案例。

清华作为百年老校,一直是中国人内心最崇高的最高学府,身为清华的老师,希望这位清华大学的教授以后在发表言论的时候先思考再说话。


政商参阅

一、所有的一刀切的强制,都是不人性的。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付款方式。

有的人,接受新事物比较快,能够使用移动支付。而有的人比较传统,喜欢用现金支付。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强制使用无线键金支付,是不人性的。

二、无现金支付,确实有他便捷高效的优势,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无现金支付便捷安全高效,绝对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它的使用范围会越来越广。

所以,即便是老年人,也应该与时俱进,逐步学习使用。毕竟谁也阻止不了人类前进的脚步。

三、不要盲目的给老年人代言,有些老年人接受新事物快,爱学习,非常喜欢使用无现金支付。

所以并不是老年人不接受无现金支付,而是因循守旧不愿改变的人,不喜欢无现金支付,不论年龄大小。

请关注“禾页老师”,一起交流教育话题。


禾页老师

互联网的自由选择权在于个人:不能说迁就这些过时的人群,就要全社会赔你们买单,这代价太大,也太自私:


全新时代的每一次发展,都不是个人意愿可以改变了的,时代的飞跃,个人再多的报怨都是背离社会的。



你有你的选择,我们也有自己的权利:互联网的智能化发展,一定是越来越智能化的,你不能说:你不会,所以就得让全社会放弃进步。


我小时候在农村,人工种地,现在是大机械化,你可以继续人工出体力,但你不能反对人家用机器,不能说这不公平,世界的不公平就是这个世界最大的公平,我们不是‘大同,更不是平均分,一定会有个强者更强,淘汰机制,才是生态发展平衡。’


当你在追求自己的公平时,你别阻碍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如果这个公平是以牺牲很多人的权利为代价时,这就是无知+自私。



孙洪鹤

来来来,我们冷静地看这一场场“无现金”活动,首先发现“无现金”这个提法就很有问题。从提法本身看,“无现金”这样的表述是不严谨和不科学的。片面强调“无现金”,不但已经出现拒绝现金的行为,也容易让普通老百姓误以为现金会消失了。其实,以是否使用现金为标准,通常可将支付分为现金支付和非现金支付。因此,下一步应该少用或不用“无现金”,建议改用“非现金”支付。

具体而言,我们还有三个问题得问问:

非现金支付的手段和工具包括银行卡、电子银行、票据以及各种网络支付等等。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16)》列明“非现金支付工具”共有四种:票据、银行卡、结算方式、网络支付。

事实上,尽管非银行支付增长很快,但在我国,银行卡和票据仍然是非现金支付的主流。如果说票据使用与老百姓关系不大的话,那么银行卡支付与老百姓日常消费息息相关。《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6年我国银行卡消费额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48.47%。这还是剔除房地产、汽车销售及批发类交易之后的数据,如果不剔除,银行卡消费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预计超过一半,妥妥地。

第二,商家可以拒绝接受使用人民币吗?

目前,个别互联网公司旗下的商户,如“盒马生鲜”超市,只支持支付宝付款,包括人民币现金在内的其他支付方式都被拒绝在外。这到底是商家的自主权利,还是违反了法律法规?

来来来,我们一起学一学《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该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人民币,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发行的货币,包括纸币和硬币。从事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发行、流通和回收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进而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毫无疑问,“盒马生鲜”拒收人民币现金的做法,已经违反了《人民币管理条例》相关规定。

线上商户由于条件所限,在支付方式中未能支持现金收款,大多数人可以理解。但如果更多的线下商户公然拒收人民币,或对现金支付采取歧视手段,那么这将影响人民币的正常流通。之前,广东珠海一家面馆因拒收现金,被央行珠海中心支行认定为违法行为。

第三,人民币现金会很快地消失吗?

在“无现金”活动中,甚至有人提出要“消灭现金”。现金真的会被消灭吗?

其实,尽管现代支付方式发展迅速,但全世界流通中现金需求量仍然较大。《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6年我国M0(流通中的现金)达6.8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8.07%,增速超过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从现实情况看,当下还有不少人依赖现金支付。对于中老年人和农村地区,现金支付还将是重要的支付方式。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现金支付和非现金支付仍将长期并存。如果一味地“消灭现金”,一个直接的后果便是:那些不会或未能使用现代支付手段的弱势群体,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数字弃民”。这样的理念和做法,都与国家大力倡导的普惠金融的精神背道而驰。

应该说,随着电子支付的普及,现金使用的减少是大势所趋。但相比电子支付需要电力、机具和一定的技能作为前提条件,现金使用的便利性和普惠性仍是不可替代的,就像汽车已经取代马车成为现代社会主要交通工具,但骑马在有些时候、部分地区仍然比汽车具有优势。

推进和规范非现金支付结算,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便利百姓生活。下一步,建议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一方面,要加大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各类支付结算方式的宣传推广,让更多公众了解各种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的特点;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公众支付结算习惯,包括使用现金支付的习惯,由公众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支付结算方式。


董希淼

首先说两个前提



2.的确老年人对新事物接受的程度比较低。我的父母不到60岁,我就这个问题和他们沟通了很多次,他们都说不用,原因有两个:一是觉得不安全,二是觉得学起来麻烦。我说这是大趋势,以后不用就花不了钱,他们说没事,社会会考虑老年人的需求。我现在也不说了。



现在我们来看是否歧视的问题。

首先,科技的发展不断的推动社会的进步,新的事物产生,旧的事物淘汰,这是必然规律,那么我们作为这个快速发展社会中的一员,不接受新事物就会被淘汰。无现金支付方式就是新生事物,并且已经变革了支付方式,是大趋势。



其次,老年人对新生事物接受程度低也是现实情况,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都不能与年轻人相比,即使有一部分老年人比较新潮,喜欢新事物,但不能改变这个群体不喜欢变化的根本特性。

那么,新事物发展不可逆,老年人有其固有的特性。是否存在歧视的关键就是政府如何平衡传统支付与无现金支付的平衡。如果政府不印纸币了,全面推广手机支付,那么就是不考虑老年人群体的需求,不考虑他们的需求而去一味的变革就是歧视。如果政府平衡两种支付方式,在照顾各个群体需求的基础上发展新事物,那么就不存在歧视。



所以,这个问题完全不用担心,老年人也不是一尘不变的,无现金支付方式也不是以后也就这样了,肯定还会更加便捷。

最后,无现金支付一定是大趋势,教你的父母拥抱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