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未来还需要老师吗?

吴少洪

未来的未来是多远?10年,20年,50年,100年?

我觉得,不管多少年,老师也不会消失。

从科技的发展趋势看,人工智能将颠覆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也包括教育。

4月20日,安徽省教育厅发布《安徽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计划到2020年,全省所有市、县都要进行智慧学校建设。其中一大特色就是,作业不是由老师批改,而是专门的作业测评系统自动批改,并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作业菜单。

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已经渗透教育,在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开始普及。

但是,这并不是说,人工智能完全取代教师,不再需要老师了。

因为,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育除了知识的传授,还有重要的功能,就是对学生人格和品质的熏陶及培养。

回顾教师的发展历史,我们会发现,教师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

从孔夫子开始,由学徒式的口口相传,到游学式的授课,到私塾式的讲学,到书院办学,到现在的班级授课制。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成长。

漫长的几千年历史进程中,老师就是学生们身心发展过程的教育者、领导者、组织者。

即使纸质书籍发展到电子书籍,木头黑板变成钢化玻璃黑板,电子黑板,也只是工具的变更,而核心还是老师的教育。

老师的职责首先是育人。学生先成人,后成才。

再先进的人工智能,也只能答疑解惑,却无法为人师表。

老师是由智慧,有情感,有温度的人,这是冰冷的机器无法取代的。

想象一下:未来的未来,没有了老师,孩子的成长全部由人工智能来完成。人工智能,能培养孩子的喜怒哀乐爱恨的情感?

有人说,假如让机器人拥有人类情感,不就解决了吗?

我突然想起一部印度的电影《宝莱坞机器人之恋》,一位天才科学家设计的智能机器 人“七弟”,有了人类的感情,爱上了这个科学家的女朋友。后来,导致机器人“七弟”被科学家的老师利用,变成了杀人机器。最终,科学家取出机器人体内的芯片,在审判席,法官命令科学家摧毁机器人,科学家不忍心下手,“七弟”进行了自我解体。

这科幻片,预示了机器人,不适合拥有人类的情感,否则会违背人类伦理。


如果机器人拥有人类情感会怎么样?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曾警告: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人类

他呼吁要控制技术的发展,防止科技毁灭人类,避免人工智能不断升级和危害文明。

如果人工智能拥有人类情感,取代了老师,那机器人将取代人类,将创造一种“新形式的”生命。

所以,不管科技如何进步,未来的人类,依然需要老师。


小李滔滔

老师这个职业,属于古老而永远年轻的职业,未来的未来,老师将永远存在,班级授课制可以消亡,集中学习形式的学校可以消亡,但老师永远不会消亡!

未来的学校,会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智能网络的发展,会让现在这种形式的学校,和现在这种形式的班级,逐步走向式微直至消亡。到那时候,不会再有这种固定在固定地理位置谁上的学校,学校变成虚拟的学习中心!

学生学习,可以自主选择内容,在智能终端上的虚拟世界里学习。维持纪律、处理班务、调解纠纷等等这些,都将跟老师彻底告别。

未来的老师,都是细分领域的专家,上课内容根据各知识领域的指导性刚要,自编教材,自己在线上课。没有人会问你有没有备课,因为你上课艺术不行,可能一个学生都没有,上的特精彩的,可能同时有数以万计的人在听课,相当于现在的订阅模式。

至于批改作业,更不是老师的事情了,学生线上学习后,把作业提交给系统,系统自动批改,给予评价。如果没有达标,重新订阅这个或者其他老师的课再上就是了。

家校关系呢,更不存在了,彼此都不认识,不见面,不会发生交集的,哪怕就诋毁老师,也只能在网上进行了。

工资?呵呵,没有什么绩效,也没有什么基础性工资了,连职称都没有了,订阅才是硬道理!

总之,老师将永远存在,只是工作方式会变得跟现在的老师完全不同!


