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升級2.0 行業洗牌加速

沿用了20多年的集中式存儲架構,正面臨著以軟件定義、分佈式存儲、超融合架構等為代表的新一代IT基礎架構的衝擊。特別是超融合,引發了一場全球範圍的技術變革,如今,超融合2.0來臨,最終,超融合能否擔當起雲計算與大數據時代下新的奠基石,還要看風口的核心技術壁壘有多高?市場是否會廣泛應用?

超融合升級2.0 行業洗牌加速

變革:超融合2.0時代來臨

超融合是什麼?一般來說,就是將計算、存儲、網絡和安全融合。如果說超融合1.0時代是以技術架構為核心,那麼2.0時代便是以應用和業務為核心。

超融合升級2.0 行業洗牌加速

2016年被稱為“超融合元年”,聯想雲以超融合為主題一路狂奔,在2016年就參與發起了超融合產業聯盟。2017年9月,聯想雲又掀起了“超融合2.0”的浪潮,以應用智能感知為核心。

超融合升級2.0 行業洗牌加速

隨即在雲棲大會上秀了一把肌肉,聯想超融合在已有的H1000、H3000系列基礎上推出了三個新版本,分別是以KVM為核心的聯想超融合H1000高級版,以商用虛擬化平臺為核心的聯想超融合H3000企業版和H3000標準版。

超融合升級2.0 行業洗牌加速

聯想雲高級副總裁高志國

從應用和場景來看,超融合2.0將支持更多企業應用,比如,從VDI應用過渡到商用套件、開源軟件、私有云等,支持更多核心業務;擴展更多應用場景,比如網絡商城、數據庫集群等大規模應用、集群上混合負載等;超融合2.0將使用ROBO、MetroHA、混合雲等下一代基礎設施架構。

超融合升級2.0 行業洗牌加速

從技術和產品來看,超融合2.0將對計算、存儲、網絡和安全等四大模塊做內核級融合。支持全閃存提升數據讀取、存儲和壓縮效率;集成SDN/NFV功能,將底層數據中心統一集成,實現後臺操作一體化;大數據驅動下的運維自動化,提高運維效能。

超融合升級2.0 行業洗牌加速

國內市場正處在一個窗口期,誰能做好國產化應用,滿足特定行業的政策需求,並快速建立起自己的服務能力和生態圈,誰便能在這場“超融合2.0之戰”中搶跑,奠定領軍者地位。

洗牌:轉型的陣痛

在1.0向2.0轉型之際,眾多廠商入局的超融合領域會面臨洗牌。當行業內的產品、應用高度同質化後,沒有核心技術壁壘的企業將面臨淘汰,而巨頭要拼的則是生態和服務。

超融合的風口到底有多火?從統計機構Gartner的數據來看,2016年到2021年,全球超融合將以高達48%的複合增長率擴張。IDC針對中國市場所做的報告顯示,2017年上半年,中國超融合市場規模就已經達到1.2億美元。那麼,中國企業對這個1.2億美元的市場買不買賬呢?第三方IT服務平臺暢享網深入調查了中國市場,在華東地區,已經採用超融合技術的中大型企事業單位比例為29%。可以說,超融合已經拿到了資本的敲門磚,正走在尋求企業認可的路上,希求叫好又叫座。

超融合升級2.0 行業洗牌加速

入局者前仆後繼,追隨著Nutanix、Dell等美國主流廠商的步伐,國內也開始湧現一批巨頭,聯想以23%的用戶佔有率問鼎國內超融合市場,戴爾以21%的佔有率排名第二,華為以19%的佔有率排名第三。

巨頭一旦湧現,“百家爭鳴”的局面就開始告一段落,行業加速洗牌。

超融合升級2.0 行業洗牌加速

如何在大浪淘沙中取勝,首先要獲得市場的認可。那麼企業是如何選擇超融合的呢?產品、品牌、安全、人員、服務是關鍵要素。價格已經不是企業客戶的主要選型因素了,技術服務方案才是企業最關注的因素。

趨勢:IT即業務,擁抱不確定的未來

超融合從1.0向2.0轉型,其背後的推動力主要來自互聯網+的大潮下,移動化隨時在線的需求湧現,舊的IT基礎架構急需變革,“IT即業務”的產品思維成為主流趨勢。

企業要建立一個數據中心,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成本。採購涉及到多家廠商,沒有一點接應,部署週期長,一次性買齊3-5年的設備,到頭來發現IT產品降價厲害,前期投入不經濟,一個週期結束後,還要重新規劃建設。

而超融合的優勢就在於四個方面:一是硬件資源池化,按需平滑擴容,降低成本,縮短週期;二是虛擬化感知的分佈式存儲,解決了I/O性能瓶頸的問題;三是業務高可用、高可靠性,物理服務器故障時,可以自動遷移到健康物理服務器;四是簡化管理,通過一個超融合管理平臺,一鍵式自動化運維管理。

超融合升級2.0 行業洗牌加速

用數據說話,根據主流超融合廠商公開數據統計,與傳統基礎架構相比,超融合使IT部署與業務上線速度快了5-10倍,使運維效率提高了48倍,使數據重建效率提高了30倍。

超融合升級2.0 行業洗牌加速

總體而言,超融合使IT部署速度更快了,IT資源成本更低了,IT運維難度更低了,這讓IT工作的重心向應用軟件、數據管理、業務融合轉移。當然,IT部門也要未雨綢繆,從技術中心轉型為業務中心,否則會被邊緣化。

目前,超融合已經應用於工商企業、政府治理、公共服務等領域,特別是突破了金融、軍工等對“安全第一”的行業,這是一個巨大的跨越。超融合1.0不太適合“偏科”應用,比如偏向於存儲的視頻監控應用,偏向於計算的HPC和HANA應用,比較適合數據和計算節點相對均衡的應用,比如內部管理系統、物聯網數據服務、雲桌面等。

超融合升級2.0 行業洗牌加速

企業有上雲的願望,但卻面對著一個不確定的未來。在業務轉型的路上,路徑不確定,結果不可知,應用平臺的內容、架構和規模無法預知,IT投資和運維的組織形式也未可知。在一切不確定的面前,以“IT即業務”為思路的超融合切中了企業的痛點。

在資本青睞的當下,超融合廠商只要建立起核心技術壁壘,圈好生態,以服務為本,幫企業上雲轉型,企業必將成為“自來水”,為超融合2.0瘋狂打cal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