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農產品冷鏈如何做到離消費者更近?

譚孝生

隨著菜管家、易菜籃等網上配送平臺的興起,生鮮農產品的冷鏈越來越接近消費者。很多住戶通過冷鏈物流,就可以訂購到新鮮、優質、安全、放心的瓜果菜等生鮮農產品。如何才能讓生鮮農產品冷鏈離消費者更近一些?個人分析認為,要抓好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終端佈局要親民。生鮮農產品冷鏈的最終目的,是將農產品配送到消費者手上,圖的是便捷、方便,甚至足不出戶就可以訂購到自己想吃的水果或蔬菜、肉類。這就要求冷鏈的終端設置一定要親民近民,方便用戶存取農產品。我所在的小區,就有一個叫“易菜籃”的平臺,只要是當前10:30前下單訂購的農產品,都會在當天收到,非常方便。

二是烹調食用更簡便。用戶訂購冷鏈生鮮農產品的目的,除了貪圖取貨便捷,還希望烹調製作更簡便。如生鮮魚肉,應該是殺好整理好清洗處理好乾淨,拿回家進入廚房就可以簡單沖洗就可以製作。青菜瓜果等也應該是去除了頭根與雜質、泥土等,進行清洗過了,並用塑料膜包裝隔塵,進入廚房也可以馬上下鍋。只有讓消費者方便,才能更贏得消費者的認可。

三是質量安全能追溯。現在的生鮮農產品,不管吃什麼,消費者最關心的應該還是安不安全,有沒有農藥殘留超標問題。這就要求冷鏈配送過來的生鮮農產品必然是可以進質量安全追溯的。這也要求供應商必須與生產基地建立起從地頭到配送終端全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每一步過程都通過通過手機或電腦查詢得到。只有吃得放心,消費者才更放心訂購食用。

四是價格高低要合理。當前,電腦網絡這麼發達,很多東西包括市場價格都可以在網上查得到。如果從冷鏈網上訂購的農產品價格明顯高於市場平均價格或是更暴利,就會失去市場,失去消費者,離消費者越來越遠。所以,冷鏈配送的農產品價格一定要合理,賺得有理。具體如何定,可以委託第三方通過市場調查及預估來設定。

總的來說,生鮮農產品的冷鏈配送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也迎合了消費者簡易、方便、快捷的需求心理。如果做得好,將會是一個很好的商機。


桂農通

目前在做農產品電商,簡單聊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鮮農產品被譽為電商最後一片藍海,客戶忠誠度大、消費頻次高,如果能解決配送和損耗問題,市場前景非常好。

以我的瞭解來看,比較成熟的有以下三種模式:

前置倉

以每日-優鮮等為代表,在一線城市佈置大量的前置倉。也就是說,生鮮產品的倉庫本來就在你小區附近。你下單以後正常情況下30分鐘送貨到家。每天2-3次,根據銷售大數據,從城市總倉把貨配到前置倉。

這是我目前最看好的生鮮電商解決方式,但是前期投入大,屬於重資本投入。二三線城市訂單密度達不到,沒法實施,不能覆蓋掉前置倉運營成本。



預售模式

目前各種群在操作的一種方式,在小區門口大量拉人。拉到群以後,公佈本週可以下訂單的生鮮產品規格及配送時間,提前預付款。把訂單彙總後再採購,到貨後迅速配送,這樣就減少了流通環節和損耗。

客戶體驗會大大加強,因為少了很多流通環節,商家利潤也會大不少。

前店後倉

典型代表就是盒馬-鮮生,和地方型超市做的TOP會員店。在城市消費能力強的區,SKU不是很多的生鮮店,可以直接到店採購、在店加工食用、3-5公里內提供30分鐘送貨上門服務。

這種模式的好處就是能鎖定實體店周圍客源,線上線下兩種消費模式,能緩解單純線上銷售帶來的庫存壓力。

個人感覺生鮮農產品,依託傳統的點對點店鋪銷售的模式很難維持。因為物流費過高,損耗過大的問題很難解決。


目前在農村從事農產品電商,有合適的項目或產品可以與我聯繫,其他想法或者建議隨時交流,我會盡量一一答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