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所說的坦克正面裝甲有800mm,是真的有800毫米也就是0.8米嗎?

南方小朔

這個只不過是一種換算方法,通常而言,我們指的這800mm並不是指著裝甲厚度,而是在它相同的作戰條件之下能夠做到多厚的勻質鋼板所能達到那種防禦力。

如果說有一輛坦克真的帶著80cm厚的勻制鋼板的話,那麼這輛坦克開起來都費勁,想想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什麼納粹德國手裡的虎式,虎王,豹式坦克會面臨戰場上的生存難題,原因便在於,由於過大的增加了裝甲的厚度,使得戰車的體重直接失控,最後,沒有擁有絕對質量向優勢的德國坦克最終被擁有絕對數量優勢的蘇聯坦克給擊垮了。

現如今的坦克要麼擁有著特種材料,要麼擁有這多種複合材料,要麼擁有著反應裝甲,這一定程度上都增加了坦克的防禦力度,但是對於世界各國而言,這麼多的防禦標準擺在那裡,如何才能夠統一一下標準,大家一起來衡量一下各個坦克的防禦力這樣的話,以前用來作為坦克裝甲的主選材料,也就是勻質鋼材,被提上日程。

因此下800mm並不是指裝甲的厚度,而是一種衡量的標準。


漩渦鳴人yy

當然不會真的是800mm厚度的鋼甲,應該說是達到相當於800mm均質鋼甲的防彈能力,不可能有坦克真扛著800mm厚的鋼板,那怎麼跑?重量和體積也嚇死人了。

從這個士兵和坦克的比例來看,我們可以看出,坦克鋼板厚度並不那麼厚,但現代坦克的防禦能力是非常強的,僅裝甲的種類,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比如主裝甲,就是坦克真正的鐵骨真身,一般是均質鋼板,在其外部一般會加裝爆炸反應裝甲,也就是內裝惰性炸藥的裝甲塊兒,敵方炮彈導彈來襲時,它以爆炸方式摧毀敵方的攻擊,另外,還可以掛上貧鈾裝甲,美軍的M1A1就掛著這種裝甲,貧鈾材料特別堅硬,貧鈾彈就是利用了這種特性,同樣,貧鈾裝甲也是利用了這一特點,另外,英國人還發明瞭“喬巴姆”陶瓷金屬複合材料裝甲,這些掛在坦克真身外面,使得坦克具備相當於800mm均質鋼甲的防禦能力。

回過頭去,二戰時代,坦克基本上是靠自己的鋼板防禦度日的,那時候可沒什麼複合裝甲,反應裝甲,基本上就是鐵疙瘩,蘇聯時代,更是發明了一次成型的半蛋式鑄造炮塔,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那種圓溜溜的炮塔,剛開始當然算厲害,就連小日本侵華戰爭時代使用的那種薄皮烏龜殼坦克,只有輕武器的中國軍隊遇上也是頭疼的東西,但這種薄皮坦克,在蘇聯炮火面前就是紙糊的一樣,一炮就粉碎,所以,坦克本身的鋼板,要看面對什麼反坦克火力。後來破甲彈,穿甲彈,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特種合金穿甲彈,貧油穿甲彈等高摧毀力的彈種不斷面世,坦克那層鋼甲就不夠用了,加厚,再加厚,也不能真加厚到800mm去對抗,於是才有各種裝甲出現,採用這些裝甲以後,相當於坦克均質裝甲多厚,就成了一種衡量方式。這也就是相當於800還是1000mm均質裝甲的由來。


聯合防務

答案很簡單,坦克的正面裝甲確實有800毫米厚,甚至厚度更大。只不過這個厚度不是坦克裝甲板的垂直厚度,而是坦克裝甲在一定傾角下,在水平方向的物理厚度,這個厚度往往又被叫做等效厚度。

現在我們以T72型主戰坦克為例,T72BM主戰坦克的車體裝甲為25MM厚的附加裝甲板(可更換為接觸-5型爆炸反應裝甲)、20MM厚的裝甲面板,100MM厚的玻璃纖維板與80MM厚的裝甲背板。傾角為68°,等效厚度為620MM,整體等效防護水平相當於416MM厚的均制鋼裝甲。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雖然T72BM坦克的等效厚度達到620毫米,但是其等效防護水平卻只有416毫米。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T72BM型坦克採用的複合裝甲填充材料為玻璃纖維,對穿甲彈的厚度係數只有0.3,即1毫米厚的玻璃纖維防護能力僅僅相當於0.3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

至於96式坦克,96式主戰坦克的炮塔與88B主戰坦克的全鋼炮塔截然不同,其炮塔複合裝甲物理厚度(los)約為650mm,並使用了複合裝甲,該型號複合裝甲由外貿坦克----85IIAP發展而來,該型號複合裝甲,使用了醛酚玻璃纖維,環氧樹脂,AD95鉻剛玉工程陶瓷等多種複合材料,其大致結構為“面板--NERA陣列--複合材料夾層--背板”,具體結構為:面板60mm los 685裝甲鋼+NERA陣列(物理厚度約250mm)+100mm los 玻璃纖維+100mm los AD95鉻剛玉工程陶瓷+120mm los 背板,NERA陣列中的一個NERA單元為10mm醛酚玻璃纖維+20mm RHA。且每個單元下反垂直傾角為68°,按照醛酚玻璃纖維厚度係數0.5,工程陶瓷厚度係數0.95,玻璃纖維厚度係數0.4來計算的話,96式主戰坦克炮塔前方防護為530mm RHA,而ZTZ96A型和ZTZ96B型炮塔前方均裝有FY-4楔型間隙裝甲,平均物理厚度約為30mm到50mm,可以提高抗破甲彈能力。

