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普法」遭遇網絡語言暴力,該如何追責?

網絡語言暴力何時休?

「热点普法」遭遇网络语言暴力,该如何追责?

“互聯網給網民提供了絕好的發表意見平臺,同時也使得一部分人原本浮躁的心態更加浮躁,這種浮躁正在使激情代替冷靜思考。”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耀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網絡語言暴力為何頻發?

陳永朋在被問及是否對涉案微博內容的真實性進行過審查時,他表示沒有。同時也承認,他知道自己所發的微博內容會被幾十萬粉絲看到,但仍然發佈了。

追責過程是否艱難?

為規範公民在網絡上發表言論的法律邊界,依法充分行使憲法賦予的言論自由和監督權,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規章,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等。

2013年9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發佈《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進一步明確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

「热点普法」遭遇网络语言暴力,该如何追责?

如何解決“網絡病夫”?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喬新生認為,在面對各種新興的網絡問題時,道德、行業自律等應當予以支持。我國尚未建立規範的網絡倫理,應由有關部門共同研究和探討網絡倫理規範,明確各種網絡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責任以及網絡道德的基本原則,形成網絡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構建和規範網絡倫理,同時也要加強對網民的道德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