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女孩大學畢業不上班就創業 開咖啡館竟然是隻在夢想中才夢幻

28歲女孩大學畢業不上班就創業 開咖啡館竟然是隻在夢想中才夢幻

在咖啡香中工作是一般人對咖啡館老闆的印象,其實背後瑣碎很多,包括不浪漫的打掃清潔。
楊倩如提供


「我不在咖啡館,就是在往咖啡館的路上。」能真正實踐奧地利詩人Peter Altenberg的這句名言,恐怕只有專職的咖啡館老闆。開咖啡館長久被上班族視為夢幻工作首選,但創業4年的嘉義「初。咖啡」老闆楊倩如卻說:「開咖啡館,只有夢想中比較夢幻而已。」

「想象中,(老闆)享受客人來喝下午茶,周遭都是咖啡的味道、放鬆的感覺。」實際上,卻是沒完沒了的挑豆、烘豆、顧慮客人喜好、招呼、清潔桌面,「跟夢想中完全不一樣。」楊倩如笑言。

28歲的她,原本唸的是森林系,畢業後一邊攻讀碩士,一邊在實驗室當研究助理,工作安穩,她卻適應不良。「我喜歡和別人聊天,但整天呆在實驗室,從上班到下班都是1個人,頂多中午問一下老闆要吃啥?到後來問自己:我到底在這裡幹嘛?!」

28歲女孩大學畢業不上班就創業 開咖啡館竟然是隻在夢想中才夢幻

職場迷途時,她對甜點烘焙的興趣,成為轉行契機,也因跑市集賣蛋糕而接觸咖啡,先到職訓局上了2個月的課,再跟70歲阿嬤級老師傅拜師學藝,進而取得咖啡杯測師認證。

後來,經自家附近登山步道的攤販大哥介紹,有1年時間每個週末都到登山口賣咖啡。

她笑說,在一整排農產品攤販中,她賣的卻是單品咖啡,真的超級跳tone。而且,山上要水沒水、要電沒電,「好不容易搬了1桶20公升的水上山,結果1杯咖啡都沒賣掉,下個禮拜還是要來。」

幸而她不曾放棄,慢慢讓爬山大叔、阿姨們也能接受帶酸味、不濃苦的單品咖啡,甚至主動吆喝:「快來買咖啡!這裡的咖啡很好喝!」

2年前,她獲選進入嘉義文創園區5坪夢想店計劃,2017年終於擁有自己的一家小店。楊倩如說,若以遊戲來比喻,這過程「像是解不一樣的任務。」

擺攤顧客往往不固定,有的是因為好奇,有的只是為一杯滿足他的咖啡;但開店則需在專業與產品之外,提供不一樣的氛圍,如同星巴克名言:「賣的不是服務,而是家與工作之外的第3個空間。」

28歲女孩大學畢業不上班就創業 開咖啡館竟然是隻在夢想中才夢幻

以初咖啡來說,僅有15個位置,空間雖小卻花了她1年時間規劃,「自己粉刷、鋪地板、畫吧檯設計圖。」光是傢俱就調整兩次,照明更費神,「第1次太亮、第2次太暗、第3次燈的造型不對,換了3~4次。」

音樂選擇也很重要,平日多放爵士、R&B製造悠閒氣氛,下雨天抒情、慢調,吵雜時則用嘻哈歌曲鎮定顧客。

另外,她堅持自己烘焙咖啡豆,從挑豆子開始不假他人之手,既使這件事「太花時間、太花力氣,因為每一顆豆子都是錢。」但也希望將每支咖啡豆的特殊風味呈現出來。

「嘉義算是全臺咖啡館密度前3高的地方,光是嘉義市這麼小的地方,就有7家星巴克!」楊倩如笑說,咖啡市場競爭激烈,堅持初衷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如她強調單品咖啡與手衝,用一杯咖啡傳達自己的想法,就算辛苦,還是覺得:「比以前工作開心!」

【楊倩如小檔案】

年齡:1990年出生(28歲)

學歷:嘉義大學森林系畢業

經歷:畢業後在林業試驗所工作1年,隨後成立「Carol's_手作甜食X咖啡自家烘焙工作室」,2016年入選嘉義文創園區5坪夢想店計劃,短暫設櫃,2017年成立「初。咖啡The Origin Specialty Coffee Roast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