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首谈父子关系,哪个成年人不是带着童年的伤

原生家庭是帆,你自己是风,能决定你去哪儿的,从来不是帆,而是风。

高晓松首谈父子关系,哪个成年人不是带着童年的伤

在近期的 《奇葩大会》上,高晓松首次对外谈起自己的原生家庭。

他称由于原生家庭的影响,特别是对父子关系的不满,以至于自己在前二十年,过得都特别个性十足,很不讨喜,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他与父亲的关系不好到哪种程度呢?他说,据母亲回忆,他从来都没有问过父亲一个问题。

高晓松首谈父子关系,哪个成年人不是带着童年的伤

这一段戳了心的独白,让我大吃一惊,原来看上去只在乎诗和远方,洒脱快意人生的高晓松也同样带着童年的伤。

如今四十九岁的高晓松已经走过了足够多的乱七八糟,当他再次站在更大的舞台上时,脸上充满的只有平静和智慧。

田朴珺说:“今天这个社会,但凡能活得让人妒忌,就别活得让人同情”。

此时高晓松回了一句话,甚有智慧,他说:“但是能活得让人喜欢,就别活的让人嫉妒”。

高晓松首谈父子关系,哪个成年人不是带着童年的伤

当他再谈起与父亲的关系时,他说: 以前因为父子关系太差,所以拒绝去看到父辈好的一面。

当回头再看,便能发现父亲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思想,只是有一个点,没有圆的那么好而已,但是那时的自己非要指着那地儿来。

历经人生沉浮之后,他已经学会了与父亲和解。

香港演员黄秋生,以其成熟的演技,成为家喻户晓的影帝。

但是,上月一则BBC帮黄秋生找到了失散50多年的生父家庭的新闻,把他的原生家庭展示到了公众面前。

不得不让人感慨:一向桀骜不驯、敢怒敢言的黄秋生,童年竟然过得如此悲惨。

黄秋生的英国生父Perry,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他隐藏了自己已有家室的事实,在外派香港期间认识了黄秋生的妈妈,并生下了儿子。

高晓松首谈父子关系,哪个成年人不是带着童年的伤

在黄秋生4岁时,爸爸突然离开,之后有过书信联系,但在他12岁那年起,父亲音讯全无。

一晃大半辈子,黄秋生没有放弃寻找父亲,他在网上发布了一张与父亲的合照。

而BBC竟然帮他找到了远在英国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John和David,并且最近他们团聚了。

两位哥哥已经74岁,而他们的爸爸Perry已经于1988年去世。

童年得不到父亲关爱的黄秋生,对自己的父亲也曾怀有怨怼。

高晓松首谈父子关系,哪个成年人不是带着童年的伤

有一次,黄秋生因小肠气住院,妈妈没钱,给父亲打电话寻求帮助,他竟然说,要香港这边付钱他才接听电话,此事让黄秋生极为寒心。

后来妈妈为了生活只能再婚,但继父跟黄秋生关系也很不好,父爱的缺失,让他非常没有安全感,黄秋生回忆说:“我很不开心,觉得自己是垃圾。”

除了父爱缺失,母亲同样亲手带给他痛苦。

他曾说,母亲太过悲情,是自杀专家,婴儿的时候,就灌他喝洗衣服,他用了很长的时间,才从母亲的阴影下走出来。

黄秋生曾自嘲自己的人生经历:“单亲家庭,被父亲遗弃,以父亲为耻,中英混血,然后家里好穷,哇,好精彩呀,我就差是个同性恋,就完美了。”

需要经历多少辛酸,才能把自己的痛苦当做笑谈?

在则新闻下面,很多网友特别义愤填膺,他们纷纷留言:

“他那样渣,你为什么还要找他。”

“这样不负责任的父亲,你就不应该原谅他。”

但是,在与两个哥哥短暂的相聚后,黄秋生笑得特别满足:“我发现原来也有值得我开心的事情。”

面对那个曾经深深恨过的人,他充满感慨地说:“爸爸一定觉得我现在是good boy,所以就派两个哥哥来给我。”

高晓松首谈父子关系,哪个成年人不是带着童年的伤

那种久违的归属感,让他跟这个恨了半辈子的男人和解了。

其实,与其说是与父亲和解,倒不如说是与前半辈子的自己和解。

他原谅了父亲,也放过了自己。

可是很多的人,一生都难以与自己和解。

高晓松首谈父子关系,哪个成年人不是带着童年的伤

之前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女孩,她和男友谈了三年恋爱,很恩爱,但是妈妈死活都不同意,最后以死相逼。

在被问到为什么会阻止女儿的恋情时,这位妈妈突然陷入到一种歇斯底里状态,大喊说:

“她之前跟我说过,什么事都会告诉我,结果她偷偷恋爱半年才被我发现!她以前对我都百依百顺的,是我的贴心小棉袄!”

