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人冠冕——赵孟頫在艺术史上的历史地位

元人冠冕——赵孟頫在艺术史上的历史地位

元 赵孟頫 自画像页(局部) 绢本设色 纵二三·九厘米 横二二·九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是一个有多方面成就的艺术大师,其诗文,在元代文学史上,也有相当的地位。「为文清约典要,诸体诗造次天成,不为奇崛,格律高古不可及;尺牍能以数语曲畅事情。」还是一位文物鉴定家:「鉴定古器物、名书画,望而知之,百不失一。」他精通音律,著有《琴原》《乐原》两篇关于音律方面的专著。精通篆刻,著有《印史》,其序文也收在《松雪斋集》中。他在中国绘画史上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对文人画的发展,可称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划时代的贡献。董其昌称其画为「元人冠冕」,元四家都是由他「提醒品格」。对中国山水画影响最大的两大流派——董、巨和李、郭,只是在赵孟頫进行了提炼省减之后,才为元明清众多画家继承发扬,尤其是董、巨是赵孟頫改造后影响了「元四家」并成为明清文人山水画的主流。

元人冠冕——赵孟頫在艺术史上的历史地位

元 赵孟頫 秀石疏林图卷(局部)

赵孟頫曾著《古今文集注》,杨载所撰《行状》、元朝廷的《谥文》、欧阳玄撰文的《神道碑》,都有记载或评价。可惜今已失传,但其序尚存《松雪斋集》中。他明确指出「古文尚书」是伪书。此问题始于朱熹,至清阎若璩作《古文尚书疏证》,此案才算暂时了结。子昂所持论据,与朱至阎诸论者的异同,亦不必考究。这里要探讨的是,他为什么要治《尚书》。从他反对「治经者不以背于经旨为非,而以立说奇险为工」的倾向,而主张「一以经为法,一以理为本」,并提倡「士少而学之于家,盖亦欲出而用之于国」,再联系到他虽处于理学笼罩着学术思想的时代而对之绝口不谈,却宁可对释、道之徒持弟子礼来看,他将《尚书》分今文、古文而为之集注,应是针对南宋以来那些尚空谈,不理会世事,只知讲明心见性、封建伦理纲常,而视文艺为枝叶(更视书法为小道)的道学家们的。赵孟頫精研这儒家的经典《尚书》,大概是要从根本上揭露这些「不拘经义训诂,但凭己意说经」的道学家们的虚伪。

元人冠冕——赵孟頫在艺术史上的历史地位

而他「旁通佛老之旨」,且「造诣玄微」,又可映照出道学家的一些所谓学说,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如联系他以宋宗室出身而仕元以及刚出仕时的活动,特别是对发行至元钞的见解综合起来看,他的思想似受南宋浙东陈亮,特别是叶适等人的影响,是不太理会道学思想束缚而比较活跃、进取和实事求是的。当然,这种倾向比较明显地表现在他中晚年之前。上举三文,皆未言及子昂此书著于何时。唯元人何贞立在《松雪斋文集序》中有:「仆又尝见公所著《书古今文集注》,皆其盛年手所自写。此又集外之文,人尤未知之耳。」因知其为盛年作。

元人冠冕——赵孟頫在艺术史上的历史地位

赵孟頫跋韩滉《五牛图》卷

赵孟頫实事求是的思想,也集中地体现在他的书法理论上。在中国,将人品和书品两种不同性质的问题,以道德伦理教育进行捆绑,从柳公权的所谓「笔谏」,到欧阳修、朱熹推崇颜真卿「忠臣字」,影响至今。但赵孟頫早在三十六岁给王芝的信中就指出,鲁公字是书家变体,儿童并不宜学。指出这一点并非是短毁鲁公,而应当是书学「二王」,人品学鲁公。正是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使得在书学上也体现出中国人做人的品质:他看到当时人以他为榜样,要「学书当亚子昂」,便指出「学书当追配古人,余书何足道哉」,论鲜于枢书称其「过己远甚」。在这方面,李卿云先生和吴玉如先生都说过,赵孟頫的书画,就靠它的笔;董其昌的书画,靠笔还要加上他的嘴!这倒是又回到了书品和人品上了!

