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鸿茅药酒案引发的思考

【热点概述】

2017年12月19日,广州医生谭秦东在网上发了一篇帖子,称在老年人群体中热销的“鸿茅药酒”,实际上是酒剂类中药,成分中含有多种毒性中药材,并在标题上指鸿茅药酒是“毒药”。今年1月10日,谭秦东在自家楼下被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警方带走,对谭秦东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系因其行为“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并表示“目前案件已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内蒙古检察院通报,目前“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指令凉城县检察院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并变更强制措施。谭秦东被取保候审后,走出了凉城县看守所,出来后谭秦东感叹:“自由真好”。新浪财经26日从鸿茅药酒事件被抓医生谭秦东的妻子刘女士处获悉谭秦东的近况,她表示“谭医生近日精神状态不是很好,正在接受心理干预”。据悉,谭秦东近日已经回到广州住地。

面试热点——鸿茅药酒案引发的思考

【名师点评】

@光明网:要害在于公权力使用不当。鸿茅药酒事件看似围绕中药而展开,行业主管机构的介入,也将这一事件的注意力引至中药的审批以及疗效问题上。不过,这其实只是鸿茅药酒事件的一个方面,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次要方面。实际上,鸿茅药酒事件的要害就在于公权力使用不当,就在于地方性警权跨域行使所依据法律的模糊性。而恰是跨域行使警权的地方机构以及对警权行使负有监督职责的当地检察机关,应该出面回答和解释公众对此案的种种疑问,以此来回应全国舆论的关注。

@人民日报评: 广告平台与当事企业也要担负起相应的责任。无论是网站、客户端,还是电视台、报纸,抑或是可以植入广告的电影、电视剧,都不应该为了广告费而违背法律规定、进行虚假宣传。应该看到,舆论监督并不是要彻底否定鸿茅药酒的药品价值,而是要让鸿茅药酒回归药品定位,不再用虚假的保健品广告赚取利益。对此,主管部门和企业应该摒弃面对舆论监督的对立态度,善于从舆论监督中吸取教训,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更多药企都应该引以为戒,药品广告不能逾越法律的红线。

@华图教育名师点评:

在鸿茅药酒事件中,谭秦东也好、鸿茅药酒也罢,每一个人都应秉着务实求真的态度去客观、理性的提出质疑,并等待法律的公正审判,直到结果揭晓,是非黑白直面阳光,一切答案终将揭晓。但,绝不应该哗众取宠的恶意制造话题、发出没有任何证据的倾向性言论来引导舆论,随意给一个企业、一个医生扣上“护身符”的帽子,甚至肆意攻击、诋毁、影响国家制度、司法公正、中医中药文化……这绝不是一个善良的公民、一家有良知的媒体要做、想做、能做的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