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傥骆古道上的串草坡村!

傥骆古道上的串草坡村

在关中平原的周至县境内,有一条贯穿中国秦岭南北的古道,此道南起汉中洋县傥峪,北至周至县骆峪,全长382.5公里,称傥骆古道,傥骆古道是两千多年来从秦地通往汉中陕南的五条栈道中最便捷和最险峻的一条,傥骆道中,沿途“重岗绝涧,危崖乱石,地形险峻,林深谷幽”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李白,杜甫等大诗人都在傥骆道中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就在这样一个充满历史和人文的古道中,有着一个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的一个村子——串草坡村。

串草坡村位于周至县城西南23公里处,隶属于骆峪镇,在西骆峪水库的南部7.5公里。据《周至县地名志》记载,明洪武年间因村子周围满坡细草,蔓连相串得名,此种草质地柔软,当地人将此种草编织草鞋蓑衣,坚固耐用。串草坡村辖串草坡 鹿路沟 小路岔 大石瓮 小石瓮 五个自然村,1979年人口77户 454人耕地771亩 森林650亩,2006年有104户438人 耕地824亩,主产玉米.黄豆.洋芋.生漆.木材.木耳.土蜂蜜.野生药材等,串草坡村西临双河村,东临碾子坪村,南至三观池梁,北到小石瓮梁顶,东西宽3.3公里,南北长17公里,面积约51平方公里,沙河的上游骆峪河从村中流过,流域面积约2平方公里。

村落形成及村名变革

串草坡村大约在唐代已经初具规模,有大约十几户人家分布在村中,明朝时已有明文记载,明《骆谷口摩岩石刻》中记载:“经串草坡可上老君岭,”由此可见,明朝时期串草坡村中行人来往频繁,在解放后,村中被称为串草坡大队,串草坡.双河.韩家山.碾子坪.茅草坪五个村共称五河大队。1956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后串草坡大队改为陈河公社青岗砭管区串草坡生产大队,1971年在串草坡村设骆峪管区,村名改为广济公社骆峪管区串草坡生产大队,1984年后,改为骆峪乡串草坡村,2011年撤乡换镇改为骆峪镇串草坡村沿用至今。

骆峪管区

全国实行农业社以后,为了更好地管理五河大队,广济人民公社决定在串草坡村成立骆峪管区,管区于1972年成立。它的职能现在来说行政职能低于乡镇,高于村级,是一个特定时代的特定产物。管区设在小路岔,一排九间土坯房。与此同时广济人民公社还在串草坡村设立骆峪管区中学,这在当时影响非常大,临近几个村子的孩子都在这里上学,这也是当时骆峪乡唯一的中学,1982年后骆峪管区中学撤销,骆峪乡平原地区才有了中学。

周至傥骆古道上的串草坡村!

富饶的自然资源

串草坡村地理位置优越,环山绕水,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林木资源.矿产资源.药材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都很丰富。串草坡村森林覆盖率极高,有天然氧吧之美誉,村中森林资源主要有:刺叶栎〈铁甲树〉黄栌,榆树,白莘树,漆树,核桃树,板栗树,橡树,竹子等在村中都有较大的面积。 矿产资源:村中改革开放后在鹿路沟,大石瓮两地分别开采石英矿和汉白玉,矿石远销全国各地,后因企业经营不善而被迫停产,现有采矿遗址供游人探险和旅游; 水资源:骆峪河从村中流过,给沿途的耕地带来便利的灌溉条件,在夏季,骆峪河也是游人们避暑的圣地,鹿路沟的河流,流域面积广,全长30余里,水量大,水质清澈甘甜,水中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在鹿路沟河中资源丰富:鹿路沟是陕西省野生猕猴桃保护区,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中华鲟,水獭,娃娃鱼。还有七彩鲑,金鳟,虹鳟等多种高山珍稀冷水鱼种,沟内还有两家养殖场,每年来此购买冷水鱼的人络绎不绝; 生物资源:串草坡村位于秦岭腹地,有秦岭四宝之一的金毛扭角羚牛,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熊,水獭。还有斑羚,果子狸,林麝,野猪,豪猪,獾等动物;鸟类有:红腹锦鸡,血雉,勺鸡,红腹角雉以及杜鹃,夜鹰,啄木鸟,雨燕,山雀等。前者多为特产种和观赏鸟类资源,均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后者则在生态系统中起着控制林木害虫的作用。著名药材有猪芩,天麻,七叶一枝花,五味子,党参,黄精等。

周至傥骆古道上的串草坡村!

