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么多人黑冯玉祥?

高兴就好69347647

对冯玉祥的评价,应该就是那种矫枉必须过正吧!

在以前,人们给予冯玉祥和张学良极高的评价,都是爱国将领,诚然,冯玉祥在反清反军阀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努力,自己的信仰,但是,其本身却没有摆脱封建和军阀的性质。

冯玉祥是典型的丘八出身的布衣将军,从一个丘八走向当时号称四十万军队的西北军首领,其手腕和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滦州起义、驱逐溥仪、支持革命的态度,在当时都有进步的影子。

但是,题中认为冯玉祥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这不假,问题的关键,谁的一生不在追求自己的真理?

然而为了其所谓的真理,冯玉祥前后多次倒戈,对领导对朋友对结拜兄弟都是当面笑哈哈,背后把刀插!

关于冯玉祥的倒戈,史论纵横对其中几次真是无语,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受张学良贿赂,阵前倒戈,使直系的吴佩孚大败,虽然在民国战争中,阵前倒戈是很正常的,比如石友三,韩复榘在中原大战中都进行了倒戈,矣,这不都是冯玉祥的部下吗?

在北洋军阀中,冯玉祥倒戈次数最多,而其部下也是倒戈最多的部下,冯玉祥手下号称十三太保,虽然有成为抗战英雄的,但是投日的也不少,致使很多人有一种假象,为何军阀军西北军投日的最多,那是因为上梁不正下梁歪。

在1925年的时候,冯玉祥策划郭松龄反奉,虽然我也认为郭松龄是一个无耻的人,但是郭松龄和冯玉祥始终没有投靠日本人,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说这个事情,为了反张作霖,当东北的老大,郭松龄也给了冯玉祥很多好处,再加上直隶的李景林,可以说,这三方结盟打败张作霖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当郭松龄气势汹汹开出山海关的时候,冯玉祥就谋求李景林的地盘,导致李景林倒向张作霖,郭松龄陷于孤军奋战的困境。可以说,郭松龄的失败和冯玉祥的背后使坏是分不开的。

冯玉祥的本性就是这样反复的小人,所以,冯玉祥的口碑一直不太好。

只要将冯玉祥的事情公布出来,无论是基于当时的舆论,还是现在的舆论,赞成冯玉祥这么做的人就不会有几个。

比如我方高层林、毛、刘都对其不待见,成为反面教材,即使是周恩来在悼念冯玉祥时也说:由于政治视野的局限,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

张学良对冯玉祥的评价也不高:冯玉祥这人专门说假话,他差不多没有真话,我跟他接触就有这样的感觉。

虽然张学良个人作为可能还不如冯玉祥,但是在做人方面,张学良还是很讲义气的,是一个大“好人”。

冯玉祥还枪杀过徐树铮,虽然徐树铮未必有人们赞扬的那么高尚,也未必可以称之为民族英雄,但是冯玉祥将其枪杀,也是不太光彩的事情!

冯玉祥先生已经作古,再多的赞美,再多的黑也已经过去,但是,看待历史人物,一就一,二就是二,不要为了黑而黑,更不要为了白而白!


史论纵横

这件事讲起来确实很像段子,但请注意:以下所有的描述均为历史史实。

我不是在黑冯玉祥,而是他那时候真的就是这么逗逼。

话说1930年初,冯玉祥、阎锡山联合反蒋,史称“中原大战”。

大战初期,蒋介石出动空军对冯玉祥部屡次进行空袭。冯玉祥的西北军士兵大多数来自西北苦寒地区,根本就没见过飞机,眼看飞机投弹均惊恐万状,以至于有直接被空袭的飞机惊扰到溃退的情况。

冯玉祥眼看这么下去不是办法,于是集合部队训话:飞机你们没见过,乌鸦你们见过没有?

士兵均回答见过。

那天上是飞机多?还是乌鸦多?

士兵回答肯定是乌鸦多。

那乌鸦在天上拉屎,拉到过你们头上么?

士兵纷纷回答没拉到过。

冯玉祥于是满意的抛出结论:天上那么多乌鸦拉屎都没拉到你身上,飞机比乌鸦少的多,飞机投的炸弹肯定也落不到你们身上,你们怕啥?

于是士兵们士气大振,纷纷表示冯总司令好厉害,俺们懂了!

本来这个逼装的简直可以给满分。但没想到很快西北军就因为冯总司令装的这个逼遭受重创。

冯玉祥这一篇“飞机乌鸦论”抛出没过多久,西北军悍将樊钟秀在许昌南关视察时突然遭遇蒋介石空军来袭。

危急时刻,樊军士兵纷纷躲避,但樊钟秀突然想起来冯总司令之前的教诲:奶奶滴,你樊爷长这么大也没被乌鸦在头顶拉过屎啊!

