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后期人才凋零,诸葛亮有责任吗?

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国之兴在人才之兴。蜀国后期贤才凋零,余者皆不堪大任,是什么原因导致蜀国的人才梯队断缺?是因为诸葛亮没有培养人才吗?


蜀汉后期人才凋零,诸葛亮有责任吗?

主要的原因并不在诸葛亮一个人身上,而是在于益州本地门阀集团与刘备带来的外来集团之间的争斗。

如果你注意看三国志或者三国演义都会发现,到了后期,曹魏和孙吴都基本上在尽力拉拢当地的门阀士族:例如曹丕的九品中正制;而孙权即位后基本上丞相之位都是由江南的有力士族的代表来接任,如顾雍、陆逊等。
蜀汉后期人才凋零,诸葛亮有责任吗?

相比之下,蜀汉的军政大权始终掌握在外来集团手上,唯一比较明显的笼络本地门阀的举措也就是刘备娶了吴懿的妹妹吴夫人。但是刘备死后,继位的是刘禅,而诸葛亮依旧沿用的是刘备的外来集团老班子,这就导致了本地门阀被排斥、被打压。

细心观察可以发现,蜀汉后期的名将姜维、马岱、关兴、张苞,谋士杨仪、蒋琬、费祎、董允,都是出自外来集团。而出身本地的名将谋士除了已故的黄忠、严颜、法正之外很难再找到别人了。
蜀汉后期人才凋零,诸葛亮有责任吗?

另外,从很多地方都能看出蜀汉外来集团对本地集团的排斥,如关羽对黄忠的不满,街亭之战中马谡对王平的不屑一顾,等等。甚至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向刘禅推荐的4个人才,也无一出自益州本地。
蜀汉后期人才凋零,诸葛亮有责任吗?

因而,当魏国攻入蜀国,组织抵抗的基本上都是外来集团的人,如姜维、诸葛瞻(诸葛亮之子,在绵竹战死)等,朝堂中的本地门阀基本都是在劝刘禅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