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基金經理變動數量有所增加,但離職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持平且處於歷史較低水平,但多位明星基金經理離任還是引發業內不小的震動。業內人士表示,公募基金經理在較疲軟的市場行情下跳槽及奔私意願減弱。然而,公募行業“一拖多”的現象屢見不鮮,充實人才儲備仍是當前公募面臨的一大課題。
萬得統計顯示,截至5月31日,今年以來基金經理變動總人數為239人,同比微增7%。其中新聘171位基金經理,同比增加10%;另有68位基金經理離職,離職數量與去年同期相同。
今年的離職隊伍中,不乏管理能力突出的明星基金經理。5月29日,新華基金髮布三份基金經理變更公告,宣佈旗下“一管三”績優基金經理欒江偉因個人原因離任。5月7日,建信基金稱基金經理鍾敬棣因個人原因申請離職,其管理的3只基金均由原共同管理的基金經理進行管理。鍾敬棣是債券基金經理老將,其管理的產品長期業績持續領先。
而早在3月份,興全基金副總經理、基金經理傅鵬博離任,4月底匯豐晉信基金知名基金經理丘棟榮卸任,也在業內引起不小震動。
相比去年同期,今年前5月新聘基金經理數量共計171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0%。新增基金經理涉及90家基金公司,這意味著超過八成的基金公司均新聘了基金經理。
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基金經理總人數為1717人,比年初新增103人,增幅為6%。公募基金經理的整體數量穩步攀升,但在公募基金的快速擴容之下,基金經理“人才荒”仍是行業痛點。
截至5月底,1717位基金經理共管理著5262只基金。粗略計算,1位基金經理至少管理3只產品,部分基金經理管理基金數量達到20只甚至30只,“一拖多”現象愈演愈烈。
一家大型公募投資總監表示,如果同一人管理的多隻基金產品投資範圍比較寬泛,投資類型多樣,投資業績影響會比較大。從平均任職年限來看,現有基金經理平均從業年限為2.5年。
一位大型券商基金評價中心主任表示,基金公司開始注重內部人才的培養,公募通過事業部、股權激勵等手段已留住一部分核心人才,部分人才甚至從私募流向公募。但是,多數公司基金經理培養機制仍有待完善。
該基金評價中心主任說道,具備培養機制和環境的大型基金公司應更加註重內部人才的培養,“老人帶新人”,避免青黃不接。中小型公司則需另闢蹊徑、專攻某一特色產品,在此基礎上持續優化激勵機制留住優秀基金經理挑大樑。
本文源自號外財經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閱讀更多 金融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