于是樊钟秀挺身而起,站立桥头,一手叉腰一手指天,扬天大骂!那姿势,那魄力,那威风!

然后樊钟秀就被炸死了……

樊钟秀部当时的位置部属在许昌,一直承担着平汉线的正面作战任务,可以说是把守着当时郑州的冯玉祥总部的大门。

樊钟秀所部前身是由孙中山亲自命名的“建国豫军”,战斗力较强。

樊钟秀本身的威望也很高。樊钟秀一死,冯玉祥不得不抽调陇海线部队西援,可以说是一度打乱了西北军的部属。


皮耶霍

如果说被一些人黑,倒是正常的。

如果是被很多人黑,我想那应该不是黑,应该是被取得共识以后的相对比较客观的看法。

我个人理解的,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几个维度,大致如下。

首先,看一下自己的部下对领导的态度。

就冯玉祥而言,自从中原大战结束后,骁勇善战的西北军土崩瓦裂,投降的投降,逃散的逃散。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西北军大多数人都不愿意,重新回到冯玉祥的身边。对于冯王祥的召唤,大部分人都选择了避而不见,仅仅是给了一部分钱打发他走路。

同样是在中原大战中被打败的李宗仁和阎锡山,却大大不同。

战败后李宗仁去了香港,阎锡山去了旅顺。分别都在半年之后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地盘,掌握了自己的军队,恢复了自己的统治。而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就是自己的老部下愿意接受和认可自己的老领导,愿意接受他的指挥。

冯玉祥的失败,宣告了他个人信用的破产。象吕布是三姓家奴一样,冯玉祥的八次倒戈,让所有人都不愿意信任他。也可以说,他透支了天下人对他的信任。不管是各路军阀还是他的部下,都不愿意给他东山再起的机会。

冯玉祥的品牌,成了一个失败的品牌,成为了千千万万中国人嘲笑的一个笑柄。

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冯玉祥是一个不自知的人。

明明是一个粗人,没什么文化,对于天下局势并不是非常清楚。但冯玉祥却总是梦想一统天下,完成大多数中国人心中都有的帝王情结。

在当时的各路军阀中,整体格局和智商最低的就是冯玉祥。军阀混战和争霸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淘汰低智商人的一个机会,所以,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强大的西北军首先截铁,是必然出现的一个结果,也是冯玉祥自身能力的一个体现。

以西北军强大的实力,实现自保是没有问题的。但能力不足以支持梦想的冯玉祥自视太高,总以为凭借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可以一统天下。

而实际上,在争夺天下的江湖中,能笑到最后的一定是,智力超常、整合能力超强的人。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作死就不会死,冯玉祥就是这样一步步把自己作死的。

最后一个维度,就是我们常说的领导力。

最好的一个组织,一定是一个有愿景、有理想、有信仰的组织。

而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远远不是这样的组织。考为了能够管理好自己的队伍,更愿意任命一些没有文化的大老粗,对他们推行愚民教育,让他们无限忠诚于自己。

对于自己的部下残酷无情,滥杀无辜。处在乱世,跟随他的人毫无安全感,更重要的是连钱都不敢花。明明每个人都有很多财富,当然是抢来的,但真能放在家里看。

冯玉祥标榜自己是清廉的典范,要求部下也要节俭。大多数西北军将领对他敢怒不敢言,早就想脱离西北军系列。

中原大战中,冯玉祥最信任的韩石二孙中,最能打的韩复渠和石友三率先投降了蒋介石,后来也有其他军队陆续哗变。到了最后被整编的29军也不待见冯玉祥,冯玉祥就是这样变成孤家寡人的。

在这里只是罗列一些事实,不做任何评价。孰是孰非,每个人心中只有论断。


新知传习阁

首先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什么叫“黑”?

说出冯玉祥性格、为人的一些特点能叫“黑”吗?

我认为不能。

而且冯玉祥的一些特点,当时人都是深知的。

“人们只看到你简单、坦率、心直口快,初交只看到这一面。久了,就从现象看本质。弯弯曲曲,内心深处不见人。人们说你是伪君子,像冯玉祥。”

“魏延的骨头……冯玉祥的作风

“这回是招兵买马,是野心家、阴谋家、伪君子、是冯玉祥式的人物。”

事实上民国很多人物对冯玉祥都没有什么好的评价。

张学良曾评价说“冯玉祥这人专门说假话,他差不多没有真话,我跟他接触就有这样的感觉。但结果还不是欺骗到他自己身上,冯的失败就是因为谁也不信你了。”

