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爆发增长”PK福特“黯然离场”揭示未来车企的生存之道!

近日,福特CEO Jim Hackett在公布福特第一季度财报时表示,未来四年福特将取消北美市场的大部分轿车业务研发以节约资金,并把资源集中在利润和销量都更具优势的皮卡、SUV以及商用车业务。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吉利“爆发增长”PK福特“黯然离场”揭示未来车企的生存之道!

据业内人士分析,福特在北美市场销售的轿车主要包括:Fusion蒙迪欧、Taurus金牛座以及Fiesta嘉年华。如果福特停止以上车型的研发,那么势必会影响长安福特在中国轿车市场的产品布局。那么,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影响,福特又是作何考量的呢?

福特全系销量持续下即将恨惜别轿车市场

总体而言,福特做出如此的“艰难抉择”与其说是节约资金,倒不如说是对自身轿车销量不足所做出的无奈妥协。如果将眼光聚焦到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中国。我们可以发现,福特近几年的销量表现着实乏善可陈。

吉利“爆发增长”PK福特“黯然离场”揭示未来车企的生存之道!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在2018年第一季度,长安福特全系车型在华销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且无一增长,究其原因除了与自身产品力欠佳以外,更与近几年以吉利汽车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在制造工艺、产品品质等方面的增强所带来的销量增长关系密切。

吉利4月销量128817台同比劲增49%领跑市场

我们知道,在当前市场呈现“微增长”的大前提下,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销量慢慢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通过对自主品牌“销量大户”吉利汽车近几个月来销量的分析,能够让我们了解福特销量下滑的原因所在。

同样是在2018年一季度,吉利汽车总销量达到了386,296辆,较去年同期增长39%,旗下博越、帝豪、帝豪GL、帝豪GS等产品月均销量皆超过1万辆,与长安福特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除了一季度的良好表现,在二季度的首月吉利依旧高歌猛进,赢得了更为亮眼的销量数据。根据吉利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4月份,吉利共销售新车128817辆,相比去年同期增长49%。其中,处于轿车产品矩阵的帝豪、全新远景等车型共创下51156辆的优秀销量成绩;身处SUV产品矩阵中的博越、帝豪GS、远景SUV等车型销量突破65000台。

吉利“爆发增长”PK福特“黯然离场”揭示未来车企的生存之道!

由此可见,吉利旗下多款车型的优秀表现以及1至4月同比41%的强劲增长势头与长安福特销量的节节败退相比可谓“冰火两重天”!那么如此大的差距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秉承“轿车与SUV双轮驱动”帝豪GL销量遥遥领先

众所周知,近年来吉利汽车一直秉承“轿车与SUV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在重视SUV市场的同时,从未放松对旗下轿车产品的研发并以国人用车需求为出发点,对产品品质、产品配置进行不断提升与加强。

而与之相反的是,由于长安福特旗下产品更迭过慢,导致其产品力严重不足。就以定位A+级轿车市场的福克斯来说,该车型在中国市场服役已超七年之久,过长的产品生命周期以及更迭缓慢的内部配置,让它的市场表现每况愈下——2018年一季度福克斯累计销售20576辆,同比下滑42%。

吉利“爆发增长”PK福特“黯然离场”揭示未来车企的生存之道!

吉利“爆发增长”PK福特“黯然离场”揭示未来车企的生存之道!

反观与福克斯处于同一细分市场的2018款帝豪GL,则在保持高品质、高质感的同时,积极顺应用户需求进行不断革新、顺应时代发展进行持续升级。

吉利“爆发增长”PK福特“黯然离场”揭示未来车企的生存之道!

在科技配置方面,2018款帝豪GL配备了集智能、便捷于一身的GKUI智能生态系统。得益于8英寸触控电容屏错采用的采用了更为先进的全贴合工艺,使其拥有清晰的显示效果以及灵敏的触控感受。在功能性方面,该系统除了具备搞得在线导航、智能双机互联以外,更增添了APP远程控制、智能语音控制以及海量试听资源,让日常行车更为安全方面、富有乐趣。

吉利“爆发增长”PK福特“黯然离场”揭示未来车企的生存之道!

为了给消费者带来更为高品质的驾驶感受,帝豪GL搭载的了更为高效的1.4T涡轮增压发动机,不仅拥有较低的油耗,在运转平顺性以及整体NVH方面也有十分优秀的表现,能够很好满足国人对行驾驶质感以及乘坐舒适度的较高需求。

吉利“爆发增长”PK福特“黯然离场”揭示未来车企的生存之道!

多项针对国人“量身定做”的设计,让2018款帝豪GL在市场上再次赢得了成功——2018年4月份,吉利帝豪GL再次创造了12749辆的傲人成绩。截止到目前,2018款帝豪GL在今年1月至4月间已累计销售新车50369辆,月均12000+的销量表现,助其稳居细分市场前列。

吉利“爆发增长”PK福特“黯然离场”揭示未来车企的生存之道!

在相同的市场环境中,吉利汽车销量的“高歌猛进”与长安福特的“节节败退”所呈现的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除了暴露出后者存在“产品更迭速度不足”的问题之外,也折射出两者对于国人用车需求认知上所存在的差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面对福特在轿车领域的宠与辱、去与留,对于所有品牌来说,都具有警醒与借鉴意义,也揭示了顺应“国人用车需求”才是车企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