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半球日記2之路阻且長(一個澳洲15年移民的真實故事)

南半球日記2之路阻且長(一個澳洲15年移民的真實故事)

前情提要:

褪下了眾星捧月般的“天才生”標籤,十九歲的我只身一人來到了世界的另一端——悉尼。陌生的人、物、事既帶給我新鮮的體驗,卻也難免捎上思念的苦澀。未知的世界徐徐展開,我才意識到獨自前行的每一步都是那麼艱難。


惶恐與不安

到悉尼的第二天,梅姨給我打電話,說過來接我去市區逛一逛。盛情難卻,我只好答應了。

那天我們去了中國城還有情人港,中午吃的是廣式早茶,味道一點也不亞於當年我在深圳吃的早茶,我對悉尼的中餐留下了很不錯的印象。

情人港雖然不大,也不是特別氣派,但是景色很漂亮,身處其中就像置身於明信片裡的風景。唯一讓我覺得美中不足的就是周圍那幾幢高樓,看上去灰濛濛的,還有點東倒西歪的感覺,好像風一吹就能倒了,和上海這樣的大都市真的沒法比。

南半球日記2之路阻且長(一個澳洲15年移民的真實故事)

在情人港坐了一會兒,梅姨跟我聊起自己剛來時候的經歷,作為一箇中專生來悉尼讀語言課程,課餘還要打工賺錢,很難很辛苦。後來自己開了洗衣店,也是全年無休。

我看得出來,她年輕時挺漂亮的,這麼多年應該挺操心忙碌的,有點憔悴。我一下子有點同情眼前這個女人。

她看著周圍那些高樓大廈,對我說,你以後前途無量,讀完研究生,可以去老外的寫字樓裡工作。我當時根本沒有想那麼遠的事情,不過看到她出神的看著那些寫字樓,我心裡有點難受,覺得一個女人無依無靠在國外混著,真挺不容易。

下午的時候,梅姨說要接我去她家住一週,因為她家離市中心近,可以帶我去賭場玩一玩,她說孝叔幾乎天天都泡在那裡。

後來她居然還問我帶了多少錢來,問我要不要去開個賬戶。我一聽,心裡一沉,馬上回絕,不麻煩了,我還是回去房東那裡,要不然她會不高興的,而且我覺得那裡住的還不錯。

南半球日記2之路阻且長(一個澳洲15年移民的真實故事)

後來我就自己坐火車回家了,回家後,房東也不在,我就一個人倒了杯果汁喝,打開電視看看,有點像回到自己家裡的感覺。

這時突然一個滿臉絡腮鬍子的年輕男人走了進來,一下子就站在我身邊,問我,安去哪裡了?嚇得我差點大叫。那男人似乎看出我有點緊張,馬上說,我是安的兒子。我緩了緩神,說,她不在家。還沒等我說完,他就開著車走了。

看著他走遠,我的心才又放了下來。於是我馬上去把門都關上。還不放心,把窗簾也拉上了,然後一個人躲進自己的房間,忍不住哭了起來。我想媽媽了,覺得這裡好可怕,怎麼有那麼多可疑的人,怎麼看著誰都像壞人,怎麼沒有一個值得信任的人。

一想到以後一切都要靠自己,而且還要和這麼多神秘可怕的人打交道,我有點害怕了,早知道就老老實實待在國內了,有什麼好拼好闖的。

有點想回家了

接下來的日子,我不再主動給梅姨電話。平時就呆在家裡,陪著小愛麗玩,也幫著老太太打掃衛生。偶爾和她們祖孫倆一起去商業中心的大型商場Woolworth買點牛奶、麵包。晚上都是早早地睡覺了。

很平靜的生活,但是我感覺還不錯。除了一點,就是對房東對衛生的高要求,浴室和廚房一定要乾乾淨淨,我有點壓力。每次洗完澡,都很小心翼翼的撿起每一根掉在地上的頭髮,搽幹每一滴水......

