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傾力幫扶彝區群眾脫貧奔康

綿陽傾力幫扶彝區群眾脫貧奔康

昭覺縣解放鄉火普村新貌

中國綿陽新聞網訊 雨後的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日哈鄉覺呷村,黑瓦白牆的新房錯落有致,通村路寬闊平坦。23日,40歲的村民俄木拉都和其他村民來到易地搬遷安置點參觀,看著自己即將入住的新房,俄木拉都黝黑的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援建幹部說正在進行配套,9月前我們就能住新房了。”覺呷村是涪城區政協、城郊鄉對口幫扶村。經過幫扶,覺呷村連接場鎮與安置點的“連心橋”已竣工,安置點基礎設施建設已完成,目前正在進行配套設施建設。

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我市涪城區、江油市分別對口幫扶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和布拖縣。幫扶工作啟動以來,我市立足當地實際,以基礎建設“託底”,產業發展“助力”,建立立體式幫扶格局、遞進式幫扶體系和互動式幫扶機制,傾力構築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可持續的對口幫扶大格局。

截至目前,涪城區已組織實施安全住房、基礎設施、產業就業、教育醫療等9大類項目80餘個,累計到位幫扶資金4198萬元,協助昭覺縣完成38個貧困村退出、1937戶7363人脫貧。江油市已投入對口幫扶資金8600萬元,安排江油農投、旅投參與幫扶,在布拖縣規劃建設了兩個產業項目總投資近5000萬元,已完成投資4700萬元;32個單位定點幫扶26個極度貧困村,已投入850萬元;愛心人士和企業捐助捐贈100萬元。

精準扶貧是對口援彝工作的核心任務。我市堅持基礎設施為先,涪城區、江油市把昭覺、布拖兩地安全住房建設作為頭等大事,突出產村相融,做好集中安置點建設。

精準扶貧,發展產業是關鍵。圍繞地域、文化、民族特色,我市以增強昭覺、布拖經濟“造血”功能為宗旨,著力做好產業扶貧大文章,建設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現代糧經複合產業園、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生態養殖場等,構建特色產業組織模式,引導種養規模化、標準化、多元化。如今,昭覺縣解放鄉火普村羊肚菌試種成功,“精準扶貧、火普特品”的高山草莓進入盛產期;竹核鄉500畝現代糧經複合產業園,有效利用昭覺冬季閒置稻田,探索形成“稻菌輪作”產業發展模式,助力昭覺打造“羊肚菌之鄉”。在布拖,總投資近6000萬元的布江蜀豐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也已有序開展經營活動。

我市還堅持民生普惠為本,加快建立和完善符合受援縣實際的公共服務體系,著力做好教育扶貧、健康扶貧、文化扶貧等。目前,我市已建立健全教師學校管理幹部互派、校際結對共建等教育幫扶機制;開展醫療衛生機構結對共建活動、紮實抓好“傳幫帶”工程,提升受援縣整體醫療技術水平;落實鄉風文明建設,助推當地群眾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協力增強脫貧內生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