独特的民风民俗

由于地域原因串草坡村的有些风俗和习惯与平原地区大相径庭,在串草坡村现在还有周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周至孝歌”。由于村中受自然经济主导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产条件,造就了村中一大批能人异士,比如平时生活中的石匠,木匠,竹匠,骟猪匠,还有一些特定的“能人”红白喜事中的大厨师,大总管,蒸馍匠,老人去世时的入殓师等,都对本村的经济发展起一定的促进作用;串草坡村民风淳朴,在平时的红白喜事和一些重大事件中,往往是一家有事全村帮忙,在过去几年里如果有村人盖房,房主人只需提供一些原材料即可,盖房时各家都有男劳出男劳,没男劳出妇女,不到十几天一座房子就盖起来了。在村中如果几家人住在一起,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一家做了好吃的就给另几家都送去,

“舌尖上的串草坡村”

秦岭和骆峪河养育了一方人,在串草坡村留下了许多的特色美食,麦面搅团,洋芋糍粑,洋芋加加炒腊肉,干香椿炒腊肉,柴锅土鸡等。

洋芋糍粑:由于受气候影响山中的洋芋生长周期长,个头小但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环境和气候使得山中的洋芋中的淀粉含量特别高,一盆刮好的洋芋和一个大石臼,两个本不应该有什么联系的事物,却在山民的手中创造出来一种美食,将洋芋放在大柴锅中蒸上大约1小时,蒸出来以后放在面案上,至冷却后用小铲子将蒸好的洋芋轻轻的捣碎,使之有黄豆粒大小之后,放在大石臼中用木槌将洋芋继续捣碎,然后再用力的砸至蒜泥般基本就成型了,砸糍粑犹如农民打夯一样,人们常说“要想糍粑吃的好,洋芋要砸一千铆。”意思就是糍粑越打越筋道越好吃,手艺好的人打糍粑最后能将一大团糍粑用木槌一次性挑起来。砸好的糍粑远远看去就像一块白玉,在调以农家秘制的浆水吃起来让人满口生津。

周至傥骆古道上的串草坡村!

发展中的串草坡村

由于串草坡村位于秦岭深山之中,经济相对平原地区较为落后,在八十年代初国家电改以后全村才通上了电,但是村民的饮水问题还没有解决,住在山梁上的几十户村民每天都要用一副沉重的柏木水桶(柏木桶虽然重但耐侵蚀)去几里远的水源处挑水,吃水问题一直是串草坡村几十年来困扰村民心中最大的难题。直至2002年春,在我村党支部书记李孝明的多方引资下争取到了市县扶贫协会基金三万余元用于修建蓄水池和购置水管,为我村村民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

村中现在经济发展以青壮年外出务工为主,生态旅游和特色种植业为辅。村中经济林木以核桃,板栗,猕猴桃,竹林为主,目前有矮化核桃二百余亩,树龄在50年以上的核桃树有1000余株,板栗100余亩,秦岭翠竹50余亩,药材种植以山茱萸和种植猪芩为主,村中现有500余棵成面积的山茱萸树,我村的猪芩种植面积200余亩,在我村药材种植比例中占60%,我村的猪芩种植面积200余亩,总资产300余万元(包括外商在本村投资)猕猴桃种植均分布在骆峪河沿岸,有充足的灌溉条件,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所产猕猴桃个头大品质好,受到外来收购商的抢购。

秦岭腹地资源丰富,气候宜人,非常适合中华蜜蜂的生长。串草坡村村民大部分都养殖中华蜜蜂,为保证土蜂蜜的优良品质,绝大多数农户采取最原始的木桶养殖,产出来的巢蜜远销全国各地,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给农民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周至傥骆古道上的串草坡村!

串草坡村村民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已有近半村民在平原地区安家立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剩余的村民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自己的不懈的努力也在生态旅游等方面积极的发展着自己的经济,改善自己的生活。我相信,串草坡村这个曾经在傥骆古道中发挥过重大作用的村子,它的明天定将会以更加美好的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