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入门(二五)——近体诗22对仗

第九节 近体诗的对仗

(一)对仗,就是平仄相对,词性相仗。对仗的规矩基本的是只须名词和名词相对,动词和动词相对,形容词和形容词相对,副词和副词相对,就行了,其实,在诗句里,只有名动两种词为主要的成分,尤其是名词必须和名词相对,形容词有时可认为与动词同类(尤其是不及物动词),相为对仗。

近体诗的对仗,见于律诗和排律里;至于绝句,大多数是不用对仗的,现在先谈律诗。

(二)对仗是律诗的必要条件。就一般情形而论,律诗的对仗是用于颔联和颈联;换句话说,就是第三句和第四句对仗,第五句和第六句对仗。

(三)律诗对仗

1.五律。

首句入韵(用同色表示对仗的词,这里不表示平仄,下同。

格律诗入门(二五)——近体诗22对仗

颔联草与雪,名词;枯与尽,不及物动词;鹰眼与马蹄,名词;疾与轻,形容词;颈联忽与还,副词;过与归,动词;新丰与细柳,专有名词,市与营,名词。

首句不入韵

格律诗入门(二五)——近体诗22对仗

颔联炎与故,形容词,洲与国,名词,百与几,数词,口与人,名词,住与归,动词。颈联路与家,名词,识与存,动词,梅花与棣萼,名词,在,不及物动词,稀,形容词。

2.七律。

首句入韵

格律诗入门(二五)——近体诗22对仗

颔联,孤独万千,数目;云鸟井山,名词,川光与海色,名词;暮与秋,名词当形容词用。颈联清梵与夕阳,名词,林中与城上,方位名词;人与角,名词,转与偏,副词。静与愁,形容词。

首句不入韵

格律诗入门(二五)——近体诗22对仗

颔联,花径与蓬门,名词;不曾与今始,副词;缘与为,介词,客,名词,君,代名词,扫与开,动词。颈联,盘餐与樽酒,名词,市与家,名词,远与贫,形容词,无,动词,只,此处作只有解,兼与旧,形容词,味与醅,名词。

3.变例。以上是正例,此外还有许多变例,律诗的对仗可以少到只用于一联,多到四联都用。

① 只用于颈联:

格律诗入门(二五)——近体诗22对仗

这种例子很多,有的是古风式的律诗,在对仗的自由上,自然也容易采取古式的形式,有的是近体,但在对仗上也还喜欢仿古,这种单联对仗的五律,直到中唐都还有。

七律颔联不用对仗的极少,因为五古可以仿古,七言无古可仿的缘故。但是,杜甫有时候还喜欢在颔联用一种似对非对的句子:

格律诗入门(二五)——近体诗22对仗

这种颔联(划线处),至多只能说是极宽极勉强的对偶,和颈联相比,其工整的程度就差得多了。

② 前三联都用对仗(常见),就五律而论,前三联用对仗的办法,比中两联用对仗的办法少不了许多,因为它的首句多不入韵,所以首联容易形成对仗。例如:

格律诗入门(二五)——近体诗22对仗

就七律而论,首联的对仗较为少见,因为首句入韵为正例,而入韵的出句不很便于属对的缘故。至于首句不入韵的七律,则往往用对偶。但是,首句入韵的律诗并不一定妨碍首联的对仗,遇方便时仍有属对的可能。

③ 后三联都用对仗罕见):

格律诗入门(二五)——近体诗22对仗

也有几首全用对仗的律诗,这种极为罕见。也不为诗人喜欢。

(四)排律对仗。排律也像律诗,一般情况下,首联和尾联可以不用对仗,中间无论有多少联语,一律须用对仗,排律因为多为五言,首句多不入韵,所以

首联也象五律一样容易用对仗。例如:

除尾联外,一律用对仗(正例)

格律诗入门(二五)——近体诗22对仗

五)绝句对仗。绝句是截取律诗的两联,前面已经讲过了,如果截取首尾两联,则完全不用对仗,如果截取后两联,则前者对仗而后者不对仗,如果截取前两联,则前者不对仗而后者对仗,如果截取中二联,则全首用对仗。

总结:五七律一般中间两联必须用对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