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最“致命”的錯誤觀念,讓喝茶離你越來越遠

喝茶,有統一的文化底蘊,但也可以形成自己的風格。

水溫、茶具、茶葉、環境等等些微的不同,都可以搭配出你獨特的喝茶風格。

想要好好喝茶,各有各的小心思。

每個人對喝茶的要求不同,有些人喜歡日常隨意喝茶,一個馬克杯泡上一點綠茶,邊工作邊享受好時光;有些人把喝茶的重點放在閒餘空隙,茶臺前一心一意伺茶,潛心品嚐一種味道,不為瑣事煩惱。

你想要一個好好喝茶的標準答案,可能沒有人能說得上來。因為每個喝茶的人,都有一種讓自己舒服的方式,都更希望喝出自己的味道。

無論你怎麼選擇喝茶的路,是更專業、更隨意還是更另類,你首先都要先找到一個明確的喝茶方向。

四種最“致命”的錯誤觀念,讓喝茶離你越來越遠

1、“不挑”或者“太挑”?

對茶葉不挑,很容易喝到與自己體質不相符的茶,尤其是體寒特性的茶友,原本喝些溫性的茶可以平衡體質,結果誤飲了寒性的綠茶,喝壞了腸胃,得不償失。

所以對於茶葉的選擇,稍微“挑剔”點,並無壞處。

四種最“致命”的錯誤觀念,讓喝茶離你越來越遠

不僅“不挑”不好,喝茶太過挑剔,也失了些應有的樂趣。尤其是選擇茶具的方面,最容易挑花了眼,還踩了個大坑。

目前並沒有什麼強有力的證據證明,用名家手工制的紫砂壺,泡出來的茶會更好喝;買名窯燒製的瓷器,茶湯會更透亮。人們對這些精緻茶具的追求,更多的是對它們背後文化的認可和自己的喜愛。

不妨就把標準放低點,讓“眼緣”和“手緣”,代表我們對茶具的最高認可。其實適手又舒心,就是選茶具的最好標準。

四種最“致命”的錯誤觀念,讓喝茶離你越來越遠

2、一定要喝最好的?

剛開始喝茶的時候,誰都希望是一款好茶引入茶門,但是好茶難遇,好茶的標準更難界定。

首先,每個人對好茶的要求都不一樣:茶葉店的老闆可能會覺得,好茶就是店裡的鎮店之寶;山上的採茶人可能又覺得,第一批出來的新茶是最好的。

茶海很深,與好茶相遇是需要緣分的。有時候不經意間一杯叫不上名字的茶,就悄悄俘獲了你的心,它就成了你心裡的那杯好茶。

不是因為茶葉是“最好”的,所以我們才去喝,而是因為我們愛喝,它才成為最好的。

四種最“致命”的錯誤觀念,讓喝茶離你越來越遠

3、一把茶葉可以泡一天?

首先,這種行為對茶味的破壞是致命的。每種茶葉都有自己的耐泡次數,這跟它們的品類、工藝都有很大的關係。綠茶嚐鮮基本都看前面三泡,你往後用再高的溫度,都難以品嚐到最初的鮮甜,更容易把苦澀物質泡出。

及時更換茶葉,才是真正尊重茶的滋味,而不是為了喝茶這個行為而喝茶。

其次,一整天都喝茶未必是好事。茶葉是好東西,但飲用過量也會產生許多不良反應,例如失眠、胃疼,甚至醉茶。

早上飲些淡茶喚醒一天活力;午休後來杯紅茶提神醒腦;晚餐後1小時,來杯熟茶,消食解膩,促進腸胃運動,助你有個舒適美夢。

只喝滋味最正的幾泡茶,及時用茶調整身體和精神,讓茶和自己都保持在最佳的狀態。

四種最“致命”的錯誤觀念,讓喝茶離你越來越遠

4、先評後品?

無論什麼時候,面對什麼事情,“先入為主”的觀念都會影響我們的正確判斷,喝茶也是。

先帶著評價的態度,大致把這個茶的老底都摸透了,再去品茶,容易用腦海裡已經設計好的框框架架去束縛對茶的品鑑。

如果用兩款價格相差十倍的紅茶,把它們的包裝故意調換了一下,先讓大家看了包裝和價格,那麼自然很多人都會覺得價格高、包裝精美的這款味道一定更甜。

很多時候,“盲品”是一種很公平、明智的喝茶習慣,好茶不論出身,千萬不要因為外在就隨隨便便給茶葉打上標籤,對人也是如此。

四種最“致命”的錯誤觀念,讓喝茶離你越來越遠

想要好好喝茶,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喝多體會。這個味道喝不慣,下次就換一個;這次水溫高泡苦了,下次就低溫點... ...

沒有人是一步就喝成高手的,更多的是需要你用心去體會自己喝到了什麼,又想要喝到什麼。

從識茶、選茶、泡茶和對待茶,我們整理了四個最明顯的錯誤觀念,希望大家不會在喝茶時走了彎路。

好習慣要堅持,壞習慣就及時止損。喝茶也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