阎锡山在中原大战时曾评价冯玉祥说“冯玉祥这人,语言和外表极力装作好人,内心却十分阴险狡诈,手段更为毒辣。

他惯用痛哭流涕迷糊人心的方法来奉承人;可是一旦有了利害上的冲突,不管亲疏,都会遭到他的暗算。以前,多少人都吃过他的亏。”

甚至冯玉祥这种作风和性格特点,就连苏联人都有所耳闻,1933年《真理报》上曾发表过一篇文章,文章点名批评冯玉祥——

由日本代理人直接资助并指导的冯玉祥集团采取了反对南京……冯玉祥表面上当然是反对“日本军队"的,而实际上他是日军的先锋。

不管是他的同事、朋友、同时代的人甚至外国,都对冯玉祥某些性格特点评价很一致,这种情况下,我不认为说出冯玉祥这种性格特征叫“黑”。


兰台

题主认为冯玉祥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无法苟同。并且,题主这一结论,是在看了冯的回忆录之后得出的,事实上,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个人的回忆录,大多是靠不住的,往往会有自我美化的可能。知人论世,对一个人的评价,更多的,要听其言,观其行,问其果;要多看看他同时代的人对他的评价。

如果一些人“黑”冯玉祥,尚可理解,但事实上是,他那时代的大多数人,都在“黑”他。

比如,林、毛、刘在批彭时,均以冯为反面例子,林说,“这回是招兵买马, 是野心家、 阴谋家、伪君子、 是冯玉祥式的人物。”毛说,"人们说你是伪君子,像冯玉祥。"

冯玉祥最为人诟病的是其反复无常,一生凡八次倒戈,被称为倒戈将军。这八次倒戈分别是:滦州起义倒满清,护国运动倒袁世凯,武穴停兵 倒段祺瑞,北京政变倒吴佩孚,反奉战争倒张作霖,五原誓师倒北洋,国共分裂倒共产党和中原大战倒蒋介石。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冯玉祥的军事生涯,不论是锋芒初露的新军低级军官时期,还是手握重兵的军政要人时期,倒戈都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这八次倒戈,其中一部分确有历史的积极意义,比如滦州起义反清和护国运动反袁。但其他几次则给人朝秦暮楚之感。

但令斯特朗意外的是,“很久以后我才听说,冯玉祥在郑州的前一站才上了那节货车,在这以前他一直坐在同一列火车的一节舒适的私人包厢里。”因而斯特朗断言,“冯玉祥的俭朴,是故作的姿态”。

此外,冯对部下非常严苛,哪怕是高级将领,一言不合就要打耳光,喝令下跪等,其家长式的粗暴与专横,都难以让他有个好名声,想不挨“黑”都不可能。


聂作平

冯玉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他参与过辛亥革命,北伐,抗日战争,正如邓小平所评价的那样,冯玉祥的一生有相当长的时间为国家和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建立了丰功伟业。但是冯玉祥也曾经做过一些不利于革命的事情并且冯玉祥个人也有一些污点,所以网络上近些年来一直有人在黑冯玉祥。

网络上黑冯玉祥的内容包括冯玉祥没有坚定的立场,一生先后倒戈八次,几乎与所有的政治集团都合作过。冯玉祥也因此被称为“倒戈将军”。不仅冯玉祥本人擅长倒戈,冯玉祥所领导的西北军的将领也是频繁倒戈,比如著名汉奸石友三等人。网络上甚至有人称呼冯玉祥为几姓家奴。

实际上在民国时期转变立场的政治人物不在少数,比如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国民党旧政权的将领都参加到了新中国的建设当中去了,改变了之前追随蒋介石的立场。冯玉祥的频繁转变也是事出有因,欲了解冯玉祥的转变的个人心理首先就应该了解冯玉祥自己的说法,冯玉祥虽然也留下了数量庞大的日记,不过因为冯玉祥记日记的时候存在许多掩饰的内容,有说法是冯玉祥写日记就是为了日后出版给人看的,因而冯玉祥日记的可信度并不高。所以,黑冯玉祥的人和一般民众都不相信冯玉祥在日记中所描述的自己的崇高理想。

黑冯玉祥还与近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有很大关系,网络上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攻击对象就是一些曾经伟光正的人物,连我党的许多历史人物都被攻击,更何况冯玉祥呢?

