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不过是一场颇负盛名的闹剧

荆轲刺秦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颇负盛名的刺杀行动,同时也被多数人认为是最失败的一次。荆轲与秦王,近在咫尺而无侍卫在旁,一边是养尊处优的皇帝,一边是精于剑术的刺客,外加一把满是毒液的匕首,为何荆轲在这么有利的条件之下,都无法成功刺杀秦王?荆轲的失败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言者云云。

荆轲刺秦王不过是一场颇负盛名的闹剧

很多人将荆轲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她的助手秦舞阳。据史料记载,起初应该是荆轲捧着樊於期的人头,其助手秦舞阳捧着燕国督亢的地图,两人一同走上大殿献给秦王。然而秦舞阳临阵慌张,被侍卫呵斥,让秦王起了疑心,有所防范。而荆轲一人上殿,又增加了刺杀行动的困难,从而导致刺杀失败。

对于此,燕国太子难辞其咎,毕竟秦舞阳是他派给荆轲的。一个十五岁就杀过人的囚犯,在太子丹看来竟算得上艺高人胆大,难怪后人批驳他想出了一个根本不可能成功的计划,从而加速了演过的灭亡。

荆轲刺秦王不过是一场颇负盛名的闹剧

除上述说法外,更多的人认为,刺杀不成功,是荆轲自身的能力问题。荆轲在“图穷匕见”后,没能把握时机一击致命,抓着秦王的衣袖却被秦王挣脱。秦王在大殿之上绕着柱子泡,剑客出身的荆轲竟然追不上,甚至躲不开秦王的长剑,连番遭袭,最后死在 了侍卫的斩杀之下。荆轲的刺杀如此狼狈,岂可不败?由此不能不质疑他自己身的能力问题。也许正如当时著名剑客鲁句践所说:“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

荆轲刺秦王不过是一场颇负盛名的闹剧

即便如此,还是有人将原因推究到了太子丹身上。太子丹在派荆轲刺杀秦王之前曾对他说:“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按太子丹的意思,荆轲首要做的是劫持秦王,逼他归还之前侵吞的各诸侯的土地,若秦王不答应,才刺杀他。这就使荆轲在最能置秦王于死地的那一刻有所迟疑,不仅劫持不成,更错失了刺杀的先机,导致彻底的失败。

关于荆轲刺秦王的历史,即便是撰写《史记》的司马迁,都并非亲眼目睹而记录之,其中的因由,终究扑朔迷离,无可定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