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活得坦蕩而自然

要活得坦蕩而自然

【作者】宋春來

我們沒有過高的慾望與奢求,在別人有需要幫助的時侯,我們能夠伸出手的盡力而為就好了。

我們這麼做不為討回什麼,乃至連一聲謝謝都不需要。但曾一味的幫助於人,而我們卻在最期想其之幫我們一次的最最小小的事情時,得到或遭到的因之種種理由的拒絕。

雖是,我們仍一如既往的那麼為人處事,所經歷的如上無二。久而久之地將心灰意冷,是在所難免。

“我走不進你的世界,註定你也不懂我的世界。也許,你的世界很斑斕,而醉不知返。或,我的世界極陰暗,才孤獨的於世冷眼。”這我早年的話,但我們真不想那麼去做,才學著的適應了更善意於人於事。

有很多的時候,還有很多的事情,我們寧願吃虧,甘於付出。但,在獲得心理滿足者來言,以為我們很傻,甚而視我們應該應分的。

這個世界上,已然沒有誰心眼不明。既我們樂意那麼做,是我們的實在,善良,和一種愛心於人的情懷。我們不虧欠於人,我們亦非大慈善家,我們更不是富得有充足的施捨的資本。然而,我們還繼續的盡己所能的成人之美。

要清楚,我們作為常人,在某些個別人眼裡總認為有求必應的被我們習慣,才利用我們的這種善良而有的糟糕的想法和壞的使用心機。

當然,回過頭來,我們僅僅通過一個最微不足道的小小事有求曾被我們一直助力的人,換來的竟是大失所望。

再番回想過往,我們為了他人,會什麼都不在乎的放下,予對方想盡一切辦法,儘量達到對方所求助的滿意。此刻,不僅我們的心寒,也不是我們有所計較,卻這種關係原本就建立於不平衡的心理的存在。

於是,我們撐起了勇氣,不再與之往來。目的,給自己一份清寧,更還施予對方留下長久或一生的對內心發問的檢討。

不錯,那類人,也許真的無良知,可再無良知的人,在後來的歲月裡,遲早將良心發現。主要,對方損失的不只我們個人,而被其傷害的弄丟了屬他一生最昂貴的東西,——善良。

所以,對於不知感恩的人,不懂不顧我們感受的人,尤為自私的人,我們對之亦無須客氣。

對那種人,有與無沒甚區別。故,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地有所覺悟:

我們如同陽光的溫暖,已然最重要的過好了自己,因為無愧於心,人生無悔,活得是一直坦蕩而自然!

(2017-11-2,黃昏,書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