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窯的特點

南宋官窯

一、南宋官窯的主要瓷器特徵:

1、南宋官窯瓷的釉色

(釉色是官窯瓷器技術和藝術上的最高追求)

A、主要是粉青色(極淺的藍綠色)、天青,也有以月白、米黃、油灰、灰色、綠色、黃綠色色調。色取粉青為上,月白次之,油灰色之下。色青帶粉紅,

B、釉色色澤幽雅,透明感降低,釉層肥腴瑩潤、渾厚滋潤、厚而勻淨。

C、具有良好的乳濁性和釉層豐厚的多次釉。

D、質感上追求璞玉的效果,玉質感很強。

E、釉層滋潤,介於絲綢光澤與“羊脂”般的美玉質感之間,魚子紋的晶瑩奇妙之處不可言傳,卻與“做舊”後的烏光質感絕然不同。

2、南宋官窯瓷的胎土

A、有黑褐色、灰褐色、灰色及紅褐色等,但以黑褐色佔大多數。

B、胎體較薄,施釉較厚。

C、胎質細膩堅緻。

D、坯體的厚度僅為釉層的三分之一左右,坯薄釉厚。

3、南宋官窯瓷多有紋片

A、有大小開片(釉面上分佈著長短、深淺不一的裂紋),亦稱文武片。

B、紋片有疏有密,有深有淺,以冰裂紋等大紋層為主,所謂"冰裂紋"者,如同冰糖、雲母一般,層層而下,多角形的開片,顯白色的紋路,由於機會不多,較為特殊。

C、釉面出現的紋片原是一種缺陷,它由於製作過程中工藝處理不當,胎釉膨脹係數相差過大,使釉面發生裂紋,但我們的祖先巧妙地利用這種缺陷美,作為裝飾瓷釉的特殊手段,使這種釉面紋路通過工藝的調整,控制裂紋的大小和疏密,形成紋片碎路,縱橫交錯,極不規則又在規則之中。瓷器燒成冷卻的時候,收縮幅度大的胎體就會把玻璃質的釉層拉碎,釉面出現開片。

D、紋片形狀有冰裂紋、流水紋、魚子紋、百圾碎等,以冰裂鱔血紋為上,梅花片,墨紋片次之。

官窯的特點

“官瓷”是一個特定的特謂,專指宋大觀及政和年間於汴梁所設的官窯所造瓷器,青瓷釉色晶瑩惕透,有開裂或呈冰片狀,粉青紫口鐵足是其特色。諸如:官窯出戰戟、這種瓷器和汝瓷、哥瓷、宋鈞瓷、定瓷合稱中國五大名瓷。

官窯的特點

官窯之謂,在中國古代陶瓷史上有不同的內涵。就廣義而言,是有別民窯而專為官辦的瓷窯,其產品為宮廷所壟斷。在宋代瓷器中,官窯即是一種專稱,指北宋和南宋時在京城汴京(汴梁,今開封)和臨安(今杭州)由宮廷設窯燒造的青瓷,故又有“舊官”和“新官”之分,前者為北宋官窯,後者為南宋官窯。

官窯的特點

哥窯主要是陳設瓷,多仿古銅器形制,如貫耳瓶、菊瓣盤、獸耳爐、弦紋瓶、長頸瓶、立耳三足爐、鼎式爐、五足洗、葵口洗、葵口碗等。哥瓷胎子非常堅密,呈深紫灰色、灰色或土黃色;釉色較多,有粉青、翠青、灰青、米黃等;施釉較薄,溫潤似玉,器表有一層不很亮的酥油光,並有較大的黑色及較小的黃色開片,俗稱金絲鐵線。哥窯瓷器既有支燒的,也有墊圈燒的。傳世哥瓷胎厚釉薄,胎色種類較多,有沉香色、淡白色、杏黃色、深灰色、黑色等,釉子不明亮,潤如玉,有一層酥油光,紫口鐵足現象很少。哥窯的瓷胎敲擊起來,沒有悅耳的金石聲,而是近似破碎的"噗噗"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