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的特點

中國曾以瓷器享譽全球,而這都歸功於“瓷都”景德鎮。宋時,結合南青北白的特點而特製出的青白瓷遠銷海外,讓景德鎮首次享譽世界。而事實上,真正讓它被冠以“瓷都”盛名的是後來元代盛產的青花瓷。

我國青花瓷發展的歷史分期

我國青花瓷發展歷史可以分為五個時期: ²

唐代青花:中國青花的起源或萌芽時期

宋 代:目前看是中國青花瓷空白期

元代青花:中國青花的成熟時期和第一個高峰

明代青花:中國青花的鼎盛時期

清代青花:中國青花的由盛轉衰時期

近現代青花:青花瓷的恢復與發展

青花瓷的特點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從釉裡透分明。”青花瓷器的出現,是中國瓷器史上從白瓷向彩瓷發展階段中的一個重要標誌。作為釉下彩最成功的代表之一,它名揚四海,成了中國最負盛名的“國瓷”。

青花瓷最晚在唐代就已出現,工匠們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青花瓷以鮮嫩明亮的藍色著稱,因此鈷料的選材十分重要,國產的礦物材料燒出的青花色澤暗淡,而上好的鈷料如鈷藍均產自西域以及更遠的中亞西亞地區。

正因為原料與地緣的關係,唐時可以從西域購得鈷藍燒製出青花瓷,宋時青花瓷卻幾近消亡。到了元朝,控制整個中亞甚至遠至西亞的大元帝國,順利打通中原與西亞的商業溝通,不僅將西亞的鈷藍以及鈷藍中的極品蘇麻離青帶回中原,也把西亞的花紋樣式帶回了中原。

據《伊朗、土耳其所藏元青花瓷探微》一書中提到,元代的制瓷工匠中包括被蒙古人從伊斯蘭國家擄掠來的穆斯林工匠,這些穆斯林將使用鈷藍的使用技法以及阿拉伯裝飾風格帶入了中國。像大碗、大盤這類特殊器形的樣式以及元青花瓷層數多、密而不亂、空間狹窄的裝飾風格就帶有阿拉伯藝術的影子。

西亞盛產鈷料,為何不自己盛產青花瓷?鈷做為藍色呈色料在埃及和西亞古代的玻璃器中已有使用,西亞用鈷藍裝飾陶器也由來已久,但他們沒有掌握燒瓷技術,因此只能做出青花陶。青花瓷則是西亞的鈷料與中國的制瓷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經元一朝,景德鎮燒出的青花瓷享譽歐亞,青花瓷成了中國的代表,歐洲西亞的人甚至只知CHINA(昌南)而不知中國。

青花瓷的特點

出於對青花瓷的喜愛,歐洲人開始從中國訂購瓷器,並希望在瓷器上印出自己的族徽紋樣以及歐洲色彩的花紋。明嘉靖年間,葡萄牙就向中國訂紋章瓷。

目前發現最早的紋章瓷標本是一件青花瓷壺,紋飾為葡萄牙國王馬努埃爾一世的紋章。這種定製的紋章瓷受到歐洲很多王公貴族、富商巨賈、公司團體的青睞,外銷瓷又一次把景德鎮和青花瓷名揚海外。

清朝康熙年間,紋章瓷主要分為彩色的紋章瓷和青花紋章瓷兩種。當時青花瓷的燒製技術已經達到頂峰。至雍正時期,青花瓷衰落,粉彩紋章瓷開始佔據主流地位。而青花瓷也被青花彩瓷取代,衍生出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諸多品種綿延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