前幾天對這裡的生活還是挺喜歡的,也還比較適應。但是轉折點好像是從一張車票開始的。

我即將就讀的大學離房東家裡還有一段距離,要先坐火車再轉汽車。有點遠。不過早早的已經聯繫好了學校的宿舍,住完六週的寄宿家庭。我就可以住進學校附近的公寓了,會很方便。

但是這一個多月,我還是需要經常去學校上課,所以我覺得去買張月票方便坐車。

一直聽說這裡有種票可以火車輪船汽車任意坐的。於是我稀裡糊塗地買了張月票,花了澳幣86刀,這對於初來乍到的我來講,是一筆鉅額開銷了,一換算等抵上國內一張打折機票了。

但沒想到這張票是不能坐公交車的,等我發現的時候,給我的感覺簡直就是晴天霹靂,一點都不誇張。

我試圖想去refund(退款),可是因為已經用過一次,要退款,程序很複雜,而且澳洲什麼事都是先填表格申報,然後等消息,大概幾周後才有答覆,還要扣押我的票,而且不保證能退款。我的天呀,那豈不是財票兩空?算了,只能自認倒黴了。

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我決定每次坐火車後,就步行到學校,省去兩站路的公車費。試走了一次,也就是要爬一個大山坡,要走幾條小道,總共要花四十多分鐘的時間,一路上還要聽著快速路上汽車刷刷的聲音。想想每天能省下那兩三塊澳幣,當時的我覺得還是值得的。

有時候就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倒黴事一件接著一件。才走了不到兩天,我就重感冒,生病了,咳嗽咳濃痰的那種。因為房東知道我一個月後就要搬走,也有點使臉色了。

最糟糕的是吃不慣她做的飯。我一直是公認的不挑食的那種人,可是她家的飯菜,奇怪的不得了,又酸又鹹。米飯裡放了好多鹽和胡椒粉,雞塊是酸的,有些菜簡直是難以下嚥,有時候聞著那味道我都受不了了。

有好幾次我都是把想吐出來的飯菜又吞回肚子裡。尤其是生病的時候,還是煎炸的食物,我的咳嗽越來越嚴重了。可即使這樣,每次還要硬著頭皮全吃光,笑著說,Yummy。

南半球日記2之路阻且長(一個澳洲15年移民的真實故事)

那幾天我真的只想喝碗西紅柿雞蛋湯,可是這都沒辦法滿足。我有點明白所謂的出國吃苦的含義了。

不是說國外的生活條件如何艱苦,其實居住環境和大的環境是比較舒適的,住的地方比我當年在國內的大學宿舍不知道強多少倍。

但是我們不得不吃這些從未吃過的東西,必須去適應別人的生活習慣,去和一群陌生神秘的人相處,還有一些很難用語言表達的東西。這種苦也的確挺苦的。

最大的不適應就是總感覺在冒險。比如今天可能買錯一張車票,明天又多花了好幾塊錢打電話,因為我們不懂別人的遊戲規則,所以要犯錯,要交學費。

原本覺得自己在國內應付自如的事情在這邊完全不一樣了,而且每次都會以損失金錢為代價,這也讓我很苦惱。

在出國前,我很少為了錢的事情這麼計較,可是到這裡,什麼都換算一遍,覺得一分一毫都要算著花。打公用電話的時候,有時候沒有自動給我找錢,我都不知道浪費了多少個四角錢了。

還有就是看到學校裡全是中國人的教室,不得不讓我懷疑自己當初的決定。雖然之前也聽說這裡華人學生很多,但真的親眼目睹還是很吃驚的。這樣的環境真的對我的成長有利嗎?我能在這裡學到東西嗎?

有那麼幾天,我坐在學校的草地上,看著天空上的飛機,在想,哪一架是飛去中國的呀,我有點想家了,可一想到自己當初那迫切的想出來,真的明白圍城的感覺了。雖然還不至於後悔到要到城外去,但也沒有覺得這城裡有多麼好。

那幾個晚上,我喉嚨痛的說不了話,每天都頭昏腦脹的。還要吃著那可怕的飯菜,我好想快點搬到學校的宿舍去住,好想認識一兩個可以信任的朋友。

下期預告:

我在孤獨的城市裡摸索,在冰冷的夜晚等待,直到那些朋友們的出現。同鄉人恰如燃燒在陌生城市裡的一團篝火,溫暖點亮了我的整個世界。在我剛來澳洲的一年裡,我有幸遇到了可遇而不可得的良師益友,我和他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預知後情,請關注下期《南半球日記》第三集——良師益友。

南半球日記2之路阻且長(一個澳洲15年移民的真實故事)

南半球的海豚

南半球的海豚,一個在澳洲生活了十六年,踩著高跟鞋奔跑的女漢紙,興趣廣泛而無一精擅的80後二寶媽。如今多重職業,多重身份,立志成為靠譜又有趣的斜杆中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