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肉羊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中國畜牧雜誌

江蘇省既是經濟大省,又是農業大省。眾多的人口和較高的經濟生活水平給江蘇省帶來了巨大的羊肉消費市場,種植業生產中產生的大量秸稈和餅粕等副產物為肉羊生產提供了豐富的飼料資源,但其肉羊產業發展與日趨旺盛的消費需求並不匹配,規模化程度相對較低。

2016 年,江蘇省肉羊產值佔牧業總產值的比重為4.16%,肉羊產業發展蘊含巨大潛力。本文根據相關統計數據和調研情況分析了江蘇省肉羊產業的生產發展現狀,探討了江蘇省肉羊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關建議,為促進江蘇省肉羊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一定借鑑。

肉羊是最能適應外部環境的家畜之一,我國肉羊產業自20 世紀90 年代以來快速發展,如今已成為畜牧業的“朝陽產業”。江蘇省既是經濟大省,又是農業大省。眾多的人口和較高的經濟生活水平給江蘇省帶來了巨大的羊肉消費市場,種植業生產中產生的大量秸稈和餅粕等副產物為肉羊生產提供了豐富的飼料資源,但其肉羊產業發展與日趨旺盛的消費需求並不匹配,規模化程度相對較低。2016 年,江蘇省肉羊產值佔牧業總產值的比重為4.16%,肉羊產業發展蘊含巨大潛力。本文根據相關統計數據和調研情況分析了江蘇省肉羊產業的生產發展現狀,探討了江蘇省肉羊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關建議,為促進江蘇省肉羊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一定借鑑。

江蘇省肉羊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中國畜牧雜誌

1 江蘇省肉羊產業發展狀況

➤ 1.1 肉羊產量波動,出現斷崖式下跌

2001—2005 年,江蘇省肉羊出欄量保持穩定增長,存欄量相對穩定,而在2006 年,肉羊存出欄量出現斷崖式下跌,2006 年以後,肉羊出欄量保持平穩狀態,但遠遠不及2006 年之前的水平(圖1)。羊肉產量的變化趨勢與肉羊存出欄量基本保持一致,在2006 年出現大幅下跌,之後羊肉產量逐步增加。

江蘇省肉羊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中國畜牧雜誌

截止到2016 年,江蘇省羊肉產量緩慢增長至8.26 萬t(圖2)。羊肉產量大幅下跌主要是小規模飼養農戶的快速退出造成肉羊養殖數量降低。農村勞動力轉移和比較收益的下降是促使小農戶退出該行業的主要因素。

江蘇省肉羊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中國畜牧雜誌

➤1.2 肉羊生產規模化不斷提高,區域化明顯

江蘇省肉羊生產規模化不斷提高,規模養殖向大中型規模發展的趨勢明顯。由表1 可知,2007—2015 年,全省肉羊年出欄100 只以下的養殖場和散戶不斷減少,但總量最大,仍是肉羊生產的主要貢獻者。年出欄100 只以上的大中型養殖場數量不斷增加,2015 年年末全省肉羊出欄達1 000 只以上的大型肉羊場數量達480 個,是2007 年的34 倍;年出欄100~1 000 只的中等規模肉羊場數量達9 702 個,是2007 年的5 倍。

江蘇省肉羊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中國畜牧雜誌

全省肉羊生產分佈規律為北多南少,肉羊生產在區域方面體現了逐漸集中趨勢,全省肉羊出欄排在前6 位的是徐州、南通、鹽城、宿遷、連雲港和淮安,其中徐州、南通和鹽城所佔比重較大。目前江蘇省已形成了沿海和徐宿淮兩大肉羊產業帶。

➤ 1.3 肉羊良種繁育數量下降

江蘇省肉羊品種資源豐富,主要以山羊為主。地方品種主要有湖羊、海門山羊和黃淮山羊,其中湖羊和海門山羊被列入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黃淮山羊被列入江蘇省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主要引進品種有波爾山羊、杜泊羊和無角陶賽特羊。肉羊生產中,山羊佔比較大,綿羊佔比較小。

