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擡頭可見的道山塔,還能站立多久

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抬頭可見的道山塔,還能站立多久

謝道山寶塔位於海豐縣城南面五公里的謝道山上。為七層八角樓閣式空心塔。原高25米,底層直徑10米,內腹徑3.2米。往上逐層縮小。底層下半層用花崗岩石塊(30×30×200釐米)砌築,底層上半層及第二層以上均用灰沙夯築。塔中空心,每層均用木板平鋪,人可沿木梯盤旋登上塔頂。頂部塔剎裝置一生鐵葫度,有一把鐵劍和一把鐵毛筆交叉。後來,塔剎為雷電擊壞,塔身也因抗戰時期炮彈轟炸和雷擊致使大部分坍塌,現僅剩三層半不到。

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抬頭可見的道山塔,還能站立多久

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抬頭可見的道山塔,還能站立多久

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抬頭可見的道山塔,還能站立多久

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抬頭可見的道山塔,還能站立多久

訪道山塔

一隻腳跨進塔內,那隻腳便立刻有了古銅的鏽色,鏽色從那隻腳向上漫延,像擴散開的水跡。當我把另一隻腳也放進了塔內,從陽光裡進入塔的幽秘之中,整個人都染上了沉沉的銅鏽。抬頭,塔身斜斜向上靠隴,把我擠兌在一個狹長的空間。陽光從塔身四面的窗**進來,在塔內織了千層網,有細細的塵土在網裡浮游、發亮,而我在網中有些喘不過氣來。

我的到來掠擾了棲身於塔內的精靈們幾百年的寧靜。她們揮動著寬大的衣袖,輕盈地在我面前旋轉著靈巧的身姿,攪起一塔的灰塵,把我定格成某個朝代某戶人家不出閨門的某位女子。我正想伸手去觸摸她們透亮的柔滑的不明什麼料子不知哪個年代的衣衫,朋友的一聲喊叫把我拉回了現實。

朋友已經爬上了第二層,正倚於窗口向外看風景,原來滿塔的灰塵是他往上爬時揚起來的。我恍恍惚惚地跨過塔內胡亂堆積著的泥土與石塊,還無法完全從剛才的迷幻中清醒過來。原來以為這座年久失修的古塔應該雜草叢生了,上了山才發現山頂是一片長著綠草的平地。塔建於中間,除了門口有一叢草刺花外,塔清清爽爽地接待了我。可是塔畢竟是塔,有塔那不同於宮殿樓臺的特性,一種無所不知無所不納無所不包容會在一瞬間讓人的思維在時空中流轉的特性。清清爽爽的塔還是在我走進它的時候,把我拉至了一個我一無所知的空間裡。

塔叫“道山塔”,也稱“文筆塔”或“水口塔”,是海城僅有的兩座塔中的一座,位於城南道山,鄭正魁先生曾描述過塔從前的模樣“該寶塔為七層八角閣樓式空心塔,原來每層均用木板平鋪,頂部塔剎裝置一生鐵葫蘆,有一把鐵劍和一把鐵毛筆交叉。”可惜現在除了“七層八角閣樓式空心塔”還算可見之外,其它的已經成了昨日黃花。流傳於民間的白太爺建塔栓牛的故事雖證實了是虛構的,但還是給道山塔平添了幾許神秘的色彩。我就是在這種種神秘色彩的渲染下,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春日裡,硬拖了朋友前來探秘的。

那時的塔看上去很高,不過由於層與層之間的分隔被風雨磨損得不怎麼清楚,我數來數去都確定不了是否依然是七層。塔內沒有樓梯,在牆根處不知是誰鑿了幾級臺階,但那根本不夠我爬到第二層。我像壁虎一般把身子吸附在牆上,牆是沙粒和黃土混和的粗糙牆面,蹬著凹凹凸凸的塔壁,我一點一點地往上蹭,爬得提心吊膽汗如雨流,終於夠著了朋友伸下來的手,有了他的借力,我終於爬上了第二層,但看著上面筆直的牆壁,再往上爬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稍為喘息了一下,我往窗外望去,忍不住驚喜地大叫了一聲:好漂亮的一幅江南水鄉圖!遠處的田野上,阡陌縱橫交叉,水田微微泛綠,隱約可見農民在田地間勞作著。陽光在水田上面發光,揮發著白色的霧氣,把一個個的村落構畫得童話般美麗。風吹著,帶著一種熟悉的香味,讓我回到了家鄉的苦楝樹下,有苦楝花開時獨特的滲雜著苦味的淡淡香氣。

幾年過去了,道山塔塌了將近一半,每次坐車經過,遠遠看著塔變得矮小的身軀,看著它幾百年來的滄桑,就有一種從遠古年代走來,一步步地跨過近代,一下子便踏在了現代大地上的感覺。

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抬頭可見的道山塔,還能站立多久

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抬頭可見的道山塔,還能站立多久

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抬頭可見的道山塔,還能站立多久

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抬頭可見的道山塔,還能站立多久

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抬頭可見的道山塔,還能站立多久

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抬頭可見的道山塔,還能站立多久

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抬頭可見的道山塔,還能站立多久

重訪道山塔

十幾年前我去道山塔,那時的塔在我的描述裡是“山頂是一片長著綠草的平地。塔建於中間,除了門口有一叢草刺花外,塔清清爽爽地接待了我。”可是十幾年後再去,滿山的芒草和不知名的野草野花,把山頂覆蓋成雜亂的荒涼之地。

