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國葡萄酒的起源與發展史

目前,中國葡萄酒市場的普遍現象是國產葡萄酒與進口葡萄酒並駕齊驅,並且多數人偏愛進口葡萄酒,因為大家都認為中國葡萄酒是舶來品,進口的葡萄酒當然會更好。從釀酒原料方面來說,就算是國產葡萄酒,其釀酒葡萄品種基本上都是屬於歐亞種葡萄(從國外引種的葡萄),僅有東北的山葡萄、廣西的毛葡萄、湖南的刺葡萄為國產葡萄品種。而以山葡萄、毛葡萄為原料釀造出的乾紅葡萄酒,因酒體酸度偏高,根本不適合飲用,只能釀成甜紅葡萄酒或利口酒。近年來,市場上有了國產的刺葡萄酒銷售,並且刺葡萄酒的品類有乾紅、甜紅、利口酒以及白蘭地,都是獨具匠心,很適應國人口感,但是現代刺葡萄酒的發展不過10幾年。

淺析中國葡萄酒的起源與發展史

我們不難了解到世界葡萄酒的發展史。一般認為大概在公元前7000-5000年,人類社會便有了葡萄酒。考古發現,人類最早的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在當今的亞美尼亞和格魯吉亞境內。有最早文獻記錄的是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埃及金字塔的壁畫上記載了葡萄採摘、葡萄酒的釀造過程。在古代文明中,埃及、希臘和羅馬人都對葡萄酒釀造和葡萄酒文化起到了推動作用,發展了歐洲的葡萄酒貿易,也包括當今的舊世界葡萄酒產區法國等葡萄酒的發展。新世界大門的敞開,葡萄酒在南北美洲也迅速的發展起來。

對於中國人來說,葡萄酒在某種意義上是舶來品不為過,因為大家都認為中國葡萄酒最早出現在史記中記載的西漢時期(2000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將歐亞種葡萄引進中國栽種並釀酒,先至新疆,經甘肅河西走廊至陝西,傳至華北、東北等地。在近代史的1892年,愛國華僑張弼士在山東煙臺創辦了張裕葡萄酒公司,再一次從國外引進歐亞種葡萄在煙臺栽培並釀造葡萄酒,並發展到太原、青島、北京等地。目前,張裕仍然是中國最大的葡萄酒企業之一,在全球分佈的酒莊達10多個,分別是新西蘭張裕凱利酒莊、煙臺張裕卡斯特酒莊、意大利西西里先鋒酒莊、寧夏張裕摩賽爾十五世酒莊、法國勃艮第斐拉帝酒莊、法國波爾多拉頌酒莊、陝西張裕瑞納城堡酒莊、北京張裕愛斐堡酒莊、遼寧張裕黃金冰谷冰酒酒莊和新疆張裕巴保男爵酒莊等。縱觀中國2000多年的葡萄酒發展史,從葡萄品種引進、釀酒工藝,甚至於是葡萄酒的名稱,無不有“舶來品”的宿命。

淺析中國葡萄酒的起源與發展史

事實果真如此嗎?絕對不是!

中國葡萄酒不是舶來品,中國是世界葡萄酒起源國之一。世界葡萄酒格局,一個是舊世界,一個是新世界。舊世界指的是法國、德國、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家,新世界指的是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國家都不在新世界,也不在舊世界,但卻是葡萄酒的起源國,世界葡萄酒的釀造歷史才七千年,三千年前才傳到了希臘,一千多年前才傳到了法國。那麼七千年前的中國究竟有沒有葡萄酒呢?

中國是世界葡萄屬植物的起源中心之一。原產於中國的葡萄屬植物約有30多種(包括變種)。例如分佈在中國東北、北部及中部的山葡萄,產於中部和南部的葛藟,產於中部至西南部的刺葡萄,分佈廣泛的蘡薁等等,都是野生葡萄。我國最早有關葡萄的文字記載見於《詩經》《詩·周南·蓼木》:“南有蓼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詩·王風·葛藟》:“綿綿葛藟,在河之滸。終遠兄弟,謂他人父。謂他人父,亦莫我顧。”《詩·豳風·七月》:“六月食鬱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從以上三首詩大致可以瞭解到在《詩經》所反映的3600年前的殷商時代,人們就已經知道採集並食用各種野生葡萄了。特別是“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翻譯為:南方地區有很多生長茂盛的樹木,這些樹木中有下垂的樹枝,葛藟爬上這根樹枝,並在這根樹枝上快樂的生長蔓延。一位快樂的君子,他能夠用善心或善行去安撫人或使人安定。樛木:向下彎曲而高的樹。葛藟: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紅色,莖可做繩,纖維可織葛布。藟似葛,野葡萄之類。3600多年前,在中國南方的崇山峻嶺就有野生葡萄藤爬上樹枝生長,證明這種葡萄不可能是從國外引進的歐亞種葡萄,就是當今,歐亞種葡萄在中國南方不採取避雨栽培,根本無法存活。《周禮·地官司徒》記載:“場人,掌國之場圃,而樹之果蓏、珍異之物,以時斂而藏之。”鄭玄注:“果,棗李之屬。蓏,瓜瓠之屬。珍異,蒲桃、批把之屬。”這句話譯成今文就是:“場人,掌管廓門內的場圃,種植瓜果、葡萄、批把等物,按時收斂貯藏。”如此可以看出,在約300O年前的周朝,我國已有了家葡萄和葡萄園,人們已知道怎樣貯藏葡萄。

淺析中國葡萄酒的起源與發展史

1987年,著名考古學家呂遵鍔先生對湖南省懷化市中方縣荊坪“新元遺址”進行考證,發現遠在10萬至2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這裡就有古人類活動的印跡,認定為舊石器遺址,填補了湖南省無舊石器記錄的空白,並命名為“潕水文化”,荊坪古村由此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全省首批歷史文化名村。現村內還有祠堂、古驛道、伏波宮、文昌閣、節孝坊、唐代古井、水文碑、龍鳳橋、觀音閣、五通神廟和舊、新石器時代遺址等20多處古文化遺址。這裡是中國刺葡萄的發源地,通過考古發現,在距今四、五萬年前的冰河時代,就有野生刺葡萄的存在。而最初的葡萄酒並非人為釀造而成,實際上最原始的“葡萄酒”是野生葡萄腐爛後由其表皮上的野生酵母自然發酵而成的果酒,稱之為“猿酒”。由於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的影響,就象山葡萄酒、毛葡萄酒一樣,這種“猿酒”可能較酸,不適合人飲用,才沒有象歐亞種葡萄酒迅速發展起來。但就中國葡萄酒的起源和發展史來說,中國也是世界葡萄以及葡萄酒的起源中心之一,甚至比國外的歐亞種葡萄酒要早幾千年甚至上萬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