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站樁功中“意”的境界

大成拳站樁功中“意”的境界

大成拳源於形意拳,形意拳脫胎於心意拳,王薌齋先生也曾把自己早期所練所授的拳法命名為意拳。歷經薪火相傳,多少代人在傳承過程中,都注重一個“意”字,講究心與意合。中華傳統文化本為一體,拳法作為民族精神獨特的一種表現形式,離不開傳統思想文化的滋養。意,作為思想意識的表現形式,也就和傳統文化儒釋道中的心學、心法密不可分了。這一點,王薌齋先生也曾在所著文章中,言明站樁融合了儒釋道的精義。在站樁過程中,結合對傳統文化的學習研究,能夠更好的理解站中“意”的運用。

大成拳站樁功中“意”的境界

其一,儒家的“天人合一”。《內經》曰:同氣相求,同類相應;《淮南子•精神訓》曰:"天地運而相通,萬物總而為一";《春秋繁露》中曰:"天人合一"、"天人感應";都是對天人合一觀念的闡釋。表現在站樁中,就是通過站樁修身來培養“浩然之氣”, 身化大氣,與天地融為一體,讓這種正氣充滿天地之間。站樁時自身抱元守一、放鬆入靜,腳踏祥雲、身靠寶樹,輕飄飄毫不著力,與流嵐呼應,與清風唱和,化為落霞與孤鶩齊飛,化為秋水共長天一色,寵辱不驚,得失皆忘,獨立天地間,笑看風雲幻。這就是站樁最初階段對“意”的運用,讓身體感覺輕鬆、甜蜜。如果說還沒有過痠痛關,站個十分鐘身體就痠痛難忍,天人合一的美妙體驗是不會產生的。可以嘗試著用盪鞦韆的意念,兩條繫繩自天垂下,懸吊起痠痛的兩臂,全身懸空,悠然飄蕩,緩解雙臂如灌鉛般的沉重痠痛。一般來說,一次站樁能到達2個小時後,前半段時間能夠感受到天人合一的狀態的。隨著站樁時間的逐漸延長,這樣的感覺會越來越強烈,那個時候才會真的欲罷不能了。

大成拳站樁功中“意”的境界

其二,道家的“道法自然”。《道德經》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思是“道”所反映出來的規律是自然而然的。站樁對“意”的運用,也應該是自然而然的,對產生的各種感覺與意象,不刻意追求也不刻意迴避,想象自身像個大熔爐,紛雜的各種想法都像雪花般入爐即化、不復存在,只有一片澄明的天地。也就是王薌齋先生所說:“身似大冶爐,無物不消融”。在清風明月中,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什麼紅塵瑣事,皆置之度外;什麼煩惱憂愁,都拋入雲霄。獨立宇宙間,天地任我遊!

大成拳站樁功中“意”的境界

其三,佛家的“空”與“心不動”。禪宗慧能祖師曾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自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站樁身體痠痛難以堅持,不妨反覆默唸此偈語,在心中找到這個空的感覺,什麼痠痛,什麼雜念,都是身外之物,空空如也,我自澄明一片融入清風中,空靈松透。再有祖師的“風動、幡動,是心在動”。心若不動,風不動,幡亦不動。站樁時,難得有清淨之地,耳邊總難免有喧囂嘈雜。這時候,不妨想象下,外邊嘈雜如風、如幡,任其若風中旗、浪中魚,我自穩如泰山巋然不動。這和陽明心學中的“心外無物”有異曲同工之妙,凡事不入心,萬事不存在,任其虎豹豺狼在身外竄蹦跳躍,我自靜若處子,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獨立守神,抱元歸一。

世事洞明皆學問,傳統文化在思想上是相通的。粗淺解說一下,希望對站樁愛好者,在提高意的境界上有所助益,蓄靈守默,神意合一,進入空靈忘我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