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解放軍到達崑崙山,國軍兄弟說:等了四年,可算來人了

賽圖拉海拔4000多米,位於地球第三極的喀喇崑崙與西崑崙的分水嶺。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喀喇崑崙防區前,這裡是最高海拔駐兵點,是中國最西邊境的防禦大本營。古時候,這裡也是絲綢之路通往印度拉達克首付列城的最後居民點,連接新疆和列城的樞紐。如今的塞圖拉,早已荒涼,到處都是殘垣斷壁,只留下了曾經的營房和哨樓遺址。

1950年解放軍到達崑崙山,國軍兄弟說:等了四年,可算來人了

這裡曾經是一個哨所,全名叫塞圖拉哨所,營房在海拔3700米的三十里營房,賽圖拉這個古老哨所遺址指向牌是由南疆軍區前指和和田軍分區前指共同所立,距三十里營房十五公里。

1950年解放軍到達崑崙山,國軍兄弟說:等了四年,可算來人了

老前輩找了塊風水寶地,既有山的天然屏障,又有水的養育之恩,名副其實的軍事要塞,死死扼住了進出崑崙的咽喉。塞圖拉哨所的最早歷史可以追溯到1877年,左宗棠在平定新疆後,接到了南疆軍民的報警,雲英軍侵略中國並佔據了塞圖拉地區。左宗棠得到消息後,立即組織清軍敢死隊,馱著各種輜重糧草,歷經數月,終於到達了賽圖拉,經過一系列的激戰後,清軍成功趕走了英國侵略者,後與當地民眾,一起修建了賽圖拉邊卡,後來,這裡就成了當時政府最高的海拔駐兵點,也是中國最西邊的防禦大本營,這個地方承擔著西部邊關800多公里的喀喇崑崙山的守防任務。

1950年解放軍到達崑崙山,國軍兄弟說:等了四年,可算來人了

和所有的地方一樣,用一句話就可以說清這裡的故事——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沒有人知道有多少人來到這裡,奉獻過後,又默默離開,但大家都知道這裡的軍人一茬又一茬地被接了下來,延續了一個完整而又感人的戍邊的故事。清朝亡後是民國,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賽圖拉成立了邊卡隊,這時候的賽圖拉哨卡有一個團的兵力,下轄3個騎兵連,邊卡巡邏負責800裡的邊防,守卡兵力曾經達200人。

1950年解放軍到達崑崙山,國軍兄弟說:等了四年,可算來人了

抗日戰爭爆發後,即使天下大半都已淪喪,很多邊防士兵的家鄉也淪陷,但這個哨所的士兵,始終堅守崗位,他們腦海裡只有一個想法:守護祖國邊疆,無怨無悔。

由於喀喇崑崙並沒有修建公路,所以算得上是與世隔絕,這裡的條件很艱苦,生火用的是牛糞,照明用的是煤油燈,吃的最好的也就是玉米麵糊糊,由於海拔高,冬天非常非常冷,哨所的士兵大都相互抱在一起取暖,他們頑強的生存下來,而且天天盼著有人來換崗,但日復一日,除了雪山就是雪山。

1950年解放軍到達崑崙山,國軍兄弟說:等了四年,可算來人了

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師第十五團某連,入駐塞圖拉哨所,他們到了後,沒想到這裡竟然還駐守著一個班的國軍士兵,將近四年的時間,沒見過外人的國軍兄弟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哎呀,等了四年,可算是有人來換防了。”

1950年解放軍到達崑崙山,國軍兄弟說:等了四年,可算來人了

看到解放軍的軍裝後,國軍兄弟打趣說:“唉,怎麼又換裝了啊”。與世隔絕的駐防國軍兄弟怎麼也想不到,斗轉星移,新中國已經成立,人民站起來開始當家作主了。看到國軍兄弟衣衫襤褸的樣子,解放軍戰士留下了眼淚。

賽圖拉是維語,漢語意思是殉教者們。一個多世紀以來,守在這裡的我國軍人始終沒有丟掉喀喇崑崙,沒有失去西部邊境的天然屏障,這裡沒有鮮花,沒有墓碑,有的是祖國邊疆高大雄偉的雪山和代代相傳、延續不絕戍邊情懷,以及戍邊軍人對於祖國邊關每一寸土地的忠誠的愛。他們無愧為中華民族的優秀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