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佯攻中國,實打歐洲?當年它在中東就玩過盟友

特朗普昨天端起槍機,對著盟友噠噠噠一通亂射,嘴裡唸到:打死你個龜孫……

盟友們震驚了,憤怒了,除了揚言報復,歐洲還準備抱團取暖,一起對抗美國,西方媒體擔憂這將預示著大西洋體系崩潰。

美國佯攻中國,實打歐洲?當年它在中東就玩過盟友

就像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所說,這是一種侮辱。也許真的不單單是錢的問題,而是這種羞辱感讓盟友無法接受。

我們忠心耿耿把你當老大,你卻將我們當破鞋,說扔就扔,說甩就甩,說好的“並肩戰鬥”呢?

美國的盟友想根據WTO規則跟美國就新關稅進行協商時,美國根本不予理睬,它只願用它的國內法去要求盟友這樣做或那樣做。

中美貿易談判一波三折,白宮連續變臉,但談判還在繼續,商務部長羅斯率領的代表團很快就將到達北京。

在這種情況下,歐洲肯定特別希望中國不要跟美國達成停戰協議,老歐洲的投機心態路人皆知,從這一點來說,中國手裡又多了一張好牌。

然而,從整個全球自由貿易體系來說,中國也許不希望美國脫離這個體系,否則,互相排斥的各個小貿易圈將越來越多。這話題太大,也太複雜,反正也不是我們吃瓜群眾能操心得了的。

還是說說美國賣隊友這件事,盟友在美國眼裡就是用來出賣的,不然,美國也無法擠佔日不落帝國傳統的勢力範圍。

那時候,美國採用的手段就是佯攻蘇聯,實打歐洲。特別是在中東地區,表現得最為明顯。

插入中東

二戰以來,美國就已經深深捲入了中東事務,但是它的角色只是英國的盟國,在該地區屬於次要利益,而英國和法國是主要利益方。

1957年之前,美國還找不到進入中東的真正突破口(政治意義),然而美國的政治精英們很努力,它們終於找到了一個突破口,不是沙特,也不是伊朗,更不是以色列,而是一個並不起眼的國家---黎巴嫩。

1956年10月29日,為了爭奪對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英國,法國聯合以色列對埃及採取軍事行動。

美國佯攻中國,實打歐洲?當年它在中東就玩過盟友

美國與蘇聯一同介入,對英法以三國施加壓力。11月6日,英法兩國被迫接受停火決議,以色列也不得不在11月8日撤出西奈半島。

美國的做法令英法十分失望,歐洲媒體認為美國深深地傷害了盟國的感情,令共產黨力量進一步靠近中東。

美國並不以為然,它真正目的就是造成中東力量真空(英法撤出),尋機成為中東的主角。

在國內,艾森豪威爾總統於1957年1月通知國會:美國必須走在蘇聯之前,去填補中東力量真空。

同時,美國輿論大肆渲染共產主義在中東的擴張局面,如果任由這一趨勢發展,將大大損害美國核心利益,使能源獲得無法得到保障。

美國國會懷疑艾森豪威爾的說法,一些國會領袖認為,美國不必冒著與蘇聯衝突風險過度介入中東,應當幫助英法傳統力量重返中東,只要中東在盟國手裡,美國就可解決能源風險。

經過三個月的辯論,國會同意總統有權自由使用軍隊,保護那些受共產主義“威脅”而提出救援的國家,後來變成了《促進中東和平聯合決議》(1958年第5號令)

艾森豪威爾和國務卿杜勒斯將真實目的瞞過了國會,但瞞不過英國。儘管美國強調這是為了抵抗蘇聯的挑釁,英國卻說:艾森豪威爾旨在削弱英國在中東的地位,進而取代英國控制中東。

在阿拉伯世界裡,最親西方的兩個領袖--約旦國王候賽因和沙特國王伊本.沙特也譴責美國將中東劃入它勢力範圍的企圖,他們與反美的埃及總統納賽爾和敘利亞總理庫阿特利保持一致態度。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插入中東是極為困難的,它受到英法,阿拉伯人,蘇聯三方抵制。然而美國的政治精英還是找到了辦法。

引狼入室

1957年春天,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主席理查德作為總統特使前往中東遊說,他回華盛頓後,帶來了一個天大的好消息,黎巴嫩總統夏蒙有意跟美國合作。

那麼黎巴嫩會在什麼情況下請求美國出兵援助?

一,外敵入侵。

二,內亂暴發。

黎巴嫩這個國家會產生以上危機嗎?瞭解一下它的基本情況。

1943年它從法國統治下取得獨立,是個小國,但維持著內部穩定,外部安全。

內部:它的政權基礎建立在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間的政治妥協。黎巴嫩政黨不是以階級或利益集團劃分的,而是宗教為界線,再由各教產生不同派系。

兩教達成妥協後,進行國家權力分配:總統和外長歸基督教所有,總理和議長歸伊斯蘭教。它沒有什麼軍事力量,全國軍隊只有7000人。

外交:黎巴嫩相當謹慎,不介入任何阿拉伯國家之間的爭吵,態度上親西方,但不加入西方各種政治,軍事條約。與以色列關係也相對平穩,同時,共產黨在黎巴嫩是合法政黨,這在阿拉伯是罕見的。

美國佯攻中國,實打歐洲?當年它在中東就玩過盟友

如果不是夏蒙總統引美國進來,黎巴嫩的未來方向是中東瑞士,永遠中立。

然而,要保持中立,黎巴嫩需要極強的外交周旋能力,巧妙利用大國矛盾,才能得到自身安全保障。

總統夏蒙卻相信美國的宣傳,他認為美國能幫他抵抗蘇聯的滲透。一步錯,步步錯。

在美國眼中,黎巴嫩只是一個切入點,想要夏蒙提出派兵請求,必須有外患內亂兩個條件,外患,不可能,蘇聯不會進攻黎巴嫩,阿拉伯國家也不會。

夏蒙認為有了美國撐腰,他的權力將進一步擴大,1957年6月議會選舉時,夏蒙想當終身總統,這引起了基督教內部派別的不滿,說好輪流的,那還怎麼合作對抗伊斯蘭政黨?

