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行囊,去大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關注江湖旅俠,足不出戶看世界。

前言

去大理的理由千千萬萬,而捨不得走的原因只有一個:這裡的山水人文,讓熱愛生活的人捨不得遠走。

夏日清涼的微風,冬季明豔的陽光和澄藍的天,沉浸在大理如詩如畫的風光裡,你或許會明白原來詩和遠方從來不遠。

背上行囊,去大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關於大理

從不知大理是什麼?只知金庸筆下有一南詔國,皇帝風流倜儻,引得萬千少女為其傾倒,不知大理是什麼樣?只記得它有一山一水一城池,不知大理在哪裡?只是依稀的記得它在西南,作為滇西的交通樞紐,是去往麗江、香格里拉的必經之地,似乎有青山碧水,似乎有細雨綿綿白雪皚皚......

背上行囊,去大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關於那些風花雪月的事

大理最美的風景濃縮在“風花雪月”這幾個看起來很平常的字裡。

“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是大理著名的四景,每年冬季,最北端的下關會有清風徐徐,溫柔而不刺骨,洱海最南端的上關,曾經是一片開闊的草原,鮮花鋪地,奼紫嫣紅,蒼山十九峰平均海報超過3500米,峰頂嚴寒,有經夏不消的雪景,洱海是高原淡水湖泊,雲南山高水遠,看不見真正的大海實屬遺憾,所以大理的人兒有了美好的願景,以湖名海,並非真正的大海,卻有大海之風光,水天一色,月光鋪滿湖面,這是大理最靜美的月夜。

關於風花雪月的每一處景緻,都有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傳說:

關於下關風的傳說:傳說一:有一個白面書生與一位美麗的姑娘相愛,引起了南詔國王的不滿。南詔王就命羅荃法師把書生打入洱海。姑娘為救情人,向觀音菩薩要了六瓶風,想讓大風把海水吹乾,救出書生。誰知風瓶才背到天生橋,姑娘一不小心跌了一跤,以至打碎了五個風瓶。剎時間、狂風怒吼,一年四季風吹不斷,冬季尤為猛烈,後來人們就把下關叫作“風城”。傳說二:很久以前,觀音化作一個老嫗,揹著一個風瓶,經過天生橋時,守橋土卒按照貫例要檢查過往行人的貨物。老嫗好言勸說不要檢查、士卒不聽。還沒等老嫗說明利害關係,就硬將瓶蓋打開、頓時風從瓶中衝了出來,一發而不可收。等士卒明白過來,老嫗早已不見了。從此,大風日夜不停地由天生橋吹向下關,故名“風城”。

關於上關花的傳說:相傳上關有棵“十里奇香樹”,花大如蓮,香味勝過桂花,顏色呈粉白色,結的果實黑而堅硬,用作朝珠,故又稱為“朝珠花”。據《大理府志》載:“……花樹高六丈,其質似桂,其花白,每朵十二瓣,應十二月,遇潤月則多一瓣,俗以仙人遺種,在大理府和山之麓,土人因以其地名之。”此花種於何時,已不可考。只知道在元朝至正年間,花開得很好,年年開、月月開,濃郁的香味散溢百步之外。後已絕種,傳說是由於鮮花怒放時,觀者雲集,一些貪官汙吏借觀花而敲詐勒索當地百姓,百姓叫苦連天,只好暗中把花弄死。但直到今日,白族人民愛花、養花已成習慣,而且花卉繁多,四季飄香。

關於蒼山雪的傳說:相傳,古時候有一瘟神來到大理壩子想殘害百姓。這時,有兄妹倆為使人們免遭瘟疫,到觀音那裡去學法,歸來後,就用法術把瘟神趕到蒼山頂上,用大雪把瘟神凍死。兄妹倆亦在蒼山雪人峰上變成雪神,永遠鎮住了瘟神。從此,蒼山就有了千年不化之雪。

關於洱海月的傳說:

天上有一位仙女羨慕人間生活,下凡來到洱海邊與一漁民青年成婚。她看到漁民打魚困難,就把自己帶來的一面寶鏡放入海底,把魚照得一清二楚,好讓漁民打到更多的魚。 後來,那面寶鏡在海底變成了金月亮,這就是洱海月。每當月出,行近洱海之濱,仰望天空,玉鏡高懸,俯視洱海,地溺銀濤,水光接天,萬頃芒然,一個明晃晃的月亮在海中隨浪飄搖,令人驚歎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