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起源—前傳:4.化石疑雲

物種起源—前傳:4.化石疑雲

1787年,在北美的新澤西,從地下挖出了一個巨大的骨頭。就在一條河的岸邊上。泥土被水沖刷,露出了半截骨頭。在當時,誰也不認識這塊骨頭到底是什麼。有好事者就把它挖出來,給了美國的一位解剖學家。解刨學家毫無疑問天天跟骨頭打交道。八成他認識這東西是個啥玩意兒。那位解刨學家到時沒太在意。後來他在費城的一次哲學會議上順嘴說了說這根大骨頭。他說那玩意兒真大。然後就談別的了。後來這根骨頭就不知道哪兒去了,估計是弄丟了。

其實是這塊大骨頭運氣不好。因為美國人那時候正為大骨頭瘋狂呢!為啥呢?因為法國的那位布豐在他的那本鉅著《自然史》裡面,太不拿新大陸當回事兒了。布豐本來寫書就不算太嚴謹。而且玩兒了一把歐洲中心主義,把美國人給惹毛了。他說美洲的生物都比別處低一等。美洲這塊土地乃是化外之地,水源發臭,五穀不生,動物都長得瘦小枯乾。到處是腐爛的沼澤,太陽一曬,冒出毒氣。就連當地土著印第安人,都長得其貌不揚。而且生殖能力低下。不長鬍子,身上也沒有毛……

總之,布豐這些都是道聽途說的消息。但是,那時候歐洲大陸普遍都相信這種說法。好多人都秉持這種觀點。布豐的資料多半來自於加拿大。布豐的原意是想說,你看,美洲那地方氣候寒冷潮溼,動物就會發生退化,體型都變小了。物種不是一成不變的,是會變化的。他這麼說不要緊啊,可把美國人氣瘋了。美國很著名的托馬斯傑斐遜在自己的《弗吉利亞紀事》裡面氣憤的反駁這些不靠譜的觀點。他寫信給朋友,讓他帶上20個兵,去打兩頭麋鹿回來。要個頭大的,一定是有大號鹿角的那種。結果他朋友真去幹了。打了兩頭鹿,但是鹿角不夠大。他們另外搭了一對駝鹿的角。反正發法人也不知道。他們還真給布豐寄過去了。法國那時候正亂呢,誰管得了這些亂七八糟的骨頭啊。後來布豐去世了,也就沒人注意這檔子事兒了。

物種起源—前傳:4.化石疑雲

傑斐遜

所以啊,那時候的美國人,對於大號的動物特別感興趣。所以,那根大骨頭丟了就顯得有些奇怪。那位解剖學家實在是他不上心了。要是他稍微注點兒意的話。他就會提前50年發現遙遠的古代,世界上還存在著一種統治性的物種叫做“恐龍”。

物種起源—前傳:4.化石疑雲

“巨爪”化石

1796年7月,托馬斯·傑斐遜收到了斯圖爾特上校送來的幾個化石。那是工人們在弗吉尼亞的一個山洞挖掘硝石的時候發現的,硝石是用來製作火藥的。一硝二磺三木炭嘛。挖出來的骨頭倒是一大堆啊。他們一頓亂拼。反正化石相當的怪異。三個大爪子倒是很明顯。傑斐遜正好在競選總統。他敗給了對手約翰亞當斯。他們都是美國的開國元勳。傑斐遜當了副總統。他後來在費城的哲學會議上宣讀了一份論文。他管這個化石叫做“巨爪”。比獅子老虎還要大三倍。顯然不是布豐所說的“退化的動物”。你看,傑斐遜的民族自豪感還挺強烈。在此以前,美國在紐約和肯塔基已經發掘出了古代大象的化石。明顯比現在的大象要大好幾圈。這說明美洲的動物,不低人一等。傑斐遜後來當了總統,他還派人去西部尋找大型的野獸,他們找到了200多種動物。就是沒找大傑斐遜想找的舉行猛獁和“巨爪”。他們都在那兒呢?為什麼就找不到這些動物呢。作為一個業餘的博物學家,傑斐遜實在是想不明白。

物種起源—前傳:4.化石疑雲

居維葉

不僅僅是北美洲。南美洲也發現了大型動物的化石。很多化石都輾轉送往歐洲大陸。就落到了一位法國博物學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居維葉手裡。要說這位居維葉,那是一位神童,從小博聞強記。4歲就能讀書。他家居住在法國與德國的邊境線上。14歲他就進入斯圖加特大學上學了。從小他就是看著布豐的《自然史》長大的。最喜歡看書裡面的插圖。後來法國大革命爆發,他的資助人沒錢了。因此他也不得不自謀生路。他就在法國諾曼底的一個貴族家裡當家教。諾曼底靠近海邊。他就利用這個機會開始養殖水生動物,開始了博物學的研究。後來,經人推薦來到巴黎。進了巴黎的自然歷史博物館。這個巴黎的自然博物館,那就是過去的御花園。後來布豐把他變成了皇家植物園和研究所。大革命以後,這裡改造成了自然歷史博物館。這個博物館現在已經陳列了大量的生物化石,還附帶了植物園和動物園。是個非常龐大的科學機構。但是在當年,它還沒這麼龐大。

