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讓人糾結的耳朵眼

生出小耳症後,如果孩子沒有耳朵眼,媽媽們通常最糾結的不是小耳朵不好看,而是怕影響聽力。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單側小耳症患兒的媽媽發現沒耳朵眼對孩子的聽力影響有限,這個時候,媽媽又會焦慮造耳朵時要不要把耳朵眼打開,等造耳朵時才發現,醫生一般不主張造耳朵的同時打耳朵眼,等耳朵造好了,還是糾結是不是要打開外耳道,更多的原因不是聽力,而是外觀,沒有耳朵眼的耳朵總是讓人感覺缺一點什麼。

太讓人糾結的耳朵眼

要回答這些問題,患兒的家長必須首先要明白沒耳朵眼並不是只是耳朵外面堵上了,這一點,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講的很清楚了。

其次,家長要明白外耳道不是肉長多以後堵上的,而是骨頭本身長死了。正常的外耳道是先有骨頭和軟骨形成的耳洞,骨性和軟骨耳洞的表面長有皮膚,就像隧道里貼的瓷磚。

另外,家長要明白耳道里的皮膚和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不一樣,其裡面有耵聹腺,可以分泌耵聹,老百姓俗稱耳屎,對外耳道有保護作用。

太讓人糾結的耳朵眼

正常外耳道的長度為2個多釐米,直徑有幾個毫米,為“S”形的彎曲管道,管道的盡頭是鼓膜,鼓膜的厚度只有0.1毫米,非常薄,是一個可以振動的聲音放大裝置,和裡面的聽小骨鏈一起放大從外耳道傳進來的聲音的作用。

完全模擬正常耳道進行再造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首先,造耳道時要在原先堵死的骨頭上鑿開一個洞,按照現在的技術這個洞還沒法打成彎曲的,只能是直的,這個洞不能開的太小,通常需要一個指頭粗細,細了很容易因為疤痕增生而再長死。

觀察正常耳朵眼和外耳道就會發現,耳朵眼藏在耳屏後面,耳道直徑只有幾毫米,並且是彎曲的,在外面平時看不太清楚。

但再造的外耳道又直又粗,位置比較暴露,並且是植皮形成的,有色素沉著,顏色偏黑,看上去和正常外耳道有很大的差別,別人能一眼看到,容易吸引別人的目光。

因為再造的耳朵本身距離正常耳朵的外形有一定距離,如果因為外耳道不美觀再把別人的目光吸引到再造的耳朵上來,單純從外觀這一點看,絕對是沒有多少好處的。

太讓人糾結的耳朵眼

其次,再造的外耳道對聽力的改善也有限,主要是外耳道閉鎖的人也沒有鼓膜,造外耳道時要同時造鼓膜,但現在用筋膜瓣移植加植皮的方法再造的鼓膜厚度遠遠超過正常鼓膜的厚度,彈性很差,很難通過振動而放大聲音,因此,讓這個手術改善聽力的效果大打折扣。

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疤痕增生和攣縮會導致外耳道狹窄和鼓膜增厚,早期有效果的病人後期效果也有可能越來越差。

另外,再造的外耳道是在骨頭上植皮,相當於石頭上種莊稼,成活率比較低,如果移植的皮膚壞死,只能靠外耳道口的皮膚往裡面生長,漫長的生長過程中,在實現骨麵皮膚覆蓋的同時,周圍會長很多疤痕,很容易出現外耳道狹窄甚至堵塞,導致手術完全失敗。

最後,即使再造耳洞皮膚成活好,但因為是從身體其他部位取的皮移植,沒有耵聹腺,耳洞失去了自潔功能,而植皮的區域會有滲液,耳洞總是處於潮溼狀態,護理起來很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