2001—2015 年,種羊場出場種羊數量波動較大,2015年出場種羊2 614 只。種羊場數量不斷減少,其中種山羊場數量總體呈波動下降趨勢,而種綿羊場的數量變化相對平穩。2015 年,種山羊場數量達11 個,而種綿羊場數量僅剩2 個(圖3)。受資金、政策、管理和人才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部分優良的地方肉羊種質資源受到衝擊,導致肉羊良種化程度降低。雖然種綿羊場數量較少,但由於湖羊這一綿羊品種具有繁殖率高、生長髮育快、肉質鮮嫩、性格溫順、適合終年舍飼等優點,被批引入內蒙古、新疆、甘肅等地,用於舍飼養殖和培育多胎新品種的母本。

江蘇省肉羊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中國畜牧雜誌

➤ 1.4 肉羊市場價格不穩定

2016 年,肉羊行情延續前2年的低迷態勢,前3 季度山羊收購價格約21 元/kg,綿羊收購價格約17 元/kg。在消費旺季,肉羊價格有所回升,第4 季度山羊、綿羊收購均價分別約為20 元/kg、25 元/kg,市場價格較前幾年無明顯改觀。養殖戶微利經營或虧損,其中自繁自養場因成本低而略有盈利,育肥場大部分處於虧損邊緣。2017 年上半年,肉羊價格較前幾年有明顯改觀,山羊收購價格約25 元/kg、綿羊收購價格約21 元/kg;到第3 季度,山羊、綿羊收購價格分別上漲至30 元/kg、26 元/kg,肉羊生產者收益有明顯改觀,但肉羊價格的不穩定會擴大生產經營風險,使生產者收益產生較大波動。

➤ 1.5 羊肉消費具有季節性,消費量上升

羊肉因蛋白質含量高、營養豐富和膽固醇含量少等特點,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愛。羊肉消費具有季節性,冬季是消費旺季,夏季為消費淡季。近年來,隨著江蘇省城鄉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江蘇省羊肉消費量不斷增長,消費方式日益多樣,消費結構發生變化。由圖4 可知,城鎮居民人均羊肉消費量整體高於農村居民,整體上漲幅度也高於農村居民,這主要是由於城鎮居民平均收入高於農村居民。多數學者認為,官方的統計數據低估了居民的畜產品消費量,因其並未將在外就餐因素考慮在內,而在外就餐的消費形式已成為城鄉居民重要的生活方式。另外,直接購買成品和半成品食物已成為居民家庭消費的主要方式。因此江蘇省肉羊消費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肉羊產業發展蘊含巨大潛力。

江蘇省肉羊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中國畜牧雜誌

2 江蘇肉羊產業存在的問題

➤ 2.1 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不高

目前,江蘇省肉羊規模養殖比例逐年提高,大中型養殖場發展速度較快,但規模化養殖場所佔比重不高,小規模養殖仍是肉羊產業的生產主體。

肉羊生產規模化會增大疫病防控風險,大量糞便等汙染物的錯誤處理會使生態環境惡化,因此需要實行標準化。肉羊生產標準化的推行不但受自然條件的限制,而且在生產過程中受到飼料營養配置、養殖管理、疫病風險等因素的影響。當前標準化規模養殖的相關技術,如人工授精、高密度繁殖、營養調控等技術的成熟化和集成度還比較低,具備這些技術的規模養殖場較少。舍飼後的飼養成本增加,飼養管理技術銜接不上、羊場規劃建設不合理等致使肉羊養殖場的標準化養殖比率低。

➤ 2.2 種質資源品質下降

良種繁育體系不健全,地方優質肉羊品種選育不夠,種羊場數量相對較少。江蘇省肉羊產業生產模式並不相同,養羊大戶多以短期育肥為主,規模養殖場大多是自繁自養。部分規模養殖場的肉羊品種多而亂,未建立清晰的家族譜系,導致種羊繁殖力下降,良種化程度低。

由於優質種羊資源稀缺,肉羊生產者對引進國外優良肉羊品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部分企業藉機“炒種”,致使相關種羊價格遠遠超過其價值。“炒種”現象不僅會挫傷肉羊生產者的積極性,也會使地區優秀的遺傳資源遭到破壞,阻礙肉羊生產發展。加之近年來“重雜交改良,輕選育保種”的思想,使得優良基因不斷流失,雜交後代生產性能下降。