物種起源—前傳:4.化石疑雲

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

居維葉一到巴黎就開始嶄露頭角。那時候他才20幾歲。他有個絕活,他看到化石的殘片,他就能猜出來,這是什麼動物。因為他發現,動物的身體,並不是亂長的。生物是個活物啊,人家要跑要跳,要捕獵要覓食。假如身體不協調,那能行嗎!居維葉就有這樣的本事。你發現個偶蹄目動物的腳印。你就能斷定這個動物會反芻。牛不就是這樣嗎。他剛提出這套理論的時候,人家不認賬。他當眾表演。在巴黎郊外古生物化石遺址裡面任意取一塊化石來。他當場就能判斷大概是個什麼動物。他判斷這塊骨頭應該是一種動物叫負鼠的。大家後來去挖,果然挖出來的是一個負鼠的化石。這個物種就被命名為“居維葉負鼠”。他在巴黎,教了不少的學生。學生們也愛惡作劇。他們拿動物的標本拼了個怪獸來嚇唬居維葉。居維葉正在睡午覺,迷迷糊糊之間,還真被嚇了一跳。睜眼仔細一看,居維葉差點兒氣樂了。學生們一看,沒嚇住老師,都蹦出來問他為什麼不害怕?他說看到怪獸頭上有犄角,腳上有蹄子,那就說明是吃草的。那有啥好怕的呢!這叫“器官相關法則”。器官相關法則”認為動物的身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身體各部分結構都有相應的聯繫。如牛羊等反芻動物就要有磨碎粗糙植物纖維的牙齒。光有牙齒不行啊,還需要有相應的咀嚼肌、上下頜骨和關節。光有嘴巴也不行啊,還需要相應的消化道,腸胃也要適應反芻。吃草的也要保護自己,那也就會頭上長犄角,腳上要善於奔跑,肯定有蹄子;吃肉的老虎獅子也是一樣的道理。肯定有爪子有尖牙嘛。

物種起源—前傳:4.化石疑雲

猛獁象

居維葉給學生們上課之餘,就跟一大堆的骨頭幹上了。一塊巨大的骨頭從俄亥俄運來。應該是大象的頭骨。從西伯利亞還運來不少大象的骨頭。放在一起一對比。居維葉發現,他們差異很大。跟現代大象的骨頭也大不一樣。過去人們認為,大象就是大象。但是居維葉認為,大象分兩種。一種是非洲象,一種是亞洲象。它們並不是一回事兒。它們之間是有明顯差異的。反正,居維葉這麼一干,動物立刻翻了一倍,一種動物變兩種了嘛。至於那些古代化石,那差異就更大了。從西伯利亞運來的那些,跟亞洲象有點相似。但是並非同一物種。從美洲運來的那些,差異就更大了。西伯利亞來的,應該是一種長著長毛的大象,叫做猛獁象。俄羅斯那麼冷的地方,怎麼會有大象生活呢?反正現在是沒有的。有一種解釋是根據聖經來的。聖經上不是說過大洪水的事兒嗎!就是發大水的時候給衝過去的!

物種起源—前傳:4.化石疑雲

乳齒象

至於從俄亥俄來的那一堆的化石。居維葉發現,那根本就不是猛獁象。那是完全不同的種類。居維葉管他們叫“乳齒象”。1796年,居維葉發表了一篇論文,叫《活著的象和變成化石的象》。這篇文章最重要的觀點是“大滅絕”。我估計是跟法國大革命有關係。前些年的1793-1794年,那正是雅各賓派殺人如麻的時代。難怪居維葉想到“大滅絕”這個概念。居維葉認為發生過全球性的大滅絕。不過居維葉還是秉持聖經上的宗教觀點。他還是認為這事兒是造物主幹的。造物主造出來一大堆的生物,然後看膩了。就把地球給格式化了。抹平了重新來過。但是造物主每次都不記清上次造了什麼動物。只是模糊大概記得個輪廓。因此才會出現不同版本的大象。這一次做了個長毛的,下次忘了,做了個短毛的。聖經上記錄的是最近的一次Format,就是大洪水嘛。這就是居維葉的“災變論”。