最好的回应污名化历史人物的方式就是通过实事求是的历史研究来还原历史和历史人物的真相。


青年史学家

冯玉祥将军对中国的最大贡献是彻底推翻了清政府,扫除封建统治。1924年冯玉祥将军把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皇帝赶出紫色禁城,让那些废物们成为中国人的普通一员,不再用民脂民膏养活他们,还紫禁城为中国国家所有,清除国中之国,这是没有私心的人才能做到的。虽然将军没斗过蒋贼介石,但冯将军长城抗战,百灵庙大捷,在外敌面前展现出中国军人的铁骨。冯将军虽然后来在蒋贼介石和日围攻下抗日同盟军失败了,但冯将军抗日这一笔还是值得后人赞美的。


闲庭漫步159496711

这个报道中一些中性的事实描述,还是很能透露出冯玉祥的一些性格。报道说1937年二月,身任军委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曾回巢县衣锦还乡:

东方刚白的时候,这位返乡的贵人起床了,一套蓝组布短衫裤,配着布鞋布袜,真难想到他就是副委员长。他挨户敲门,凡是尚未起床的,他在门口以对士兵训话的口吻呵斥懒惰,散步时会走下田帮着耕耘,不论什么人求见,他会叨叨絮絮讲些喂养牲口的经验,最后还会客气两句:“我是小人物,只能谈一些小事情。”在冯氏自己想,总算没有白走这一趟。

这是他生平第一次还乡,然而,这也是他生平最后的一次。

可以看出冯玉祥很有平民思想,比较容易接近,满脑子也有一些传统的勤俭等观念。报道还说:

十二年前,冯氏知道张治中在故乡黄麓办了学校,他也就在竹柯村附近办起团山学校,计划中由小学到中学,成立不久,毁于日军的炮火。胜利后,准备复校,乃在买房后又在老家附近先后买了三百亩田地,说是作为学校基金,但这个学校一直没有恢复,恐怕今后也再没有恢复的时候了。

冯玉祥还是有些好名的,所以效仿张治中办学。在他的回忆录中,也不断说自己在军旅途中给各地办了多少多少好事。其中很多浮夸的成分。各种被证实的谎言,就已经非常之多。这是他遭黑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他也爱倒戈,这很容易被批评为翻云覆雨,阴险狡诈。他也的确睚眦必报,很多名人的暗杀背后,都有他的身影。譬如徐树铮、张宗昌、孙传芳遇刺,这都是民国大案。比较没有名气的案件如抗日同盟军第五路总指挥兼左路军副总指挥邓文遇刺,也跑不了冯玉祥的指使。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在传统史学叙事中,形象太正面了。这容易物极必反,伟光正似的白,本来就是一种矫饰的被建构的虚假的白,很容易走向反面的黑。


韩福东

“黑”的对立面是“洗白”,不少历史人物尤其是近现代人物,都遭遇了这个“冰火两重天”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 很重要的原因是“两化”——过去对人物评价的简单化和极端化。说一个人是好人就没有缺点,讲一个人是坏人就没有优点,人物片面化、脸谱化。随着资料不断披露、舆论渐次放开、思想逐渐活跃,这些人物其他未知的“面”被挖掘出来,与之前大家的印象有所不同甚至形成巨大反差,于是就会产生“毁三观”的结果——过去的好人变成了坏人,坏人变成了好人。

具体到冯玉祥,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对他的评价非常正面,是正直无私的爱国者形象,无论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都没话说。可现实呢?如今不少人对他的认识是:为了故宫的财宝把溥仪赶走,为了获得洋人支持信起基督教,为了保证自己的发展多次倒戈……

当然了,对冯玉祥等历史人物的极端评价很可能是一个必要的过程,最后还是会回归客观与理性。人是复杂的、多面的、立体的,所以扁平化的认识多半是“盲人摸象”。所以,认识历史人物,最好的办法是睁开眼睛,打量全身。


脑洞大开的历史

冯玉祥是旧军阀里的另类人物,一生不好金钱不爱美色,粗茶淡饭生活作风正派,他从年轻时投军满清开始,他就不断进行倒戈或者造反,因此颇受世人诟病,可实际上好好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冯玉祥实际上一生都在追求救国救民的革命理想,滦州兵变他反满清,是因为清王朝置国家于水火之上又不肯变革,直奉战争突然倒戈颠覆直系,是因为与吴佩孚政见不合屡遭排挤,老大贿选总统曹锟又让他彻底失望,他靠近苏联只是为了借力,实际上并不相信苏联真正会对中国真心实意,他反蒋介石也是因为觉得蒋介石私心太重厚此薄彼不堪领导中国走向富强,冯玉祥的悲剧在于囿于他的学识和当时的历史环境,他不可能找到一条真正的强兵富国之路,而他的部下屡屡倒戈性质却和他大不一样,由于冯玉祥缺乏先进的革命理论和信仰体系来武装他们,一旦冯玉祥失势,军阀有奶便是娘的本性就暴露无遗,这一点上如果说冯玉祥有错,就是他试图用传统道德去约束部下,封建家长作风严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