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跑科技创新 央企重大科技成果呈“喷发”态势

领跑科技创新 央企重大科技成果呈“喷发”态势

近日,从中建材蚌埠玻璃功能研究所传来好消息,蚌埠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已能成功生产0.12毫米超薄电子触控玻璃。这是他们继0.15毫米之后,又一次刷新浮法技术工业化生产的世界最薄玻璃纪录。

业内人士表示,超薄电子触控玻璃的问世只是我国央企重大科技成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国央企的重大科技成果正在呈现“喷发”态势,一批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陆续问世,见证着中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硕果累累

央企创新引领作用凸显

据了解,近年来,央企的科技投入在不断增长。2011年到2016年期间,央企的科技研发投入从2700亿增长到3800亿,占到全国总研发经费的四分之一,年均增长超过20%。

随着央企科技投入的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近日,由中国商飞自主研发的我国第一架C919大型客机在南通东南3000米高度规定空域内巡航平稳飞行,完成预定试飞科目并安全返航,首飞圆满成功。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中国民航而言,C919的首飞是中国民航最显著的里程碑事件,意味着中国实现了民机技术集群式突破,形成了我国大型客机发展核心能力跻身美国、英国等少数国家能够自主制造大型客机的行列。

更让人关注的是,随着C919的生产和交付,航空制造业上下游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华东、西北、西南、东北、中部五大航空产业集群将因此发展壮大,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

根据中国商飞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C919已获得全球23家用户的815架订单。按照单架售价5000万美元计算,总金额将达到407亿美元。

除却国产大飞机,近日,首艘国产航母的海试也颇引人关注。据悉,首艘国产航母从设计到建造全部由我国自主完成,并且在辽宁舰使用的经验基础上,进行了多项优化,性能将有全面提升,其研制和建造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建造中型航母和后续更大型航母的能力。

据军事专家李杰介绍,经过一段时间的海上试航,完成全部的航母测试、调试以及最后检验工作,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就可以正式交付人民海军进行服役。

此外,“墨子号”卫星、水下机器人的万米科考、提速至每小时350公里的“复兴号”……一项项中央企业重大科技成果都在表明,中央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性、重大性和战略性作用日益突显。

补齐短板

央企应放大功能带动创新

“过去一段时间内,中央企业在航天、高铁等高端行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中国企业的创新在转型关键时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能够推动整体创新的进程。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一些领域,比如集成电路、发动机等关键核心技术和世界先进水平有着非常明显的差距,短板也不能回避。”著名评论员石述思指出。

一方面,在新商业模式创新上,中央企业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近年来,我国的商业模式创新走在了全球前列。今年被“一带一路”沿线20国青年评出的我国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中,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都是新商业模式创新。但支付宝由阿里巴巴公司发明、共享单车始于摩拜和ofo小黄车,主要网购平台也是由民企创办和发展壮大的。

“商业模式创新对科研实力的要求明显低于高铁、航天等央企创新成果,但对市场嗅觉的要求则更高。央企在商业模式创新上落后于民营企业,并不是能力不足,而是缺乏敏锐的市场嗅觉和相应的激励机制。”业内人士如是表示。

另一方面,中央企业在带动中小企业创新上发挥的作用还比较有限。中小企业数量巨大,涉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和各个行业,对需求反应非常灵敏,更能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创新,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的新产品都是由中小微企业完成的。但是,中小企业由于技术创新人才、技术创新投入意愿不足,信息不畅通和创新资金短缺等原因,难以投入资源长期创新。我国60%以上的科技人员在企业,大多数是存在于大型企业。大型企业,尤其是央企有更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更充裕的资金,能够承受更大的创新风险和和更长的资金回报周期。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央企可以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或与中小企业进行合作创新。

业内人士表示,中央企业具备商业模式创新的能力,也有带动中小企业创新的实力。为响应党的十九大的要求,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企业应该利用好自身的优势,在保持既有创新成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资源调配能力,利用制度创新和改革进一步扩展这些优势,带动和扶持中小企业创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