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太銅鑼:音質之美 動聽之至

各位寶寶們,今天我們

來聊聊最近的大熱綜藝《國家寶藏》~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被裡面的乾隆大大圈粉呢?

乾隆大大因為這個“各種釉彩大瓶”

被愛豆和親爹三維立體環繞diss~

可以說是非常心疼了~

高洪太銅鑼:音質之美 動聽之至

各種釉彩大瓶

高洪太銅鑼:音質之美 動聽之至

被愛豆和親爹3D環繞diss的乾隆


高洪太銅鑼:音質之美 動聽之至

戲曲用小鑼

提到銅鑼製作工藝,在咱們大天朝已有八百多年曆史,讓我們把目光從威嚴的紫禁城,移到明清時期熙熙攘攘的湖北漢口大碼頭。當時,這裡匯聚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各式劇種和戲班。而湖北的制鑼技藝,相傳便在此時由山西傳入。至十九世紀末,一位來自黃陂的小學徒創辦的銅鑼作坊,使“漢鑼”的聲譽響徹全世界,與西方樂器同臺發聲,蜚聲海外。

高洪太銅鑼:音質之美 動聽之至

高洪太出品

漲姿勢:漢鑼與京鑼、奉鑼、蘇鑼並稱為“四大名鑼”。“高洪太”是武漢著名的銅響器製作業老字號。產品暢銷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遠銷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純正的音質、精湛的工藝贏得了中外用戶的一致稱讚。

走近這家百年老店,師傅告訴我們一面銅鑼的音質好壞,從原料配方就開始了嚴格把關。

高洪太銅鑼:音質之美 動聽之至

稱量銅塊配比

高洪太銅鑼:音質之美 動聽之至

稱量錫

湖北大冶優質銅料與雲南高純度原錫以三比一左右的特定比例相熔合,鑄就了漢鑼坯料,經得起高溫煅燒千錘鍛打的體質、色澤金燦的品相以及清脆音亮的聲學品質。

高洪太銅鑼:音質之美 動聽之至

錫水澆築

配比完成的銅料經過火焰的炙烤,化為滾燙通紅的液體,行話中,銅鑼的坯料被稱為“坨子”,經驗豐富的熔鍊師傅雙手一傾,每個模具裡的“坨子”就能達到製作所要求的斤兩。

高洪太銅鑼:音質之美 動聽之至

銅水澆築

現場的澆築師傅反覆提醒我們要注意高溫,這些冒著火焰的“坨子”可不是溫順的“孩子”,操作時必須佩帶護具哦~

高洪太銅鑼:音質之美 動聽之至

澆築時的護具

隨著時間的推移,火苗漸漸冷卻,模具裡留存的就是凝固成型的通紅“坨子”。

高洪太銅鑼:音質之美 動聽之至

澆築後的“坨子”

等冷卻凝固後,師傅一塊塊稱重並做好標記,將製作不同音律的“坨子”分揀開來。

高洪太銅鑼:音質之美 動聽之至

依據重量做標記

高洪太銅鑼:音質之美 動聽之至

標記放好的坨子

一面發音合格的銅鑼,有著中間發音區域薄,外緣厚的特殊構造,“坨子”需要經過反覆鍛打,伸展,才能成為可供塑型和錘鍊的銅鑼坯料。將剛剛凝固的“坨子”再次送入火爐,加熱到800度左右時再取出,此時,通體透紅的坯料火星點點,周身呈現出鬆軟的質感。

高洪太銅鑼:音質之美 動聽之至

加熱後取出的坨子

幾代人的反覆實踐,漢鑼老字號的匠人琢磨出“旋轉鍛打,橫向走錘”的獨創技法。

高洪太銅鑼:音質之美 動聽之至

鍛打口訣實踐

從中心開始由內而外,鍛打使鑼面形成一定的坡度,獨創技法鍛打出的鑼片圓、平、正、上勁,錘跡分佈均勻,排列有序,如魚鱗一般整齊富有光澤。

高洪太銅鑼:音質之美 動聽之至

鍛打後的鑼面呈魚鱗狀

一塊坯料往往要經過三至四遍的回爐煅燒,反覆錘鍊,才能初具形狀。隨著淬火時的一聲輕響,鍛打結束的銅鑼在冷水中完成了自己的塑形之旅。

高洪太銅鑼:音質之美 動聽之至

鍛打結束的銅鑼

熔鍊、鍛片、成型、淬火這一系列環環相扣、細緻謹嚴的工序,不過只能讓銅鑼初具外形。若要成為一件音質洪亮圓潤的優質銅響器,還要通過之後一次次的音樂考試,才能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至於是一場什麼樣的考試

各位可以從我們視頻預告裡猜猜看哦!

各位看官,且聽下次分解咯~

週末愉快,比心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