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的特点

中国曾以瓷器享誉全球,而这都归功于“瓷都”景德镇。宋时,结合南青北白的特点而特制出的青白瓷远销海外,让景德镇首次享誉世界。而事实上,真正让它被冠以“瓷都”盛名的是后来元代盛产的青花瓷。

我国青花瓷发展的历史分期

我国青花瓷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五个时期: ²

唐代青花:中国青花的起源或萌芽时期

宋 代:目前看是中国青花瓷空白期

元代青花:中国青花的成熟时期和第一个高峰

明代青花:中国青花的鼎盛时期

清代青花:中国青花的由盛转衰时期

近现代青花:青花瓷的恢复与发展

青花瓷的特点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青花瓷器的出现,是中国瓷器史上从白瓷向彩瓷发展阶段中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釉下彩最成功的代表之一,它名扬四海,成了中国最负盛名的“国瓷”。

青花瓷最晚在唐代就已出现,工匠们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青花瓷以鲜嫩明亮的蓝色著称,因此钴料的选材十分重要,国产的矿物材料烧出的青花色泽暗淡,而上好的钴料如钴蓝均产自西域以及更远的中亚西亚地区。

正因为原料与地缘的关系,唐时可以从西域购得钴蓝烧制出青花瓷,宋时青花瓷却几近消亡。到了元朝,控制整个中亚甚至远至西亚的大元帝国,顺利打通中原与西亚的商业沟通,不仅将西亚的钴蓝以及钴蓝中的极品苏麻离青带回中原,也把西亚的花纹样式带回了中原。

据《伊朗、土耳其所藏元青花瓷探微》一书中提到,元代的制瓷工匠中包括被蒙古人从伊斯兰国家掳掠来的穆斯林工匠,这些穆斯林将使用钴蓝的使用技法以及阿拉伯装饰风格带入了中国。像大碗、大盘这类特殊器形的样式以及元青花瓷层数多、密而不乱、空间狭窄的装饰风格就带有阿拉伯艺术的影子。

西亚盛产钴料,为何不自己盛产青花瓷?钴做为蓝色呈色料在埃及和西亚古代的玻璃器中已有使用,西亚用钴蓝装饰陶器也由来已久,但他们没有掌握烧瓷技术,因此只能做出青花陶。青花瓷则是西亚的钴料与中国的制瓷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经元一朝,景德镇烧出的青花瓷享誉欧亚,青花瓷成了中国的代表,欧洲西亚的人甚至只知CHINA(昌南)而不知中国。

青花瓷的特点

出于对青花瓷的喜爱,欧洲人开始从中国订购瓷器,并希望在瓷器上印出自己的族徽纹样以及欧洲色彩的花纹。明嘉靖年间,葡萄牙就向中国订纹章瓷。

目前发现最早的纹章瓷标本是一件青花瓷壶,纹饰为葡萄牙国王马努埃尔一世的纹章。这种定制的纹章瓷受到欧洲很多王公贵族、富商巨贾、公司团体的青睐,外销瓷又一次把景德镇和青花瓷名扬海外。

清朝康熙年间,纹章瓷主要分为彩色的纹章瓷和青花纹章瓷两种。当时青花瓷的烧制技术已经达到顶峰。至雍正时期,青花瓷衰落,粉彩纹章瓷开始占据主流地位。而青花瓷也被青花彩瓷取代,衍生出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诸多品种绵延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