CIA則在1957年秋天到1958年初,不斷在貝魯特街頭策劃製造爆炸和騷亂事件,社會開始出現不穩定跡象,宗教衝突愈演愈烈。

春天,大規模街頭示威不斷爆發,而武器在源源不斷流入貝魯特。5月7日,一家反對夏蒙的報紙總編被暗殺,街頭示威變成了流血衝突。

5月13日,夏蒙總統向白宮發出求救信。艾森豪威爾表示同意出兵,但並不著急。

5月27日,黎巴嫩向聯合國安理會控告埃及干涉內政,美國予以支持。

6月10日,安理會投票通過,派觀察小組去貝魯特調查。最終調查結果是沒有埃及干涉黎巴嫩的證據。

7月14日伊拉克政變,英國大為震驚,它們事前沒有得到這方面情報,詢問CIA,美國推說不知。而夏蒙總統認為自己也將面臨政變,以內亂為由,向美國正式提出派兵請求。

7月15日,美國1700名海軍陸戰隊員登陸黎巴嫩,隨後擴大到14000名兵力,而黎巴嫩軍隊才7000人。

當晚,艾森豪威爾向美國民眾發表電視講話,聲稱黎巴嫩急需美軍干預,為了美國利益,白宮果斷出兵。這種輿論準備在1957年就營造成功了。

蘇聯在聯合國要求美國解釋這行無理行為,美國代表洛奇拿出了夏蒙的請求信,說這是一個合法的主權國家向美國發出的合法請求,希望蘇聯不要讓局勢複雜化。

英國這時才覺得大事不好,自己將被徹底邊緣化,7月16日,英國也說自己應約旦國王候賽因請求,出兵約旦,美國與蘇聯警告英國不要將約旦牽扯進來。

7月21日,一心一意抱美國大腿的夏蒙總統被陸軍司令謝哈布將軍推翻,在一萬多名美國士兵控制局面的情況下,黎巴嫩陸軍居然能推翻受美國保護的夏蒙總統,這就是一個公開的騙局。夏蒙一倒,美國馬上承認謝哈佈政權。

這樣,美國力量正式在政治意義上進入了中東,成為英法繼承人。

英國,法國再也無力迴天。英國在約旦的軍隊,除非與黎巴嫩美軍發生戰鬥,否則,什麼也幹不了。

8月8日,赫魯曉夫要求召開特別聯大,討論黎巴嫩問題,美國政治上取得成功後,向蘇聯讓步,提出向黎巴嫩派遣聯合國維和部隊計劃,並要求英軍馬上撤出約旦。

英國不得不撤兵,美國嘴裡說撤,卻一拖到10月25日才撤,這時謝哈佈政權已經鞏固。

從當時美國輿論來看,絕大多數媒體是相信美軍行動是為了抵抗蘇聯干涉,只有極少數的媒體看到這是美國為控制石油資源而採取的行動。

獲利最大的當然是美國各大石油公司,白宮的冒險成功了,它向阿拉伯人證明:

一,美國有挫敗蘇聯干涉中東的能力。

二,美國不同於英國法國老殖民者,它是追求“平等互惠”的。

三,樹立威望。

美國佯攻中國,實打歐洲?當年它在中東就玩過盟友

只是苦了黎巴嫩,至今天為止,這裡還是動盪不安,需要維和部隊來保持秩序,中國維和軍人也在黎巴嫩執行任務。

以前美國政治精英是相當有策略的,能把爛牌打成好牌,賣隊友也賣得英國沒話說,反蘇牌一打,就算是佯攻,英國也只好活活把話憋回去。

而特朗普擅長把一手好牌打成爛牌,身邊團隊極不穩定,甚至對立,現在被美國得罪的隊友有哪些?

一,耶路撒冷問題,得罪了伊斯蘭盟友。

二,貿易戰得罪了歐洲盟友和鄰居。

三,退出PPT,讓日本等亞太國家產生不信任。

四,撕毀伊朗核協議,除了以色列和沙特,所有人都不滿意。

以前威脅美國安全的人,躲在阿富汗山洞裡,現在威脅美國安全的人,躲在白宮臥室裡。

美國的繁榮和號召力,就是建立了全球自由貿易體系之上,如果這一點被打破,那麼跨大西洋聯盟馬上會產生嚴重分裂。

特朗普說要讓德國奔馳從紐約第五大道的街頭消失,那麼老頭應當想一想,有多少人希望他從白宮消失?

當年擠開英法,以黎巴嫩為槓桿,控制中東,為什麼盟友還願意跟著美國混?因為它們相信美國是老大,老大有肉吃,大家有湯喝。

美國佯攻中國,實打歐洲?當年它在中東就玩過盟友

現在老大非但不給湯喝,還要割下他們的一磅肉。

如果中美貿易戰最終不了了之,歐洲會怎麼想?喊得震天響,居然板子是打在盟友身上。其實美國不是佯攻中國,它是真攻不下來,一通王八拳,哪管什麼章法策略?

美國佯攻中國,實打歐洲?當年它在中東就玩過盟友

有特朗普在位,白宮盡是三毛,哪吒,金剛葫蘆娃。美國霸權時代的終結也許會來得更快,領導這個世界?美國不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