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本《核舟記》所記核舟佚失,有人另雕一枚,現珍藏於博物院

語文課本《核舟記》所記核舟佚失,有人另雕一枚,現珍藏於博物院

初中語文課本收錄有一篇題為《核舟記》的說明文,出自明朝文學家魏學洢之手。

該文細緻地描寫了明代微雕藝人王叔遠的一件作品——“核舟”,筆觸細膩,對“核舟”的介紹和刻畫詳盡而具體,對“舟”內人物的描繪逼真而生動,使人讀後印象深刻,對王叔遠精湛的雕刻技術歎為觀止。

語文課本《核舟記》所記核舟佚失,有人另雕一枚,現珍藏於博物院

另,李日華《六研齋筆記》也記載了王叔遠所雕的這枚核舟:“中作篷櫳,兩面共窗四扇,各有樞可開合。開則內有闌楯,船頭一老。蟠腹匡坐,左右各一方几,左幾一書卷,右幾一爐,手中仍挾一冊。船尾一人側坐,一櫓置蓬上。其一旁有茶爐,下有一孔,爐安茶壺一,仍有味有柄。所作人眉目衣褶皆具。四窗上每窗二字,曰:‘天高月小,水落石出’。船底有款‘王叔遠’三字,仍具小印章,如半慄,文雲:‘王毅印’”。

可見王叔遠的這件作品並非魏學洢虛構,而是真有此物。

可惜的是,王叔遠的作品並未能流傳下來,人們對這枚小而偉大的藝術品只能停留在想象中。

語文課本《核舟記》所記核舟佚失,有人另雕一枚,現珍藏於博物院

這,真是莫大的遺憾。

話說,清朝中葉,廣州有藝人陳祖章,以牙雕聞名天下,於清雍正年間被召至京城,服務於清宮內務府造辦處。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駕崩,新君乾隆帝愛好書畫古玩,讀《虞初新志》,對《核舟記》一文所記王叔遠之技藝讚不絕口,曾遍示內廷眾工藝師,問:誰能為此?

陳祖章不服,自告奮勇,表示自己可另作《東坡夜遊赤壁》核舟,並在技藝、內涵上超越王叔遠。

王叔遠所雕核舟: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

語文課本《核舟記》所記核舟佚失,有人另雕一枚,現珍藏於博物院

陳祖章於乾隆二年向乾隆帝呈上自己新雕橄欖核舟,高1.6釐米,長3.4釐米,舟上有花窗四扇,每扇皆可自由開關;人物有蘇東坡、客人、客婦、艄公、書童等八人,每人神情各異。其中,蘇東坡在艙中憑窗而坐,頭裹巾子,寬衣博袖,靜視窗外,遙望山高月小,靜候清風徐來;後艙艄公似不忍櫓聲打擾東坡居士的清興,故意搖慢;船右前側一丫髻童子倚舷下望;船首有帶帽老者短衫箕踞;一童子蹲於爐前烹茶,另一童子扶肩戲玩。八個人物,個個細如米粒,卻刻畫精緻,有八種神態,寧靜、超逸;舟上設備齊全,艙中備有桌椅,並擺著杯盤菜餚,舟底毫芒細刻《後赤壁賦》全文三百餘字,並行書刻款:“乾隆丁巳五月臣陳祖章制”。

語文課本《核舟記》所記核舟佚失,有人另雕一枚,現珍藏於博物院

乾隆帝見到這件作品,立刻眉開眼笑,對之愛不釋手。

說起來,乾隆年間擅長微雕藝術的人有很多,比較著名的有封錫祿、沈君玉、宋起風等。

沈君玉以核桃所雕“駝背老人”,頭戴棕帽,蓄長鬍須,手持一扇,扇上的詩文及衣服上的補綴均清晰可見。

封錫祿所作的橄欖雕“草橋驚夢”,其屋宇人物,位置天然,間以疏柳藏鴉,柴門臥犬,夜涼景色,摹繪逼真,奇幻出人意表。

然而,陳祖章這枚橄欖核雕“東坡遊赤壁”一出,它們全都黯然失色。

語文課本《核舟記》所記核舟佚失,有人另雕一枚,現珍藏於博物院

乾隆崩,嘉慶帝登位,同樣視陳祖章這枚橄欖核雕“東坡遊赤壁”為絕世珍寶,曾寫御製詩讚美,雲:

綏山結實種常留,刻琢天成赤壁舟。

酒載青田根葉遠,纜牽雪藕色香浮。

濟川豈仗雕蟲技,問渡應殊避世遊。

仙子啖餘休浪擲,乘槎自有小兒偷。

現在,陳祖章這枚“微雕橄欖核舟”珍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滿足自己眼福的愛好者,不妨前往一觀。

語文課本《核舟記》所記核舟佚失,有人另雕一枚,現珍藏於博物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