居維葉還收到了一份素描圖。那年頭沒有照片。博物學家都是素描的高手。這份素描是南美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河岸上發現的。骨架運到了馬德里,在拼起來以後,非常的巨大。長有4米,高兩米。這是一種巨大的動物。居維葉立刻判斷出來,這種動物跟南美叢林裡的樹懶很相似。沒錯,就是瘋狂動物城裡面的那種慢的叫人急死的樹懶。只是這種巨大的動物比樹懶重了1000倍。居維葉將它命名為大地懶,其拉丁文學名的意思就是“巨大的野獸”。他起初以為,大地懶也會像今天的樹懶一樣爬到樹上,後來一看這個體型,算了吧,這東西能爬樹才怪呢。最後居維葉把大地懶復原為一種身軀粗大、四足行走、身披長毛的巨獸,偶爾還能用兩條後腿立起身子。今天看來,居維葉在200多年前對大地懶的復原基本靠譜,不服不行啊,太牛了!

物種起源—前傳:4.化石疑雲

大地懶

居維葉年紀輕輕就創立了兩門新的學科“古生物學”和“比較解刨學”。連後來的皇帝拿破崙都很器重他。拿破崙可是一位有深厚科學功底的皇帝。他還自己兼任法蘭西科學院的主席。這也是絕無僅有的事兒了。他當年還沒得勢,遠征埃及的時候,能帶著一百來號的數學家、化學家、測地學家和博物學家到非洲溜達了一趟。可見,拿破崙對科學有著特殊的興趣。他聽說,1770年的時候,荷蘭的馬斯特裡赫特聖彼得山上挖出了一塊巨大的化石。這種骨頭誰也沒見過。下頜骨的長度就達到了1.3米,好大的嘴巴啊。村子裡的人請了一對父子來鑑定。這兩位都是解刨學家。老爹覺得,旁邊的挖出來的都是海里的東西。想必這是一條古代鯨魚的化石。兒子不同意,他覺得這東西看著像是一條大蜥蜴。那時候,誰也沒見過這麼大的蜥蜴。也沒見過子啊海里游泳的蜥蜴。大家都覺得是不是大洪水時期留下的玩意兒啊!

偏巧,挖出這一堆化石的地方是一位牧師的地盤兒。在他的地盤挖出來,就得歸他管啊。他弄了個玻璃盒子,把化石存起來了。他說這是大洪水時期的東西。這消息不脛而走啊。弄得周圍的村鎮都知道了。沒多久啊,鬧得法國人都知道了。後來,到了拿破崙時期。人家拿破崙可就惦記上這化石了。那時候,拿破崙橫掃歐洲,戰無不勝啊。派大軍來解放荷蘭。其實就是奔著這一大堆的化石來了。一位將軍帶一支特種部隊殺到馬斯特裡赫特。到了牧師家一看,玻璃匣子空空如也。不知道藏哪兒去了。那不要緊啊,將軍一聲令下,搜啊。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懸賞金額600瓶葡萄酒。果然就把這化石給搜出來了。法國人就把這一堆的化石扛回了巴黎,放到了居維葉的案頭。居維葉很高興啊,這是活生生的證據啊。恰好說明了他的“大災變”理論是正確的,居維葉判斷,這是一種大鱷魚的骨頭。居維葉的聲望是如日中天啊。

物種起源—前傳:4.化石疑雲

滄龍

現在我們知道,這塊化石是一種叫做滄龍的古代生物。滄龍類並非恐龍,屬於鱗龍類,鱗龍類是身上覆蓋者重疊鱗片的爬行動物。滄龍最後跟恐龍一起滅絕了。

一方面居維葉的成就巨大,居維葉學識廣博,觸覺敏銳,記憶力超凡,這些在需要知識積累的博物學上是個巨大的優勢。他口才了得,上課口若懸河,從課堂上培育一大幫粉絲。他文筆也很好,在頭兩年就發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和幾卷大部頭的書籍,以後更是著作等身,多部著作成為標準的教材和工作手冊,有利於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除此之外,他善於交際,活動能力超強,在說服對手,在尋求盟友上有著科學家罕見的能力。在巴黎科學圈,他都能和各方面都搞好關係。而居維葉的活動能力遠不侷限於博物館以及科學圈,他和巴黎的各種精英分子,包括藝術家等等都有廣泛的聯繫,這些聯繫對他日後的聲名有極大幫助。

另外一方面,跟拿破崙的賞識是分不開的。後來,居維葉還從政擔任了政府的職務。拿破崙倒臺以後,路易十八回來當國王,人家依然受賞識。人家有這個本事。當然那時候,不管統治者是誰,都對傑出科學家有一份尊重。不過,居維葉同時代的另外一位博物學家,那可就坎坷多了。一輩子都活的比較憋屈。那麼,他是誰呢?下回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