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財中國年“2018”之中國傳統年俗!

在中國文化中,最古老、最具傳承性、最富有人情味的,就要算是中國年俗文化了。在中國“

春節”則是每個炎黃子孫心中永遠難以割捨的符號,它不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鮮最特殊的一天,還承載著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風霜愈醇的古老文化。

首先從起源上講,我們現在所說的“年”,古時候有不同的說法,虞舜時稱“載”,取萬物週而復始之意;夏稱“歲”,歲星年行一次;殷稱“祀”,指四時祭祀完終之時。至周始稱為“年”,年的古字寫法,上面是“禾”字,下面是“千”字,谷熟的意思,因為莊稼一年熟一次,所以借作紀年的年,從這一來源,可見農業文明之於古華夏民族的重要意義。春天來臨,萬象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有足夠的理由載歌載舞來迎接這個節日。於是,節前就在門臉上貼上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當春姑娘來到門口時,會念一遍寄託新一年美好願望的句子,這一念,好運真的來了。“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爆竹的得名確實和竹子有關,把竹棍放在火裡燒爆,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音,據說也是為了嚇走妖怪。煙花鞭炮是兒童世界的快樂使者,起到烘托除舊迎新,歡慶熱鬧的氣氛。同樣寓意的事情還有掛大紅燈籠和貼“福”字及財神像等,“福”字還必須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到了”。

發財中國年“2018”之中國傳統年俗!

那麼“年”究竟是怎麼樣來的呢--------有關年的來歷,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古時,有一個叫“年”的妖怪,經常騷亂百姓,殺人放火,無惡不做。百姓想了很多辦法都不能夠侵殺它。就在百姓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準備舉家外遷的時候,有一壯士出現了,他甘願獻出自己的生命與“年”同歸於盡,以換得百姓的安居樂業。後來,壯士在“年”經常出沒的地方與“年”展開了一場生死搏鬥。最後,“年”被殺死,壯士也不幸犧牲。人們為了懷念這位壯士,祝賀獲得新生,便在“年”被殺死的這一天舉行各種各樣盛大的慶祝活動,而且燃放鞭炮,張貼門神對聯以驅趕邪惡,並逐漸形成一種習慣,流傳下來,此後,人類便有了“過年”之說。

發財中國年“2018”之中國傳統年俗!

那麼“除夕”究竟是怎麼樣來的呢------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裡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發財中國年“2018”之中國傳統年俗!

那麼“小年”究竟是怎麼樣來的呢------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子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戶、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說為門、井、戶、灶、中雷;或說是行、井、戶、灶、中雷)。據說這一天,灶王爺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說壞話。

最後,給大家送上一首:”臘 月 歌“,祝大家在2018年春節快樂!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公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如今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春節的影響已超越了漢字文化圈,很多國家的首相都會在大年初一這天向旅居海外的華人拜年,這正是我國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的表現,春節成為中國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標誌,也日益成為和世界人民分享中國文化的一個窗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