妈妈背后没有被喊出的话一定是:她背叛了我。

所以,这不是一场恋爱的问题,而是一场孩子是否听父母话的问题。

后来,这个女孩选择了“孝顺”,不得不忍痛跟自己心爱的男朋友分手。

但是她接着远走高飞,离开了妈妈,以一种悲壮决裂的方式与父母对抗。

在很多孩子眼里,孝顺估计是他们最怕听到的字眼,因为任何一次“不听话”和为了自我的反抗。

都可以捆绑到另外一件叫做“孝”的事情上。只要不听话,就是不孝;只要反对,也是不孝。

豆瓣上有个“父母皆祸害”的小组,在这个小组里,很多带有原生家庭创伤的人在这里控诉父母的“戕害”,类似这个女孩的故事比比皆是。

这个小组拒绝接受任何与父母和解的言论,驱逐宣扬热爱父母言论的组员,要求组内只能存在一种声音:“反对父母”。

在他们眼里,家是世界上最没法谅解的地方。

高晓松首谈父子关系,哪个成年人不是带着童年的伤

去年,北大博士王猛十二年不回家,拉黑父母六年,写万字长文控诉父母的事件刷爆自媒体。

可是,要知道,这样的事例并不是个例。

四姑家的儿子,今年三十二,在北京一家IT初创公司,985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

老两口卖了大半辈子的菜,每天早出晚归,风里雨里,因为尝尽了人世冷暖,所以从小要求表哥一定要好好学习,不用再过那辛苦沉重的日子。

四姑很严厉,表哥考不好的时候总免不了责骂,她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她只知道社会底层的日子不好过。

表哥从小学习很勤奋,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然而上班后,就几乎没回过家。

每年过年,四姑都会把表哥的房间彻底打扫,把被褥晒了又晒……

可是,表哥只会在年根打个电话,说自己很忙,没时间回家。

但是我知道他其实并没有那么忙,在他的朋友圈里,他不是去日本看樱花,就是去三亚晒太阳……

我不忍见到四姑眼里的落寞,于是劝他常回家看看。

他却义正言辞地告诉我:

我永远忘不掉她小时候的打骂,在她的眼里,分数永远比儿子亲。

我有心理阴影,这是我的童年创伤,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会跟随我一辈子,无法改变,你永远不会懂。

好吧,原生家庭的错。

后来,表哥创业失败,欠了一百万。

他给四姑打电话:“妈,我欠了一百万。”

四姑默默地卖了家里的房子,借遍了所有的亲戚,为他凑了八十万。

她在电话里坚定地告诉表哥:“儿啊,没事,你妈我还能挣,妈再给你挣。”

四姑又开始自己起早贪黑卖菜的生活,可是,她已经是六十五岁高龄。

那日清早,表哥从北京回来,看着凌晨四点已经开始忙着批菜的妈妈,在黑幕中佝偻着背,搬着重物,步履蹒跚……

伫立在寒风中的五尺男儿止不住嚎啕大哭。

后来他跟我说,在那一刻他突然觉得那个叫劲的自己很无耻,以前只看到了岁月的不静好,却没有看到父母更加艰难的负重前行。

什么原生家庭的错,滚他娘的。

高晓松首谈父子关系,哪个成年人不是带着童年的伤

高晓松首谈父子关系,哪个成年人不是带着童年的伤

“原生家庭”这个词,本来只是心理咨询领域使用的一个名词,这几年却在中国突然爆红,泛滥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长大后的所有不顺心,不如意,改不了的毛病,克服不了的性格障碍,过不了的接人待物的那些门槛,都似乎可以与原生家庭中的某种养育方式对应起来。

去原生家庭里面寻找问题根源,这种做法的源头来自于经典精神分析学派。

但是在心理学中,当我们分析和查找到问题的根源后,还会运用各种咨询技术来进行引导,通过内在力量的唤起,达到与自己的和解,从而内心豁达。

然而,这个心理学概念在传播的时候,很多人只看到了前半截,自动屏蔽了后半截。

于是“原生家庭”成为自己逃避现状的理由,而且,还没有任何成本代价。

原生家庭对我们有没有影响? 有,而且有较为紧密地联系。

但是,这并不是终点。

“萨提亚”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事,就是把父母、伴侣、孩子当成“人”来看,唯有如此,才能看到对方的渴望、价值,特质和生命力。

既然生而为人,就有自己的有限性。

认识到原生家庭的错,不是为了指责父母,而是给自己一个机会重新开始。

在这个起点之下,重新出发,回顾自己的过去,梳理过往的事件,找寻其中对与错的经验。

要坚信,就算有童年创伤,我们也不一定不会获得幸福和成就。

原生家庭是帆,你自己是风,能决定你去哪儿的,从来不是帆,而是风。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