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小吃——千層百蒸重糕粿

汕尾小吃——千層百蒸重糕粿

在很多人的心裡,重糕粿是一種很考究耐心的粿。做重糕粿的人,需在爐灶邊站很長的時間,計算著時間,開蓋、下漿、蓋蓋,無數次的反反覆覆,最後才能成就那一銅盤層層疊疊、層次分明的重糕粿。在海豐,有部分村莊的傳統是農曆七月十五要蒸重糕粿。七月是夏季水稻收割的季節,新收的稻米,散發著陽光的味道,被磨成粉,調成漿,帶著陽光,帶著農民對大自然的感恩之心,對祖宗的孝敬之情,在燒得旺旺的灶火中,一層層,攤進銅盤裡。

汕尾小吃——千層百蒸重糕粿

要做一盤好吃的重糕粿,先得有好的粘米,好的大米,蒸出來的重糕粿有濃郁的米香。而米漿的濃稠度決定了重糕粿的硬度,喜歡吃軟滑一點的,米漿可調得稀一點,喜歡硬一點的,則可以調得稠一些。調米漿時是緩慢往米粉中加水,邊加水邊揉壓米粉,這樣調出來的米漿口感比直接加夠水的更好。做重糕粿,還可視口味做成甜重糕粿或是鹹重糕粿。甜味重糕粿工序比較簡單,在調米漿時直接把紅糖加進水裡去就可以了,最後可以放些芝麻之類,但也可以不放。鹹重糕粿一般都要先炒熟配料,配料可隨各人喜愛,花生、豬肉、蝦等都可以,同樣在最後的時候放上去。蒸重糕粿需用稍高點的銅盤,盤底抹點油,鍋裡水燒開,銅盤隔水架上去,舀入兩勺米漿,用勺子把米漿均勻鋪在盤底。雪白的米漿,在銅盤上流動,像濃稠的白墨汁勾勒一幅美圖,只一會,便凝固了。蓋上蓋子,大火蒸2分鐘左右,再打開蓋子,重複之前的動作,直到一層層的米漿把銅盤鋪滿了。重糕粿一般要蒸十多層,在最後那一層上面撒上配料,蓋緊蓋子直到米漿蒸熟。

汕尾小吃——千層百蒸重糕粿

同學做的重糕粿

海城的重糕粿,印象最深的莫過於紅城電影院門口那個推著車子的流動攤檔。那個檔主很長一段時間在每天早上的10點左右,會在那裡賣重糕粿,他的重糕粿重配料、重調料,香氣撲鼻,深受部分吃貨的喜愛,經常有人提前守在那裡,等待他過來開攤,而不時有晚到的人,失望地聽到一聲“賣完了”。但是對於他的重糕粿,也有人表示不喜歡,原因是他的米漿太稀,粿太軟,完全沒有重糕粿那一層層層次分明的粿皮,所謂的好吃,只是依靠配料來吸引人,這對於崇尚傳統味道,追尋重糕粿那份原汁原味米粿香的人,是不恥的。

汕尾小吃——千層百蒸重糕粿

看起來非常好吃

傳統的的重糕粿必是層層米漿蒸出層次分明的粿皮,形狀必得劃成稜形小塊。若是甜的,可一層層撕下來,薄薄的一層,拿在手上,顫微微地抖動,紅糖色的粿皮,在陽光或是燈光下,透著暗亞的光。帶著韌勁,卻又顯得軟糯的口感裡,有紅糖和米香匯合在一起的香甜;而鹹重糕粿雖然也是層層分明,但一般不像甜的那樣可以一層層撕開,潔白柔滑的重糕粿上鋪蓋著各種配料,澆入特別製作的蒜香辣汁,細細品味,原味的粿皮有著濃郁的大米清香,各種配料和蒜香辣汁滲入粿中,卻又各司其職,保留著各自的獨特香味。

汕尾小吃——千層百蒸重糕粿

海城一家擺路邊的重糕粿攤味道還可以

市場上已經很難覓到花很多心思蒸出來的好吃的重糕粿了,而家中,如有那麼一位賢慧之人,花很長的時間,站在爐灶旁,一遍一遍,重複著一個動作,那是她婉約地把一層層的心思,透過一次次的蒸煮,化成一盤千層百蒸的心思,等待著最愛的人,一層層地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