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提高自己的工作表現?或許應該試著別太努力

想要提高自己的工作表现?或许应该试着别太努力

下面是一些非常受歡迎的建議,可以讓你在辦公室裡工作的遊刃有餘——那就是,停下來。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管理學教授Morten Hansen表示,找出是什麼原因導致更好的工作績效是他義不容辭的使命。

Hansen領導了一項研究——從工廠車間工人到辦公室角落的高級經理共5000人,這些人工作類型完全不一樣,Hansen的目的就是找出他們的工作績效有什麼不同。

Hansen在接受NBC新聞採訪時表示:“我非常吃驚的一點就是,我們發現,績效最好的人是那些活兒乾的最少的人。但是這個結論看上去似乎是為反直覺的,沒錯吧?因為按照常理來說那些24小時不間斷工作的人才應該是績效最好的人,他們手頭同時還進行著5、6、7甚至是8個項目。他們連軸轉,一場會之後又是另一場會。但其實我們都錯了,績效最優的人,他們能夠區分事情的優先順序,並專注於一些對於衡量績效真正重要的事情。”

Hansen解釋說,一開始,越長的工作時間確實代表著更優的績效,直到達到一個臨界點——每週工作50個小時,在這之後,工作質量就會逐漸下降。

當然,這並不說工作得越少越好,你要什麼都不幹,績效自然也不會好到哪裡去。那些在工作中表現最為出色的員工注意力也是高度集中的,漢森將之稱為“少而精,勤而專”。

這也是漢森在他的新書《Great at Work: How Top Performers Do Less, Work Better and Achieve More.》中確定的“績效管理”七項原則之一。

1. 少而精,勤而專

Hansen的研究顯示,那些專注於幾個關鍵優先事項而不是齊頭並進相當多個工作的人有明顯的優勢——他的團隊計算出的優勢是25%。保持專注需要一定程度的自律,以及對老闆和同事說“不”的能力。也許一時的尷尬不可避免,但最終你拿出來的成績是決定性的。

“我有一個建議,可以馬上改善你的工作表現,把你的要做的事項寫在一張紙上,也許有10件事。然後拿起筆,把後面7件劃掉,對自己說,我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前三,”他說,然後另外的7件事,你可以想辦法推遲解決、委派他人幫助解決或重新考慮該做哪些事。

2. 重新設計你的工作

專心致志是很重要的,但是你如何確保你的注意力集中在正確的事情上呢?

“要想確保你在做正確的事情,不妨事先確定自己做哪些工作才能創造最大的價值”,Hansen說,你可以考慮這麼做試試,重新改變自己的工作計劃。

3. 學習不已,循環不止

Hansen把最有效的反饋系統稱為“學習循環”——嘗試一些事情,然後獲得反饋,接著根據反饋修改你的行為,然後重複上述過程。例如,如果你每週開一次會,那麼可以考慮請其他人來參加這個會然後評估你的效率,這樣的話你下次就可以在會議展示上有所進步。

4. “2P”模式(激情 + 使命)

在工作中找到激情不僅僅是追隨你內心覺得幸福的事情。Hansen的研究發現,激情並不僅限於某些類型的工作,它因人而異。例如,對一些人來說,與同事或客戶的關係融洽同樣是一件能夠帶來快樂的事情。

重要的是要把這種激情與一種使命感結合起來——“使命感不僅是做有助於他人的事,還包括問自己我能給世界帶來什麼?”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助於激發你內心本源的動力。

5. 不要魅力要實力

好吧,也許你確實才華橫溢,智慧過人,但你不能指望每個人都跟你一樣,對吧?傳統觀點認為,你需要開展魅力攻勢來改變他人的想法,使之與你的保持一致。但Hansen表示這是“大錯特錯”。其實,在工作中,你可以向同事們展示有說服力的論點,以雄辯和事實折服,把他們變成你的合作者。

6. 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

Hansen說,大多數企業的會議其實都是失敗的。他說:“我的意思是,讓我們面對現實吧,大家都討厭開會。”他指出,69%的人認為開會毫無效率。他主張利用會議召集一群不同的人進行辯論,然後不管做出了什麼決定,既然決定業已做出,那大家不管從前論點幾何,此後就應當團結起來。

他說:“明確地告訴你,開會只應該做一件事——那就是把人們召集在房間裡,讓他們進行嚴格的辯論。如果你有新的消息想要分享給其他人怎麼辦,很簡單,勞什子的會議就算了,你可以通過電子郵件讓大家知道。”

7. 合作要既有效又有度

有些人合作的太多,有些人合作的太少。這兩種方式都有問題,Hansen表示道。

合作的少的人偏安一隅,獨處一室,不跟其他同事交流溝通。而合作太多的人會拉著別人一起做所有的事情,還會參加太多的會議,完全是浪費時間。“多和少,都不行,也都不對”,他說,“它們都不會產生價值,這種工作方式是錯誤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