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最痛恨的一支军队,其代表人物几乎全族战死,满门忠烈

公元1900年,由英、法、德、日、意、美、俄、奥等帝国主义列强所组成的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攻陷了天津大沽,进而北上进攻北京,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从而爆发了近代史上著名的“庚子之役”。

在国家危难、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我们今天的故事主角,奉命率领以西北回族为主的“简练军”前往北京,抗击侵略者。在这场残酷的反侵略战争中,以他为代表的回族将士,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一首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英雄史诗。

他就是人称“西北三马(另外两位分别是马福祥、马福寿)”之一的马福禄。

八国联军最痛恨的一支军队,其代表人物几乎全族战死,满门忠烈

马福禄,今甘肃临夏人,幼年入私塾就读,读书过目成诵。其体格魁梧,气力过人,读书之余常习兵练武,素怀有报国之志。成年之后,他目睹了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祖国,认识到靠笔杆子是不行的,遂毅然弃文从武。

公元1875年乡试武场第一;次年省试考取武举人;1880年赴京会试,考中头名。最后却因为殿试拜见光绪皇帝时,没能按照汉族拜见皇帝的礼仪行跪拜礼,遂以不熟礼节,降赐为进士,留京充任宫内侍卫。后历任守备、督带、总兵、统领等职。

八国联军最痛恨的一支军队,其代表人物几乎全族战死,满门忠烈

公元1900年五月,八国联军由天津大沽登陆,而后长驱直入,直逼北京,马福禄率领以西北回族为主的“简练军”奉命调往京师,保卫京城,驻防在北京外围的正定。

同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侵略军2000余人,从天津进犯北京,次日晚便达到了廊坊车站。随后,马福禄率领以家乡回族子弟为主所组成的骑兵,与汉中镇总兵姚旺等前往迎敌,在廊坊和义和团一道,向侵略者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两军相接,马福禄身先士卒,挥舞着短兵就冲入了敌军阵营,喋血相搏。双方激战了两个多小时,敌军死伤惨重,仓皇乘火车逃跑,铁轨内外,伤亡无数。西摩尔逃回天津后仍惊魂未定,心有余悸地哀叹说:“中国军民所用设为西式枪炮,则所率联军必全军覆灭。”

这场战斗史称“庚子之役第一恶战”。

此战之后,清廷并没有认真做好迎战准备,时战时和,使得列强有时间从容集结军队。8月初,八国联军又集结了2万重兵,依仗先进的武器再次朝北京城攻去。马福禄奉命坚守正阳门,战斗之前,他向四弟马福祥和官兵们慷慨表示:“事既决裂,挽回无术,我辈唯有恪遵朝命,以身保国。”

当八国联军兵临城下时,清旗兵及神机、虎神等营,纷纷败逃,唯有马福禄等甘军以及其他爱国官兵仍坚持英勇抵抗。但不久,因后援不继,东便门、东直门、朝阳门先后相继沦陷,情况十分危急,有人劝马福禄撤退,但他仍旧坚守正阳门,死战不退。

侵略军集中炮火向城楼猛攻,硬是把四层箭楼削去两层,正阳门失守。在此生死关头,马福禄依旧毫不畏惧,抱着誓与正阳门共存亡的决心,勉励余部,血战到底。

拿下正阳门后的侵略军,在城楼上设置了10道柵栏以阻止清军的反攻。马福禄冒着呼啸的枪弹登上城楼,指挥其弟马福祥夺回2道,官兵们一时精神倍增,拼死奋战,在众将士昼夜不停的猛攻下,又接连摧毁侵略军7道柵栏。此时,仅剩最后一道柵栏,便可攻破敌人占领的城楼。

八国联军最痛恨的一支军队,其代表人物几乎全族战死,满门忠烈

13日夜晚,大雨倾盆,马福禄乘雨夜亲敢死队突袭敌营,正当他领兵冲入敌军的柵栏时,一颗飞弹直射而来,马福禄当场倒下,再也没能站起来,终年47岁。后皇帝为表彰他为国壮烈捐躯的行为,追封其为振威将军,谥忠烈。

在这场“庚子之役”的恶战中,与马福禄同时英勇献身的还有其堂弟马福恒、马福宣、马福贵、马福全,以及其堂侄马耀图、马兆图等亲戚100余人,可谓满门忠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