因此,事實上說坦克的正面裝甲相當於800毫米的鋼裝甲,其物理厚度往往很可能大於800毫米,所以坦克正面裝甲有800mm,是真的有800毫米也就是0.8米。


軍情解析

所說的800mm是指傾斜後的裝甲厚度。相比垂直裝甲(虎式),傾斜裝甲在使用同樣的鋼板時能起到更大的防護作用,因為敵方炮彈基本都是水平打過來,傾斜的裝甲會增加炮彈與鋼板的接觸時間,從而抵擋炮彈。800mm指的是炮彈在貫穿裝甲時有800mm是與裝甲接觸的,也就是裝甲起到阻攔作用的距離。如果不考慮實戰需要,把一塊1mm厚,1米長的鋼板水平放置,也可以叫1000mm裝甲。

這種裝甲第一次引人注意是蘇聯的T34,T34的傾斜裝甲隨不足以抵擋虎式的88主炮,但在稍遠距離上其他反坦克武器都難以穿透T34的裝甲,而厚度很薄的傾斜裝甲在提供很好的防護的同時給T34帶來了很好的機動性,可以在被敵方全殲前前進到敵方的薄弱位置進行火力打擊(如虎式的身後,還沒有哪種坦克的後裝甲無法被穿透),傾斜裝甲也由此被看重。


皓月當空179403852

一、如果說裝甲厚度800mm,那就是在說裝甲的物理厚度是800mm。(是LOS還是傾斜等效厚度看具體情況)

二、如果說裝甲等效800mm,是指該型裝甲對APFSDS或HEAT的防禦能力,相當於800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這種情況下我們是不知道裝甲的具體厚度的,只能大致估算,畢竟800是防穿還是防破不知道、與RHA的對比係數也不知道。

你們好像對現代主戰坦克有很深的誤解??

為什麼你們會覺得坦克上不可能存在800mm厚度的裝甲?為什麼你們會認為安上800mm厚的裝甲坦克就跑不動了?

物理厚度是裝甲防護的一項重要指標,哪怕再好的裝甲,沒有足夠的物理厚度支撐也是枉然。其他位置不說,炮塔正面裝甲厚度達到或超過800mm對現在的坦克來說可是太稀鬆平常的事了。

擔心跑不動的就更多餘了,同等厚度的複合裝甲重量只有均質鋼裝甲的30%~40%,更別提還有1500馬力的澎湃動力做支持了。

好,下面是舉栗子時間:


這是豹2A4的炮塔,是豹2分佈最廣泛的型號。圖中清晰可見,左邊臉皮厚860mm,右邊臉皮因為那個巨大的光學通道的原因只有660。


這是9910樣車,即最早的那種99式。


複合裝甲厚度約660mm,後面還有80mm~120mm的基甲。



這是0910工程、即99A卸下正臉裝甲模塊的樣子,單塊裝甲重量接近3噸,算上基甲LOS在1100mm左右。

最後,來,這個大方臉你們自己感受一下


大頭炮RR

1000毫米指的是ERA(等效作用),不是指裝甲板實際厚度,最後一張圖上面就標明瞭。以首上裝甲為例以水平夾角為60°安裝,即與入射彈為120°,如裝甲板厚度為100毫米,則入射彈侵徹路徑為100/COS(60°)=200,即ERA=200毫米,學過高中數學不難理解計算公式的。這還是均質裝甲,如果是複合裝甲或反應裝甲還要乘以防護係數,那ERA可能就是300甚至400毫米。


虐殺器官

一般說的坦克裝甲多少mm,實際上是省略的說法。完整的說法是:“某坦克的正面裝甲厚度,等效於800mm均質鋼板”。

各國坦克都不一樣,你家用凱夫拉,我家用貧鈾,他家用陶瓷,那怎麼評判坦克防護力的強弱呢?於是就才用了一個“均質鋼板”的標準。各型坦克裝甲的強度,折算成標準均質鋼板厚度,然後進行比較。這樣就能從這一個參數上對比防護能力了。

當然,坦克防護能力絕不只是指裝甲厚度,還有很多方式方法來強化防護,既然題主沒問,咱也不展開了,否則得滿滿的一大篇啊。


黑白無霜

不是真有這麼厚的裝甲,是等效於800毫米均質垂直鋼裝甲,而且複合裝甲都是夾心餅乾似的,比喻下家用的玻璃,一種是夾膠玻璃一種是普通玻璃,很明顯擊穿夾膠的玻璃需要更強的力量。

因為裝甲有很多種,什麼喬巴姆裝甲,陶瓷裝甲,貧鈾裝甲材料也不同這樣怎麼評估坦克防護力?所以全球統一都是等效均質的垂直鋼裝甲。


李曉偉

這個800mm叫做等效厚度,是坦克裝甲等同於多少毫米均質裝甲鋼的防禦力。比如同一個種穿甲彈,能打穿750㎜鋼靶,打不穿800mm,也打不穿某種坦克裝甲,這種裝甲就可以說對穿甲彈防禦力等效800㎜均質鋼裝甲。

另外一個概念是裝甲物理厚度,這就是指真實的尺寸。現在坦克的裝甲物理厚度也不小,也能達到600~800mm。但是這個厚度裡面並不是實心的,這裡包括了裝甲板的傾斜度,間隙裝甲、爆炸反應裝甲盒的空間等,甚至還有往裝甲裡塞油箱的(柴油相當於鋼板3成的防禦力,而且並不容易引燃)。


whoimixm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