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文魚之爭看水產行業的未來走向

遼寧和融諮詢(和君諮詢聯盟企業)

高級諮詢師 林海峰

諮詢師 孫立平

近期,國內的三文魚之爭,引發了媒體和公眾的廣泛關注。為什麼虹鱒魚屬於三文魚?淡水魚到底有沒有深水魚那麼安全?飼餵人工飼料的虹鱒魚就沒有寄生蟲了嗎?生魚片到底還能不能吃了?生鮮行業會不會受到衝擊?一系列問題都在引爆食品安全爭論。

今天我們從產業、行業的角度看一看水產到底怎麼前途如何。

2014年以來,資本市場和互聯網巨頭大舉進入生鮮行業,使生鮮這個巨型傳統行業進入風口浪尖,生鮮電商成為資本競逐的熱點,不過,資本雖然攪動了這片沉睡了千年的蔚藍之海,但卻並沒有能讓這個幾萬億的巨型行業翩然起舞。2016年,生鮮電商經歷了生死劫,大批企業被無情淘汰。2017年,盒馬鮮生和超級物種等新零售標杆企業的崛起,使生鮮行業開始真正走入大眾視野,生鮮行業進入到了務實、專業化和產業深耕的新階段。

水產是生鮮領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水產行業歷史悠久,規模巨大,是人類重要的食物來源之一。水產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除了富含高蛋白、 鈣質與鐵質外,還含有多種微量礦物質,對人體代謝、生理功能調節都有積極作用,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市場價值。

在生鮮領域,水果、蔬菜和肉類等細分行業已經產生一批標誌性、具有投資價值的新零售企業,而水產行業還是一片未被深耕的傳統領地,那麼,水產行業會成為下一個被資本和新零售點燃的行業嗎?水產行業的未來將走向何方?機會何在?

大行業小企業

1.行業未來將達到5000億規模

2016年,我國居民人均水產(初級產品)的消費量為11.4千克,消費總量為1576萬噸,消費規模達到3125億元。預計到2024年國內人均水產品消費量將達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人均水產品消費最低標準14.6千克/年,水產品消費規模將達到2000萬噸以上,水產消費市場規模達到5000億元以上。

從三文魚之爭看水產行業的未來走向

圖1 國內人均水產品消費量

從三文魚之爭看水產行業的未來走向

圖2 2006-2016年水產品產量(萬噸)

2.行業內的企業規模卻非常小

行業集中度較低,行業CR5<5%,其中,國聯水產規模最大,2016年銷售收入41億元,佔行業市場份額的1.3%,行業整體呈現小散亂弱局面,企業面臨規模化困境。

從三文魚之爭看水產行業的未來走向

規模化困境探源

有些行業受到行業屬性所限,很難走向寡頭壟斷,也很難出現與行業規模相匹配的巨型企業,比如我國的餐飲、汽配維修等行業,其中,水產所在的生鮮行業就是一個市場集中度不會非常高的行業,很難出現與其行業規模相匹配的巨型企業。

1.水產品的產品標準化程度非常低

水產品的銷售多數以原始形態或初級產品的形式出現,其在消費終端的標準化程度非常低,且標準化的難度較大,標準化成本也較高,使其在渠道和終端銷售中的品質和價格很難穩定,從而制約企業的規模化發展。

2.行業要素組織難度高

上游水產資源、下游渠道資源和消費者都處於高度分散狀態,在組織供應商資源、渠道資源和佈局終端時的難度非常高,組織成本也非常高,其企業的規模邊界受到資源組織能力的制約。

3.交易成本高,尤其是冷鏈物流成本高

水產行業的交易成本非常高,尤其表現在冷鏈物流環節,行業對企業的冷鏈物流能力要求非常高,自控物流需要重資產投入,這極大的限制了水產企業的規模邊界,這也是水產行業在過去很難出現大企業的根本原因之一。

水產行業未來格局

伴隨行業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未來5-10年水產行業將持續發展,資本、人才和資源也將持續湧入水產生鮮領域,會成為最具活力的傳統行業之一。傳統水產企業(養殖、加工和生產)、電商巨頭、新銳企業和各類攪局者會不同程度地參與這場盛宴,行業內會湧現和產生大量具有活力和創新力的優質企業。對於擁有產業夢想的企業來說,未來5-10年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未來水產行業的格局將形成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行業會產生5-7家百億級的龍頭企業,具備非常強的行業資源配置能力和全球競爭力,是

主導行業升級和技術創新的驅動力量

第二層次,行業還會產生幾十家十億量級的企業,成為區域性或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具備特定的產品或區域優勢,增添產業生態的豐富性

第三層次,行業中仍然會存在更大比例的、難以計數的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他們將保持長久而旺盛的生命力,長期存在於各類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養殖捕撈環節之中,使水產行業擁有無限的活力,並將水產品送達到大型企業所不能送達或服務不到的神經末梢

從三文魚之爭看水產行業的未來走向

圖3 未來格局:三個層次

未來5-10年,在上述三個層次的企業之上,還會誕生1-2家垂直型水產平臺,成為產業生態的組織者和經營者,為行業內企業提供便捷交易、供應鏈(冷鏈物流)、大數據和金融等行業基礎服務,降低行業交易成本,優化行業資源配置,助推行業發展。

水產企業如何應對未來變化

1.看清方向,明確自身定位

水產行業未來會形成三層次行業格局,並誕生1-2家平臺型企業,對於水產企業來說,要明確自己的未來選擇,不同的企業定位其發展路徑、商業模式、組織模式和管理方式將會存在非常大的區別。水產企業需要基於行業發展趨勢和自身能力,儘快明確自身的戰略定位,明確自己十年後將身處何方。

2.沉潛內修,提升自身能力

水產企業受到行業屬性的限制,要想突破規模天花板需要非常強的組織管理能力,需要在產品標準化、組織行業資源要素和高效供應鏈(尤其冷鏈)建設上進行長期的投入和持續改善,這是一種很難用資本“砸出來”的能力,需要企業進行長時間的沉潛內修和全力投入。

3.善借外力,進行產融互動

水產企業,既需要抬頭看天(定戰略),又需要埋頭幹活(能力建設),還需要善於藉助外力,正確運用資本的力量來撬動自身的快速發展,使自己在發展過程中可以引領行業或保證不掉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