元人冠冕——赵孟頫在艺术史上的历史地位

元 赵孟頫 行书二赞二诗卷 局部 纸本墨笔故宫博物院藏

元人冠冕——赵孟頫在艺术史上的历史地位

元 赵孟頫 行书二赞二诗卷 局部 纸本墨笔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在各种文艺领域发扬蹈厉,勇于进取,并获得杰出成就,他的这种思想当是起了重要作用的。而且,赵孟頫不仅自己取得了多方面的艺术成就,还直接带动和影响了元代一大批文艺家。不要说赵雍、王蒙、俞和、崔彦辅,就是黄公望、朱德润、唐棣、陈琳、王渊、杨载、柳贯、虞集、康里巎巎等,也莫不得到过赵孟頫的指教、点拨或提携帮助。

在元代这个特殊的朝代,在一个经济文化都相对落后的民族统治了中国,中华民族固有的先进文化受到压抑和阻碍的时候,赵孟頫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创造和不懈的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艺术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这个历史的作用应当说是巨大的、不朽的。因此得到了当时及后世的高度评价。但到明末清初,由于审美标准的改变,特别是民族矛盾的尖锐,才出现了对他的各种歪曲——从贬低他的书法艺术到编造史实污蔑他的人品。而根源皆出于他以宋宗室出身仕元。但是,纵观他的一生,可以看到:

元人冠冕——赵孟頫在艺术史上的历史地位

元 赵孟頫 行书二赞二诗卷 局部 纸本墨笔故宫博物院藏

元人冠冕——赵孟頫在艺术史上的历史地位

元 赵孟頫 行书二赞二诗卷 局部 纸本墨笔故宫博物院藏

一、赵孟頫在宋亡时,既不是持节的文臣,也不是拥兵的武将,仅是与宋帝同宗的青年,不应负这亡国的责任。他出仕元朝,是宋实际亡国十年后的事。所谓变节或投降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联系到与它同时出仕元朝的其他人却不受这种指责,更可以看出,这其实是从封建家天下立场出发的观点。在这个问题上,宋遗民周密要比这些人明白得多,他对赵孟頫与对刘梦炎、方回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元人冠冕——赵孟頫在艺术史上的历史地位

元 赵孟頫 行书二赞二诗卷 局部 纸本墨笔故宫博物院藏

元人冠冕——赵孟頫在艺术史上的历史地位

元 赵孟頫 行书二赞二诗卷 局部 纸本墨笔故宫博物院藏

二、赵孟頫仕元,从政治活动到人品,无劣迹可言,而是一个比较正直宽厚、并有相当才能和见解、关心国计民生的封建士大夫。什么骨力乃弱,酷似其人;什么软媚、奴书之类因歪曲其人而贬低其书的评论,都是毫无根据的。作为艺术评论或艺术史,主要应从艺术本身的特质,从审美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家的创作,从具体的发展中估价其得失对比关系,从而确定他在本门类艺术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元人冠冕——赵孟頫在艺术史上的历史地位

元 赵孟頫 行书二赞二诗卷 局部 纸本墨笔故宫博物院藏

元人冠冕——赵孟頫在艺术史上的历史地位

元 赵孟頫 行书二赞二诗卷 局部 纸本墨笔故宫博物院藏

三、赵孟頫由于特殊的出身、经历和环境,思想上确实常常有矛盾和痛苦。但由于他的各方面的学识和修养,他没有因受宠而得意忘形,也没有因失意而哀嚎暴怒,而是以艺术上执着的追求和创作成就来冲淡转移这内心的不平。

这就造成了他性格虽正直宽厚却温文尔雅,隐忍内向。折射在艺术气质特别是书法风格上,就表现为意度清和、风格暇整、精审流丽、飘逸而又深沉。这就是个人性格、气质对其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的影响吧。从这一点看,倒确实是书如其人。

元人冠冕——赵孟頫在艺术史上的历史地位

元 赵孟頫 行书二赞二诗卷 局部 纸本墨笔故宫博物院藏

元人冠冕——赵孟頫在艺术史上的历史地位

元 赵孟頫 行书二赞二诗卷 局部 纸本墨笔故宫博物院藏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