教师妹子一枝花



只要人类还有真实的情感存在,老师就有存在的必要。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类文明在向更高级文明的发展中,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人类对自己,对周围的环境也充满了太多的困惑,这些问题和困惑必须借助于老师,老师帮助我们解答这些困惑。虽然,人工智能的发展会替代老师的部分职能,比如看做业,输入程序,所有的数据一目了然。但是,传到授业解惑只能人类去完成。

师生关系,是有温度的,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人工智能不管多么智能,都是在模仿人类的思维方式,模仿人类的行为能力,都是一堆程序,都是各种硅胶和纳米金属,但是,人工只能不能模仿感情,也不会具备人类的情感。就像威尔史密斯的电影《人工智能》,机器再先进,也不会有人类丰富的情感。

人工智能和人类的交流没有温度,没有温度的交流是苍白的。我们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如果没有情感,这种交流就是失败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必须有情感,耳提面命,趋庭鲤对,都是有感情的教育,哪怕我们在交流时,或粗俗,或文雅,但是这些都是我们真正的情感。人工智能是不会有这些东西的。

不管科技如何发展,老师都不会消失。


教书匠2018

这个问题问的有前瞻性。教师肯定会存在。

第一,学生每一个都是万中无一的,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特点,通过流水线就可以制造出来。所以,老师必然存在。

第二,教育在任何时代都会存在。只要有人,就有教育,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必然存在。

第三,科技再发达,机器再智能化,不过都是一条条程序组成的,而学生的思想天马行空,每一个都有自己的鲜明的特点,机器智能辅助,而不能指导。

第四,文化知识的传承需要媒介,教师作为媒介,起到心于心的交流,比起机器的冰冷,更温暖,更符合人类的语言。

综上,不管未来多久,教师不可能被取代。


陈家之佬

只要人类存在于这个时空,老师就一直需要!
教师一职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中介,教师同时要根据人类个体的发展帮助建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心理承受能力。这一过程不是网络课程或者机器人教师可以取代的。

网络课程在时间上更为灵活,学生可以根据个人优劣势学科反复进行学习、复习,甚至可以网上预约教师进行专项辅导。在未来相信机器人教师会进入千家万户,更大程度的满足家庭成员没有时间或精力辅导孩子学习的缺口,但是机器毕竟是程序化的产物,无法以同类的感知来洞察孩子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
所以学校和教师客体是必须存在的,学习是需要氛围和竞争的,学校实体不仅能为孩子成长提供固定的学习场所,同时能让学生更好的形成时间观念。通过考试、检测让学生亲历竞争,有利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建立,刺激学生正视竞争。



Co姐日志

老师背被智能淘汰是早晚的事,象一枝花这种老师,他们不了解社会和科技,以为教育大不了就是学校和私塾的模式,都需要老师来教导学生。但现在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智能教育出来了,智能不一定是机器人,也不一定就是电教。可以把智能定位于一个广义的,以代替人工为主的任何形式。大家看流水线上的工人,和学校里的老师,就很相似。智能现在挑战围棋国手一样轻松拿下。教育在西方英,法,德现在都开始了试点。估计随着科技的完善,智能进学校很快了。


王守仁63923854

我认为,未来仍需要老师。

首先是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从幼儿园时期到高中时期,每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不同,但都需要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作出判断,如何帮助学生,这不是靠机器人智能程序化能解决的,人是有思想的,是社会性的,不能让机器来管理,幼儿园和小学时期,孩子独立性差,对大人有依赖,需要呵护,此时也是培养孩子情感的关键时期,和机器在一起,孩子就会变得冷漠,缺少热情,初中时期,学生要经历青春期,出现叛逆等多种特点,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表现,这样的问题,应该由老师来处理,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

其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动力。我想,由机器人来教学生,时间长了,学生容易产生疲乏和厌烦,而在学校里有组织的学习,能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从而产生学习动力,比如,学生都有自我存在的需求,想体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只有集体才能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而这种管理是不能用机器来管理的。

最后,学生发展的需求。学生的成长,不仅要学知识,还要通过他人的镜子作用,建立健康的人格,老师便是修剪多余枝条,让学生成长的园丁。


清风细雨梧桐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虽是古话,可却是干古永恒的道理。所以我认为未来还是离不开老师的。只不过是老师不是现今学校形式的老师,或是网络或是团队,总之就是答疑解惑的人。学校也未必就是现在形式的,这一切变化都源于智能网络。至于人们所想的情感教育,除了依靠网络或许情感教育专家,就是依靠家庭和社会实践。因为,人生活的过程归根结底就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创新生活的过程。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人类越进步、越文明,就需要人有更高的智慧。也就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能力。而具备这种能力,首先就要拜师学习前人的宝贵经验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人的领受能力也是不同的,人与人之间又不得不相互学习。其次就是在经验知识基础上的发展、创新过程中,也离不开团队人员的相互学习。所以,不断学习的过程,就是求师的过程,就有老师的存在。


祥云58415641

随着人工智能和芯片微型化及科技整体提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们知识的传承将会出现颠覆性变化是必然的。到时老师可能以其它面目出现,比如程序司仪,谁知道呢?数个十年内,老师仍会是热门职业,个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