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和武则天:是君臣,也是对手

狄仁杰和武则天:是君臣,也是对手

文丨《那些年》小小那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几个月后,武则天提拔狄仁杰为地官侍郎、同平章事,担任宰相职责。

62岁的狄仁杰由此进入武周核心权力圈。

而在此之前,狄仁杰一直在地方任职,尽管才德出众,政绩斐然,但也始终没有得到特别重用。

据史书记载,狄仁杰之所以能迅速成为宰相,主要因为得到了名臣娄师德的极力举荐。狄仁杰被举荐后并不知情,甚至一度排挤过娄师德,直到有一次武则天拿出了当年娄师德写的举荐信,狄仁杰才感动不已。

不过,在娄师德举荐之前,武则天对狄仁杰恐怕早有了解。武则天从664年开始垂帘听政,从674年起以天后之名正式辅政,所以朝堂内外发生的大事,她都了如指掌。比如发生在公元676年的“砍树事件”——

当时有两位将军误砍了昭陵的柏树,按法律应被免官,但唐高宗怒不可遏,决定直接诛杀。

时任大理丞的狄仁杰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巧言劝阻,愣是将盛怒之下的唐高宗摆平了。

而类似这种敢言直谏的事,在狄仁杰身上时有发生。所以后来武则天在任命狄仁杰的诏书里就说道:“雅达政方,早膺朝寄”,大意是说,狄仁杰很有才干,早就承担起朝廷重任了。

有意思的是,武则天和狄仁杰二人还是山西老乡。或许在南腔北调的朝堂之上,武则天能听到狄仁杰的乡音,也会生出几分亲近之感吧。

他是武则天最好的助手

狄仁杰上位后,对内举荐人才、稳定朝纲;对外征战四方,稳定边疆。很快,他便凭借突出的才干,成为武则天最倚重的助手。

狄仁杰和武则天:是君臣,也是对手

公元696年,契丹作乱,攻陷冀州,一时间河北震动。武则天派狄仁杰前去治乱。之前的长官害怕契丹大军突如其来,强迫人民全部迁入城内,修补城墙,磨利武器,增强戒备。狄仁杰到任后,却让百姓全部出城,返田耕作,说:“契丹军还远得很,怎么慌张成这个样子!万一敌人来犯,全都由我负责。”百姓大为欣喜。

公元698年,突厥南下,骚扰河北,劫掠百姓万余人。武则天再派狄仁杰前往安抚。当时河北百姓多被突厥胁从,在突厥退军后害怕受到牵连,纷纷逃匿。狄仁杰奏明皇帝,安抚人民,查获被东突厥俘虏的汉人,一律送回本乡,并且不断转运粮食,救济穷苦人民,整修驿站道路,帮助军队顺利撤退,禁止部属侵扰人民,有违犯的,一定斩首。于是河北逐渐安定。

武则天为了表彰他的功勋,亲赐紫袍、龟带,并亲笔在紫袍上题写了“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十二个金字。

他是武则天唯一的对手

对于武则天,狄仁杰不只是得力的助手,其实也是潜藏的对手。帮武则天出谋划策、安邦治国的是他,但将武则天的大周政权引向终结的也是他。

狄仁杰和武则天:是君臣,也是对手

尤其在武则天选接班人的事上,狄仁杰做了极强的干预。

当时,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多次派人来游说,要求当太子,说自古以来,天子没有封不同姓的人继承大位!所以究竟该选李姓儿子,还是选武姓侄子,武则天犹豫不决。

此后,狄仁杰常常在气氛融洽的时候为武则天“洗脑”——

他曾对武则天说,“先帝把两位皇子(李显及李旦)托付给陛下。陛下却打算把天下移交到别人之手,恐怕不是天意。而且,如果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那千秋万岁,一直可以享受儿子在太庙给您的配享;但是如果立了侄子,那可从来没听说过侄子祭祀姑姑的。

武则天起初并不理会,说:“这是我的家务事,你不要管。”狄仁杰说:“作为皇帝,天下有什么事不是您的家事!而作为宰相,我又怎么能不管?”

又有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我梦见大鹦鹉两个翅膀全都折断,是什么意思?”狄仁杰回答说:“鹉武同音,武是陛下的姓,两个翅膀是陛下的两个皇子。如果起用两个皇子,两个翅膀自然可以恢复原状。

最终,武则天在狄仁杰等大臣的影响下,将儿子李显立为皇嗣。由此,唐祚得以延续。

狄仁杰死后,另一位宰相张柬之(明天讲)最终将皇帝玉玺交还了李唐王朝。而这位八十岁高龄的宰相,也是由狄仁杰推荐来的。

所以后世史家多认为,大唐江山得以恢复,狄仁杰当居首功。

君臣情深

尽管狄仁杰似乎是下了一盘大棋,但身在局中的武则天却自始至终都对狄仁杰恩宠不断。

武则天极少称呼狄仁杰的大名,而恭敬地称呼他为“国老”。狄仁杰脾气硬,常常当着武则天的面在朝廷上就大声争论,武则天以女皇之尊,且以性情刚烈出名,倒经常顺从他的意见。

有一次狄仁杰陪同武则天游玩,忽然一阵大风,把狄仁杰的帽子吹掉了,坐骑受到惊吓,向前奔跑,武则天马上命令太子李显追上去拉住马缰,等狄仁杰把帽子戴好。

狄仁杰和武则天:是君臣,也是对手

后来狄仁杰因年老多病,几次请求退休,武则天都不允许,不过却给了他很多特殊待遇——比如每次狄仁杰来朝见她,她都阻止狄仁杰行礼下拜,说“一看见你下跪,我这身子就疼”,怜惜之情溢于言表。此外,还免除狄仁杰轮值夜班,并警告大臣们说:“以后除非是军国大事,否则不可以麻烦他。”

公元700年,狄仁杰病逝。武则天倍感伤痛,废朝三日,追赠狄仁杰为文昌右相,赐谥号文惠。后来,每每遇到棘手之事,武则天总是哀声叹气地说,“老天为什么这么早就夺走我的国老……”

史书记载,狄仁杰去世后,武则天曾边哭边说过一句话:“朝堂空矣!”

寥寥四字,却饱含深情。朝堂之上文武大臣林立,放眼望去,却再无一人可以依赖。即便在千年之后读到这句话,依然能感受到她内心的那份哀伤和不舍。

狄仁杰和武则天:是君臣,也是对手

对于晚年武则天而言,狄仁杰是她事业上离不开的助手,是精神上离不开的支柱。只不过,狄仁杰心中或许还有更大的梦想。

最终,他把“义”字给了武则天,但将“忠”字留给了李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