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壯自沉斯卡帕灣:一戰後德國公海艦隊的最終結局

1918年11月11日,英法同德國簽訂停戰協定後,列強又為如何處置德國公海艦隊而爭吵不休。此時的公海艦隊主力尚存,仍然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包括11艘戰列艦、5艘戰列巡洋艦、8艘巡洋艦和50艘驅逐艦。英國人建議先把公海艦隊扣留在斯卡帕灣,由皇家海軍看守,然後再在巴黎和會上討論處置方案。

悲壯自沉斯卡帕灣:一戰後德國公海艦隊的最終結局

公海艦隊在皇家海軍“加迪夫”輕巡的帶領下駛向斯卡帕灣

11月21日,德國公海艦隊的70多艘軍艦正式向協約國投降。在370多艘協約國軍艦的護送下,公海艦隊抵達蘇格蘭中部的福斯灣下錨。英國海軍上將大衛.貝蒂發出命令:“在今天日落時分,德國的旗幟從軍艦上降下,在沒有得到允許前,這面旗幟不會再升起。”10多天後,公海艦隊分批達到蘇格蘭北部的斯卡帕灣。軍艦主炮的炮栓全部被卸下,每艘主力艦上的水兵人數也縮減到200人。

悲壯自沉斯卡帕灣:一戰後德國公海艦隊的最終結局

公海艦隊進入斯卡帕灣

被扣押在斯卡帕灣的日子可不好受,英國人禁止德國水兵上岸,也不允許他們去別的軍艦上“串門”。 無所事事的德國水兵只能靠釣魚和抓海鷗來打發時間,順便改善一下伙食。所有來往德國的郵件都要經過英國海軍審查,儘管軍艦上有軍醫,但是英國人卻拒絕提供牙醫。

悲壯自沉斯卡帕灣:一戰後德國公海艦隊的最終結局

停泊在斯卡帕灣的公海艦隊

此時,公海艦隊的命運仍然懸而未決。法國和意大利認為自己應該分得四分之一的軍艦,而英國則出於保持自己海軍優勢的目的,希望把這些軍艦全部解體報廢。同時,英國人也留了一手,準備一旦在和約無法達成的情況下強行奪取這些軍艦。1919年5月,由於已經獲悉凡爾賽條約的部分內容,德國海軍的高級軍官下定決心不惜一切代價阻止英國人獲得這些軍艦。公海艦隊司令馮.羅伊特海軍少將也開始為鑿沉軍艦做好準備。

悲壯自沉斯卡帕灣:一戰後德國公海艦隊的最終結局

在斯卡帕灣釣魚的德國水兵

1919年6月21日上午11點,馮.羅伊特海軍少將升起了信號旗發出了鑿沉軍艦的命令。各軍艦上的水兵立刻行動起來,打開了通海閥和進水閥,舷窗和水密門也被鬆開。水兵們還在一些軍艦的水密艙上鑿開了幾個大洞。鑿沉行動一旦啟動,凡是能夠使軍艦大量進水的各種措施都被德國水兵採用。

悲壯自沉斯卡帕灣:一戰後德國公海艦隊的最終結局

正在沉沒的“巴伐利亞”號戰列艦

在一片悲壯的氣氛中,排水量24000噸的“腓特烈大帝”號戰列艦第一個沉沒,緊隨其後的是“阿爾伯特國王”號戰列艦。而“皇帝”號、“路易特波爾德攝政王”號和“威廉皇太子”號這三艘戰列艦幾乎是同時沉沒。

此時,在斯卡帕灣的英國海軍只有三艘驅逐艦和一些拖船。到下午17點,最後一艘德國戰列巡洋艦“興登堡”號沉入海底。在鑿沉行動中,有9名德國水兵被打死,16人受傷。

悲壯自沉斯卡帕灣:一戰後德國公海艦隊的最終結局

正在沉沒的“德爾夫林格”號戰列巡洋艦

公海艦隊一共有10艘戰列艦、5艘戰列巡洋艦、5艘巡洋艦、32艘驅逐艦沉沒在斯卡帕灣,其餘還漂浮在海面的軍艦被英國人拖到淺水區或擱淺。這些軍艦被分給了各國海軍,由於打撈費用太高,這些沉沒的軍艦都一直長眠在斯卡帕灣的海底。直到1930年代,當地居民抱怨沉船影響導航,才有7艘戰列艦、5艘戰列巡洋艦、大部分驅逐艦艦被打撈起來。

悲壯自沉斯卡帕灣:一戰後德國公海艦隊的最終結局

正在沉沒的“興登堡”號戰列巡洋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