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效應真的罪不可赦嗎?

頭部效應真的罪不可赦嗎?

0大V都是天生的頭部?

今天在聽得到時剛好聽到梁寧老師產品思維30講關於兩套經典的用戶畫像這一節,感觸頗深,結合自己體驗的內容平臺來談談頭部效應是破壞一個系統生態的因素嗎?

從公測開始就一直有用戶在抱怨幣乎的熱門一直被大V佔領,對於小白來說根本沒有機會。那麼事實真相真的是這樣的嗎?大V都是自帶流量嗎?

基於區塊鏈的內容平臺是一個全新的模式,所有人進到這個平臺都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就是付出的努力。當然很多大V可以在寫作方面或者對區塊鏈的見解方面超越一般人,但這不是他們成功的關鍵。關鍵是他們付出的努力比我們多,你可以去看看排名前十的大V,早期發文基本上是一天幾篇,這樣增加了自己的曝光率,獲得更多的粉絲,早期沒有限制粉絲數量,所以只要你肯花時間多去關注其他人,你也可以獲得不少的粉絲,而這些粉絲就是助推你成為大V的原動力。

頭部效應真的罪不可赦嗎?

1頭部破壞平臺生態,應該避免馬太效應?

自幣乎之後陸續出現了許多內容平臺,很多都是定位打造一個人人機會均等,不存在馬太效應的平臺?不管你在其他平臺有多少粉絲,名氣有多大,到這邊來都一樣,人人平等,沒有區別對待。但是這樣的平臺現在基本上都是發展不太好。

梁寧老師把互聯網社區比作一片草地,而用戶就是羊,第一個用戶就被稱為頭羊,只有先服務好頭羊,才能再去推廣找更多的羊,並且早期是找跟頭羊類型一樣的羊。

頭部效應真的罪不可赦嗎?

YY創始人李學凌是這樣定義用戶畫像的:

如果我有一片草地,我就在我的草地上養羊,所以我先要有第一隻羊。如果第一隻羊能夠在我的草地上活下來,玩得很好,那麼我的草地就是沒問題的,我就可以引入更多的羊。羊多了,你就會發現頭羊才是關鍵的,為什麼呢?因為一隻頭羊可以管一大堆羊,你就不用管了,那些小羊就不用管了,頭羊都會管。只要有頭羊,羊群就可以聚集。羊多了就會有狼,狼多了,我就把羊圈起來,然後向狼收費。

頭羊的體驗很關鍵,這也是很多平臺目前犯的錯誤,頭羊都還沒服務好,沒有讓他們玩得好,就盲目的擴張市場,引入更多的羊,結果可想而知,大部分用戶都流失了。而流失了的用戶你要想再讓他回來,就得多付出幾倍的努力。並且流失的用戶大部分不會對你有好的口碑宣傳。這對未來開拓市場是不利的。

對於一個內容平臺來說,早期的大V就是頭羊,他們早期貢獻內容,吸引了很多粉絲,慢慢的成為了KOL,所以他們獲得更多的資源也是理所應當的,並且一個平臺擁有越多的頭羊,它所能產生的網絡效應就越大,市場競爭力也就越大。

2人人平等、共產主義真的可行嗎?

我們前面說到很多平臺建立之初就是為了避免大V的馬太效應,要實現人人平等,資源共享。那麼這樣對於一個平臺的發展有幫助嗎?

以史為鑑,中國的發展史上也曾經歷過一個特殊的時期,當時建立了“人民公社”,企業吃國家的大鍋飯,不管企業經營好壞,都能獲得均等的收益。職工吃企業的大鍋飯,不管的付出多少,做的好與不好,你所能得到的工資都是均等的。這樣就嚴重的打擊了所有人的積極性,沒有人願意再去付出,去創造,一片死氣沉沉。

假如你發佈一項任務,一共有5個人參與,總獎金是100元,也就是說平均每個人是20元,但最後結果肯定不是平均發,完成的更好的可以獲得更多的獎金,這樣大家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就會形成一種競爭意識,最後完成的效果肯定也會比平均更高。而獲得獎金最多的人下次任務時肯定也會表現的更好。因為在上一次任務中他獲得了即時滿足,內心獲得了滿足。當然這樣一個機制一直運行下去最後肯定會有人棄權出局,因為他獲得的收益太少了,但不影響系統的發展,因為還會有新人補進來。這也系統不斷的也完成了迭代更新。

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機制也沒有百分百完美的,我們與其抱怨,不如努力讓自己成長起來,有朝一日也成為頭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