➤ 2.3 信息不對稱

信息的不對稱主要包括2 個方面,其一是市場信息不對稱。養殖戶由於自身受教育水平和資金等因素限制,搜尋市場信息的成本高,而且缺乏有效的市場傳導機制,養殖戶無法及時有效獲取市場信息,生產決策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市場信息不對稱不僅造成了畜產品的供需不平衡和價格波動,還會挫傷養殖戶的生產積極性,影響肉羊產業的經濟效益。

其二是信貸信息不對稱。肉羊生產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這制約著江蘇省肉羊產業的發展,而融資市場的信息不對稱是造成肉羊養殖場資金短缺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部分肉羊養殖場管理水平較低,相關財務報表不健全,難以給銀行提供貸款決策所需的信息。另一方面,小規模養殖戶比重大,分佈比較散,經營者素質參差不齊,銀行基於風險考慮,很難提供貸款服務。當養殖戶在生產經營中遇到資金困境時,無法得到銀行的貸款,轉而求助民間借貸,無形中增加生產成本,同時使其經營風險變大。

➤ 2.4 肉羊產業品牌化程度不夠

江蘇省是羊肉消費大省,但羊肉企業品牌數量少,多以初級產品為主,深加工產品少,品牌產品附加值低。雖然近年來部分龍頭企業積極引進先進加工技術,開發出一些深加工羊肉產品,但由於大部分羊肉企業生產加工水平低,市場上仍以生鮮肉品加工為主,種類相對單一。

此外,部分地區肉羊區域品牌化程度不高。江蘇省肉羊地理標誌產品較少,僅海門山羊和東山湖羊2 種。近年來由於“重雜交改良,輕選育保種”思想影響,江蘇省部分地區特色肉羊群體數量和質量不斷下降,對其生存和保護帶來威脅。

另外,內蒙古、山東、河南等地肉羊產品湧入當地市場,擠佔本土市場,這不僅對當地特色羊種的保護構成了威脅,同時對於以地方特色羊種推進區域品牌化的發展戰略造成阻礙,不利於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3 對策建議

➤ 3.1 推進適度規模經營提高標準化水平

肉羊生產規模過大會使生產的邊際成本遞增,風險增大,收益下降。要推動羊由散養向適度規模養殖轉變。鑑於目前階段散戶和小規模養殖戶仍是肉羊生產主力,要依託肉羊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形成“企業+ 農戶”和“合作社+ 農戶”等利益聯結機制,將分散的個體生產聯結起來,形成規模生產,帶動養殖戶進行技術升級,提高質量控制和疫病防治,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

➤ 3.2 加強良種繁育體系,完善良種選育標準

江蘇省擁有的地方優質肉羊資源是培育新品種的重要親本。為實現肉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要加強對地方優質品種的保護與改良利用,完善良種繁育體系;加大對優良品種遺傳特性的研究,利用現代保種技術和選育技術,做好對地方品種資源的保種、提純復壯和擴繁工作;做好產學研結合工作,對種質資源的開發進行深入研究,及時將優質品種普及推廣,不斷提高肉羊育種的科技水平,實現全省肉羊“自主育種為主,引種為輔”的現實路徑。

➤ 3.3 建設信息傳遞機制,完善信用體系

政府部門應建立完善的信息傳遞機制,建立畜牧業信息化服務平臺,健全鄉鎮信息服務站,形成縱向一體化的政府信息服務網絡;收集國內肉羊行業信息及市場供求和技術信息,並對相關信息進行分類、篩選和論證,選擇符合地方需求的信息,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等形式向肉羊生產者進行精準推送。

此外,要完善肉羊產業從業人員或企業的信用體系,建立信用等級評價制度,並進行嚴格監督,減少由於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道德風險;積極引導龍頭企業與肉羊養殖戶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聯合體,鼓勵將適度規模的散戶聯結起來形成專業合作社,實現聯合生產,發揮整體優勢,提高整體信用度,讓融資渠道更順暢。

➤ 3.4 健全羊肉品牌保護體系推動區域品牌建設

羊肉品牌的創建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且風險大、收益低。政府應當建立充分的資金保障機制,綜合運用補貼、貼息、擔保等方式對企業、專業合作社、規模戶提供金融服務,為羊肉品牌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對於現有羊肉品牌的企業,通過稅收優惠等措施激發企業對羊肉品牌建設的熱情,提高其經營維護好羊肉品牌的積極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