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求你別再給我報輔導班了!”

“媽媽,求你別再給我報輔導班了!”

包子上幼兒園的第一天,包子媽哭了。

除了擔心娃能否吃好睡好以及能否適應那麼多的新面孔外,包子媽心中更多的,是那份期待已久的使命感:我娃如今也上學了!

上小班的時候,包子媽每天關心的就是給孩子吃什麼樣的食物,玩什麼樣的玩具,穿什麼樣的衣服等,班級寶媽群裡也是一片歌舞昇平的景象。

第二年,娃到了中班,包子媽偶然間發現同班有兩個孩子會唱歌跳舞了,雖然水平也一般,卻讓原本骨子裡就不甘人後的包子媽心裡開始蠢蠢欲動。

快樂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轉眼間,包子來到了大班。

一次幼兒園舉辦的戶外活動中,包子媽突然發現,包子的很多同學都已經在畫畫/鋼琴/書法/舞蹈等方面表現的非常出色了。

包子媽徹底坐不住了:我的孩子不能比別人的孩子差!報班!

於是,包子開始了書法,繪畫和太極拳的學習班。

萬里長征,邁出了第一步。

“媽媽,求你別再給我報輔導班了!”

上小學,包子開始正式開始學習拼音和算術了。

不知道是天資不好還是怎的,半學期下來,拼音讀不好,算術算不對,唯獨學會寫的幾個字還寫的歪歪扭扭,一個作業本經常被橡皮擦擦的稀巴爛。

別人家的孩子大多每天半個小時就完成作業,包子愣是需要兩個小時,還是在包子媽的陪伴下。

包子媽經常大半夜的睡不著,就在寶媽群裡訴苦:都說帶孩子不是人乾的活,輔導孩子寫作業更不是人乾的活,都快要崩潰了!

唯一能讓包子媽感到欣慰的是娃的太極拳學的不錯,天生的調皮好動總算在這方面扳回一城。

“媽媽,求你別再給我報輔導班了!”

本著絕不能浪費孩子任何天賦的原則,包子媽又連續給娃報了拉丁舞和溜冰的興趣班。

每到週末,鄰居們都能看到包子媽揹著一個大包,帶著包子出門參加各種培訓,從早上8點一直忙到晚上9點,那馬不停蹄的勁頭,真恨不得一天能有48個小時。

到了小學五年級,眼看離小升初還剩不到兩年的時間,大部分家長可能都會適當減少孩子的課外輔導班,專心應試選個好學校。

畢竟在中國現階段的教育體系裡,一所好的學校對孩子意味著什麼,無需多言。

你是不是也覺得包子媽該讓娃專心文化課考試了?

圖樣圖森破!

由於包子在太極拳,溜冰以及拉丁舞方面的優秀表現,包子媽決定:繼續這三個課外輔導班的學習,同時週末晚上再增加一門英語輔導班,以彌補包子在英語方面的不足,迎接即將到來的小升初擇校考試。

(啥也不說了,讓我心疼包子三秒鐘。)

“媽媽,求你別再給我報輔導班了!”

小升初的擇校考試中,包子雖然沒有達到媽媽“名校”的高要求,卻也憑藉不錯的成績,進入了一家市級示範中學。

不得不承認,相比於初中的壓力,小學的壓力和焦慮都只是小兒科!

語數外理化生地政史!

沒有人考慮“教育的初衷”是什麼,所有人日思夜想的只是怎麼提高考試分數!

學校門口各種天花亂墜的廣告單頁,每一家都“培育”出了中考狀元,包子媽幾乎帶著包子聽遍了每一家的“試聽課”。

然後都報名了。

“補課費是貴了點,跑來跑去也麻煩,但是隻要孩子的成績能提高,多付出點也可以”。

雖然花錢買安心是一個很不好的心理,然而,包子媽就是這麼想的。

後來,包子的興趣班只剩下了太極拳,剩下的都換成了各種學科的“提高班”。

“媽媽,求你別再給我報輔導班了!”

包子媽和包子的未來會是什麼樣,我們沒法推測。

對於當前的教育模式,我跟很多家長一樣也很失望,很無奈,很憤怒。但如果那是一個必須接受的現實,我們還有其它路子可選擇嗎?

不得不說,現在的各種考試,其實更多的是在考驗家長!不是孩子不願意落後,而是家長自己不願意落後。

當所有人都在一個不應有的高度上比較時,拔苗助長也便成了家長不得不接受的常態。

“媽媽,求你別再給我報輔導班了!”

中國用了短短40年的時間走過了發達國家200年的路,這個時代,變化的速度是驚人的。

我們每個人都在不斷的經歷著價值觀的崩塌和重塑,我們對於孩子教育的焦慮,往往不是教育本身的問題,而是這個時代的問題。

我們在工作中的壓力以及社會上的焦慮,都深深影響到了自己對於孩子的心態,什麼都要求一個“快”字。

有人說,中國的教育不是學校在推動的,而是家長在推動的。

這麼說,一點都不為過。

作為家長,焦慮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並非壞事,焦慮來自壓力,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

只是,我們要記住:

一定不要忘記給孩子這世上最美好的東西!這東西不是分數,不是金錢,也不是權力。是尊重,是責任,是創造,是發自內心的持久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