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而忘象:王夢彤的敦煌寫意小品

得意而忘象:王夢彤的敦煌寫意小品

王夢彤簡介

1999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甘肅畫院專職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政府津貼.

作品曾獲:中國美協 “2009-中國百家金陵大展”金獎; 中國美協:“上海世博會中國美術大展”優秀獎(唯一獎項); 中國美協:“2013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秀獎(唯一獎項); 文化部“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大展”(唯一獎項);作品特邀參加中國美協“第四屆全國中國畫展”;入選國家畫院重大工程“新中國美術家系列大展”甘肅十人晉京展參展畫家。2011年作品參加“盧浮宮聯展”。2017年作品參加“第五屆全國畫院作品展”,2016年作品參加中國美術館收藏青年美術家作品展等。先後有三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當下之藝壇,喧囂浮躁,聒噪不已。畫派及山頭林立,理論層出不窮,論者及呼應者大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之勢。各種語言實驗,中西觀念參修,但技法繁錯,其實卻在淡化學養,希圖走藝術捷徑,這是今之藝界一大流弊。學藝需靜氣,不可獨慕名利、心思狡黠,惟需憨氣。“憨”,有幾個意思:痴呆、傻等。這裡指的是,“天真、淳樸、痴迷”的意思,若顧愷之沈周之憨。

王夢彤者,西北漢子也,生的虎背熊腰,氣度不凡。他就職於甘肅畫院,勤研藝術,近年頻獲國內專業大獎。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畢業後,下之江南,為徐州畫院專職畫家。其畫工於人物,受南派文化滋潤,畫風典雅高古。及北返甘肅畫院,適逢朝聖敦煌藝術之旅,王夢彤為敦煌藝術的氣場所折服,憑著對藝術的執著,遊問精思,手摩心畫,得圖數十幅。

近臨石窟,觀敦煌壁畫,從何處學?此也是許多遊藝敦煌的畫者思考的問題。我以為,形而上者莫過於學習營造洞窟的無名畫家。他們懷著虔敬之心,描繪各自心中的天國境界。此中雖不乏有名氣的畫家,但皆隱於幽僻之石窟中,如痴如醉而傾心於此。這些作為善男信女信仰用途的神祗圖像,在近世猶如此重視,無不時代久遠有關。彌遠彌新,時光褪去了部分礦物質顏料的豔麗及奢華,使其變為了另一種接近文人士夫的審美之色彩。如此,審美之向度也就馳在輪迴之中了。在傳統藝術發展臻於完備到無以圖新的當下,向長期被文人輕視的民間美術的學習,則又成為另一新途。王夢彤也是走在探索創新的道路上,研習民間,取敦煌壁畫之一瓢。

這些敦煌題材的畫作,小品形式。多取材於北魏、北周等不同時代的壁畫,所畫供養、侍者等,線條古樸簡概,設色清淡樸拙,原出洞窟信仰壁畫而又超然其外。其畫造景草草,或樹或華,不求逼真;人物超然飄逸,秀骨清像,筆簡形具而風神居焉。雖為臨作,卻著意小品意象,筆發古意,近魏晉風骨,超逸豁達。畫中形象、法度,不限於敦煌壁畫,有取之於麥積山壁畫者、有取之於魏晉墓畫者,有取法北魏者,有求諸元蒙者,不一而足,遍取諸相而又打亂重組,但非東拼西湊,而是取其意氣相合者。對壁畫工整之法,參以寫意筆法而融匯提煉,用今人思維,形成獨特的自家面目。在繪製中既重視寫意的文人趣味,更有現代藝術的製作因子,通過增加紙本層數,突出不同筆墨在不同頁層的表現,在紙本上塗抹白灰來增加厚重感和粗狂感,改變平面的侷限,使之富有立體感。畫幅邊緣的製作處理 ,採用撕、燒,燻等方法,出現了殘缺的美感和孤獨的歷史意識。

畫者,可貴在於“得其意”。“得意忘象”則視為至境。王夢彤的這些敦煌系列,在很大程度上,捨棄壁畫之“相”,“刪拔大要,凝想物形”,而得“意思悅適”。“悅適”,來自於宗教體驗的認同之感,與觀者產生心理同構。我想,應當還需表達到更深的“意”之層面,這還需要畫家再深入地跟進一步了。

得意而忘象:王夢彤的敦煌寫意小品

得意而忘象:王夢彤的敦煌寫意小品

得意而忘象:王夢彤的敦煌寫意小品

得意而忘象:王夢彤的敦煌寫意小品

得意而忘象:王夢彤的敦煌寫意小品

得意而忘象:王夢彤的敦煌寫意小品

得意而忘象:王夢彤的敦煌寫意小品

得意而忘象:王夢彤的敦煌寫意小品

得意而忘象:王夢彤的敦煌寫意小品

文/李安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