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當時如日中天,且遠在朱由檢地位之上,為何不直接稱帝?

魏忠賢當時如日中天,且遠在朱由檢地位之上,為何不直接稱帝?

魏忠賢當時如日中天,且遠在朱由檢地位之上,為何不直接稱帝?其實原因很簡單。

魏忠賢當時如日中天,且遠在朱由檢地位之上,為何不直接稱帝?

魏忠賢的失敗,恰恰是因為在明朝這種特殊的政治構架體系中,權力的轉移過程中,他起了阻礙作用。

朱元璋所構建的這個權力體系,只要皇帝還有一口氣在,他就能隨時收回這個權力。一切阻礙都將會被立即掃平。

因為劉瑾魏忠賢們的權力就是君權,太監之所以能這麼生殺予奪,都是皇帝同意或者默許的,他們只是皇帝的代言人,代表皇帝跟官僚勢力博弈。當太監這個代言人太出格,皇帝也忍不了的時候,或者某個皇帝不需要代言人的時候,這個太監說拿下就拿下,毫無疑問。這一點皇帝知道,官僚精英知道,大部分太監也知道。所以沒有太監敢跟皇帝叫板。其實就是明朝內閣的太監秉筆掌印製度。

由於太監無後,註定了他不能真正凝聚大批的人心。一句話,沒人會死心塌地的跟一個太監乾的。因為在“家天下”的年代裡,無後就意味著沒人來繼承他的事業,那跟著他的人就沒有可靠的未來。任何一個聰明的人,都知道找老闆要找能長久發展的。看看東漢和中晚唐那麼多牛氣哄哄的宦官,哪個稱過帝?所以,魏忠賢縱容想稱帝,也沒人會真心擁護的。沒有人心,什麼都是空。

權利是把雙刃劍,魏忠賢勢大因為它,而它的由來是通過迫害政敵取得的,不可避免造成它樹敵過多,在民間也有惡劣的影響,他們的勢力在朝野和民間被孤立起來,註定它的日子過不長。

魏忠賢當時如日中天,且遠在朱由檢地位之上,為何不直接稱帝?

古人常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以往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除了皇帝指認的繼位人之外,別人做皇帝都是造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