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IPO:資本戰火未熄,生態肉搏開啟

滴滴IPO:資本戰火未熄,生態肉搏開啟

滴滴即將IPO的消息不脛而走。儘管並未出乎意料,這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經過層層搏殺成長起來的獨角獸企業的消息依然將市場的關注聚焦。資本驅動始終都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企業的顯著特點,對於生存的極度渴望與對於市場的瘋狂佔有迫使他們需要更多的資本加持來維繫其龐大體系的運轉。

滴滴之前,Uber已經在路上。這家一度被資本市場估值高達400-50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在經歷了監管與被監管的輪番博弈以及公司內部接踵而至的醜聞之後,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寒冰期。

滴滴也不例外。

儘管滴滴的靈敏嗅覺以及強烈的戰鬥力讓它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存活了下來,但在互聯網退潮的大背景下想要成為最終在沙灘上光彩奪目的貝殼或許還需要再經歷一番磨礪。用戶的呼聲與競爭對手的覬覦最終成就了這一切。滴滴在出行市場上一家獨大的地位開始被美團、高德等所謂異界的對手追趕、瓜分甚至超越。極大的求生慾望迫使滴滴需要作出一些改變進行應對,這既有“爾要戰,便戰”的振聾發聵,同樣有殺入敵群的勇猛異常。

因此,這個時候傳出滴滴即將IPO的消息似乎並不出人意料,真正應該出人意料的是,滴滴試圖通過IPO去做什麼事情,去應對怎樣的市場,去仗劍決鬥怎樣的對手。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這家總部位於北京的互聯網出行平臺正在與多家投行洽談首次公開發行(IPO)的事宜,期望最早於2018年上市,並尋求700-800億美元的估值。如此龐大的估值幾乎讓所有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勝利者都望塵莫及,而這或許正是滴滴的厲害之處。

以壓倒性的優勢來牽制對手,迅速佔據其在用戶當中的心智,再通過實實在在的補貼吸引用戶關注,最後對用戶進行收割。這或許是所有移動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互聯網公司的“如意算盤”,只是滴滴將這個簡單的道理髮揮到了極致。

對於滴滴IPO消息真假的臆測只會讓我們陷入到更深的迷茫之中,因為我們並非滴滴,無法知道這則消息的真假。通過外部市場和表層現象來分析滴滴IPO的消息似乎能夠揣測到些許端倪,並對其未來的走向做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判斷。

滴滴IPO:資本戰火未熄,生態肉搏開啟

競爭者入局

市場對於滴滴一家獨大的日益疲倦給競爭者提供了絕佳的介入時機,對於這種情緒的不斷推波助瀾足以讓滴滴失去大量的用戶。反擊或許是留給滴滴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在美團宣佈進入打車領域後不久,滴滴同樣開始了加入到外賣大戰的動作。這是一種必然,也是滴滴基因所致。當有外部入侵者進入到自己的舒適區,或許這種反擊更大的是出於一種本能。

然而,真正可怕的並不是入侵者究竟如何強大,真正可怕的是入侵者進入之後所引發的蝴蝶效應,越來越多的競爭者進入其中,市場結構開始重構。原本已經進入到穩健狀態的用戶收割開始慢慢擱淺,用戶為了避免被收割開始遷移,市場結構正在發生微妙變化。

美團率先發難,高德緊隨其後,或許後來還有人。滴滴需要一種強大的力量來遏制這種勢頭的持續蔓延,以較高估值的IPO來確立自我在互聯網出行市場當中的地位成為一個致命殺器。除了氣勢上的壓制之外,資本的強大背書或許是在為後續更大競爭儲備彈藥。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滴滴率先啟動IPO意味著在戰略上領先競爭者一步,一旦IPO成功,不僅對於自身是一種極大的激勵和推動,對於競爭者來講更是一種致命的打擊。即使後來再有競爭者參與其中,滴滴依然能夠藉助資本市場的運作來壓制後來的競爭者,從而將競爭的觸角從市場末端延伸到資本市場上。

異業競爭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落幕讓流量爭奪的肉搏戰從單一行業延展到了不同行業,從不同行業獲取用戶的能力成為考驗獨角獸企業真正對於用戶的掌控能力。滴滴如此,美團同樣如此。可以確定的是,美團之所以會殺入出行市場,基於的是其對於外賣市場地位的確立以及對於滴滴殺入外賣的篤定。

異業競爭將會成為後互聯網時代獨角獸企業競爭的主要手段。隨著滴滴、美團競爭的加劇,除了出行、外賣領域之外,還將會有更多的異業競爭出現。由此,以滴滴、美團大戰為開端,後互聯網時代將會開啟一個異業競爭的新時代。

異業競爭的戰火將會再次點燃整個市場的競爭。滴滴的戰鬥基因或將再次被點燃,不同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競爭是以資本投資為主,後續市場競爭的戰火將會燒到IPO市場上。

滴滴IPO:資本戰火未熄,生態肉搏開啟

市場洄流

滴滴、美團大戰如同洄流一樣將會把移動互聯網時代惡性競爭的弊端帶入到新環境的競爭當中,但同樣會給市場良性發展帶來營養。這便是市場洄流的巨大作用。所謂的市場洄流更像是一種重塑的過程,它重塑了市場的運行狀態,並將真正獨角獸企業之間的競爭帶入到更加生態和多元化的狀態。

以燒錢補貼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競爭模式能夠在短時間內確立市場絕對優勢,最終生存下來。但,盲目地燒錢帶來的僅僅只會是市場的淺顯、粗暴、低劣的競爭,這種競爭如同潛藏在企業內部的毒瘤,一旦引爆將會把企業的機體打亂。

當下滴滴與美團的競爭從表面上看是一種市場的洄流與反覆,而從本質上來看是對於市場競爭狀態的一種重塑與建構。這是市場和用戶所樂見的狀態,同樣是行業發展必然的規律。簡單地摒棄外部的競爭者,而不去建立生態化的競爭狀態,這無論是對於企業本身,還是對整個市場的有機運營來講都不是一件好事。

美團殺入外賣市場,如同滴滴當初在出行市場一家獨大一樣順理成章。這是市場應該也必然會出現的狀態。滴滴此番IPO並不僅僅只是一種資本驅動的競爭模式的延續,它更像是一種對於移動互聯網市場競爭模式的重塑與再度建構。

我們在看待滴滴IPO消息的時候並不能夠僅僅停留在事件本身,更多地應當思考這個事件背後的市場環境和行業狀態。一味地簡單粗暴的競爭帶來的只會是短暫的寧靜,在這死一般的沉寂背後,其實有一股內在的力量正在匯聚,用戶的不甘、競爭者的覬覦、市場的嬗變摻雜其中。變,或許是應對市場的最大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