從那片雜草叢中鑽過去,鑽過在塔的底部生長,根鬚纏繞進塔身,已長成十幾米的樹叢,然後愣在塔門處。

朋友喜歡調侃我,一說起我寫的東西,就會說“一隻腳跨進塔內,那隻腳便立刻有了古銅的鏽色,鏽色從那隻腳向上漫延,像擴散開的水跡。”導致有些人對我的這句話極有印象,也知道了我的道山塔。可是,當我再次站在道山塔前,卻完全不是一回事。塔門處的草刺花,歷經了十幾年的光陰,已經蒼老了,曾經那麼茂盛的一大叢,長成低矮的幾枝零落的枝葉。但它們依然開著花,一朵兩朵,努力讓我看到十幾年前的時光。可是塔門,卻跨不進去了。青石條框成的門架,還有當年的記憶,可是土,卻把腳步擋在了塔外。塔頂塌陷下來的沙土和石板,傾在塔內,石板卡在塔門處,沙土就把塔門堵塞了一大半。我再沒辦法“一隻腳跨進塔內”去感受從現代一下子跨入古代的氛圍,我只能手腳並用,在那留存的小縫隙裡爬進去。

蒼涼,是我直起身來觀望時的唯一感覺。塔身已經沒有了“斜斜向上靠攏,把我擠兌在一個狹長的空間。”的狹長感,從塔頂塌落在塔底的泥土,淹沒了塔底的一段記憶。而頂上塌落的部分,是再也回不來的影像。塌下的泥土覆蓋著塔底,未塌下的泥土還在裂紋處搖搖欲墜。我站在一座已經沒有塔的感覺的塔裡,頂上寬敞的豁口搖曳著一叢小樹,有小鳥停留,“啾啾啾”幾聲鳴叫,飛走。我再不用“像壁虎一般把身子吸附在牆上,牆是沙粒和黃土混和的粗糙牆面,蹬著凹凹凸凸的塔壁,一點一點地往上蹭,爬得提心吊膽汗如雨流。”地上到第二層的窗口,如今,只要一跨腿,就踏上了曾經艱難爬上去的地方。

同去的家榮忙著拍照,軍華穿了一身色彩鮮亮的的衣服,與土黃的塔形成強烈的對比,便自然而然成了模特。宇航只是沉靜地看塔,彷彿與塔在某個空間相遇,然後對話。我卻恍然在錯失裡,思緒輕飄飄地理不清心裡的滋味。

多少年了,塔裡的縫隙裡還有木板的痕跡,寬厚的塔身仿似壯實的漢子,總讓人錯覺著還能屹立百年千年萬年。塔身的沙粒鉻痛了我的手心,在手掌中留下密密的印記。是開啟幾百年前故事的符號?是經歷的幾百年間所聞的文字?是對自己未來的預言?我撫過他粗糙的皮膚,把他的點點滴滴融入我掌心的紋路中。也許有一天,我的掌紋中會長出一座塔的模樣:七層八角閣樓式空心塔,原來每層均用木板平鋪,頂部塔剎裝置一生鐵葫蘆,有一把鐵劍和一把鐵毛筆交叉。

從窗口往外看,阡陌縱橫交叉的田野依然漂亮,薄霧淡淡地在天地間披上一層輕紗。塔被包圍在一片叫不出名字的綠樹叢間,不時有鳥群呼啦飛過,吵雜地吱吱喳喳叫著,舉著相機尋找,卻只有樹影婆娑。

這座也稱“文筆塔”或“水口塔”的道山塔,到底是一步步走向自己的衰亡之路。錯落的窗口像一個個的面譜,從不同的方向看,有悲有喜。徹悟了人生,洞悉了生命,留一個沉默的表情,什麼也不說,卻又什麼都明瞭。

我們在哪裡呢?倚著塔牆,找不到那條通往古時的路,我們無法穿越到過去,去考證坊間的一個個傳說,我們只能翻閱著文字,一條條查證,一句句推敲。當年的道山塔是怎麼樣的鮮活呢?那一層層的木板、一級級的臺階在從窗口漏進來的陽光下泛著木質的光彩,那個鐵葫蘆、那把鐵劍和鐵毛筆在風雨中綻著鐵的厚重。可是,歷史在我們的手裡,沙子一樣,從歲月的指縫中,一點點失落。

修復與否,彷彿都是難事,每次路過,抬頭,總會覺得有個缺口,在那座山上,越來越大。填補不了的是曾經,那些肩挑手抬的工人們,堆砌起的一個有故事的道山塔。但漫漫的歲月中,它終將被煙滅成歷史上的一張圖片和一段記載。

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抬頭可見的道山塔,還能站立多久

腐化的木頭​

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抬頭可見的道山塔,還能站立多久

被堵的塔門​

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抬頭可見的道山塔,還能站立多久

塔裡的沙石​

往返汕尾海汕路上抬頭可見的道山塔,還能站立多久

塔裡的天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