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地街道城管执法负责人柴学龙——“三部曲”理清宣传脉络 “晒美景”软化商户心防

坪地街道城管执法负责人柴学龙——“三部曲”理清宣传脉络 “晒美景”软化商户心防

工作中的柴学龙

“法律条款、规章制度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商户的长远利益。”“店面整洁美观了,顾客同样会高看一眼。”城管执法办公室内,柴学龙正结合坪地各社区实际情况,向执法人员认真讲解如何从商户角度换位思考,做好环境宣传工作。作为坪地街道执法队的城管执法负责人,有着8年基层执法经验的柴学龙不仅在各类执法行动中表现突出,更积极探索“宣传+执法”的有效实施路径,通过一系列创新思路,从源头上减少执法与居民的距离感,推动辖区市容环境质量的高效提升。

坪地街道城管执法负责人柴学龙——“三部曲”理清宣传脉络 “晒美景”软化商户心防

柴学龙进行环境卫生巡查

理清宣传“三部曲” 促进执法零距离

在柴学龙印象中,全市大力倡导的城市管理“宣传+执法”早已不是什么新名词,但由于坪地街道先天基础较为薄弱,居民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不少商户、摊贩对宣传活动并不关心,对执法更是有一定抵触情绪,最终导致执法和宣传都未能取得理想的成果。

“做好宣传+执法,首先要让环境宣传真正在居民心中扎根。”为此,柴学龙在日常巡查工作中反复进行记录分析,最终梳理出城管执法的三个关键问题:居民、商户对市容环境提升工作知晓率较低,对环卫执法行动理解程度不够,整体保护环境意识有待提高。结合三处关键点,柴学龙有针对性地整理出系统的环保宣传“三部曲”:从提升知晓率做起,逐步减少执法与居民的距离感,最终促进整体环境意识的提升。

全新的环保宣传思路,为“宣传+执法”的实施细节带来十分明确的改良方向。在柴学龙的多方协调下,很多社区和居民小组一改以往派传单、发材料的单一宣传模式,专挑居民、商户感兴趣的执法案例摆在桌面,以此为基础讲解乱摆卖、超门线经营为何会被清理,涉及到哪些法律法规,从而加深居民对城管执法的认识。

经过数月尝试后,柴学龙欣喜地发现,以往执法人员反复讲解,商户都听不进去的政策法规,在社区和居民小组反而大受欢迎,“商户有很多想法和苦衷不愿和执法人员讲,却乐意向居民小组的负责人倾诉。”见此,柴学龙更是趁热打铁,带领执法人员进一步与社区加强沟通,促进环保宣传活动的全面优化改良。如今,在柴学龙和城管执法队伍的努力推动下,越来越多政策法规得到居民、商户的理解,辖区多处路段实现从“脏乱差”到“风景线”的华丽转变。

找准契机 “晒美景” 增加商户认同感

“有时候,一些商户看到整治后的照片,自己都会觉得不好意思。”面对不愿配合执法的商户、摊贩,柴学龙的小创意再次取得大成果。一次执法行动中,路口乱摆卖的摊贩不仅不配合执法,还反复念叨着“市容环境跟我有什么关系”等话语。见此情况,柴学龙当即拿出手机,向对方展示“整治过后坪地社区大变样”等网友晒出的路面美图,并以此告知商户:“配合执法不仅是遵规守法的表现,自己和他人也都能享受到整洁美观的环境福利。”最终,经过一番巧妙劝导,这位摊贩不但主动撤摊,还对柴学龙柔性执法的作风大为赞赏,执法人员与商户的“距离”也因此再度拉近。

多方推进“大家管”模式 助推执法效率质量双提升

先天规划不合理,城中村居多,历史遗留问题难以解决……对于城管执法人员来说,坪地街道不仅执法难度大,需要监管、巡查的区域更是繁多复杂,现有的执法力量很难满足全部的环境监管需求。面对这样的难题,柴学龙同样结合坪地实际状况,从多个角度强力推进社区、居民小组“大家管”执法模式,促进城管执法的效率提升。

“只有执法人员才有权利开具各类处罚单据,因此‘大家管’不能简单地按区域来分工。”在综合考虑相关细节后,柴学龙进一步完善了“大家管”的实施方案。其中,社区和居民小组的网格员、监管员只负责市容环境巡查,发现违规现象可先进行劝告和警告,“仍然不听从的,则直接上报给执法队进行处置。”

工作心得

1.读懂读透政策精髓

执法人员与市民、商户的很多矛盾,都源于对政策的不理解和误解,因此,读懂读透每一条政策精髓,是做好城管执法的核心基础。

2.把握刚柔结合的“中间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