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四位導演,青出於藍?她已悄然起步|人物

一家四位導演,青出於藍?她已悄然起步|人物

一家四位導演,青出於藍?她已悄然起步|人物

《第十二夜》劇照

在 2017 年的烏鎮戲劇節上,查文淵知性的氣質與她的作品全男班《第十二夜》接地氣的喜感形成的強烈反差,令人驚喜。一個月後,《第十二夜》在國家大劇院演出期間,她瘦了一圈兒,當時因為突發情況,在首演的上午才能合光、走臺,這種緊張慌亂讓她整夜失眠,加之大劇院略嚴肅的氛圍、票房的壓力等種種讓她感受到了做導演的不容易,但她依然享受其中。今年 5 月她又攜作品《等待戈多》參加了在韓國舉辦的亞洲戲劇院校大學生戲劇節 ATEC 並獲得優秀劇目獎。

家裡有四位導演,對於查文淵,從事戲劇是一件極自然的事。而在實踐和摸索中,她也形成了自己的戲劇觀:“你得把心裡最真的最柔軟的東西掏出來。如果演員沒有真正的交流,我無法容忍。”

攝影丨解飛

一家四位導演,青出於藍?她已悄然起步|人物

查文淵

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碩士,博士在讀。導演作品有話劇《我可憐的瑪拉特》、《大哉眾生》、《第十二夜》;音樂話劇《旋木》、《慕春》。

我家出了四位導演——戲劇離我太近了

戲劇圈裡查姓的導演並不多,除了查文淵,最知名的就是導演査明哲了。所以,在認識查文淵之前,我曾揣度過他倆是否是父女關係。見面後,被問起,查文淵很爽快地告訴我:“查明哲是我叔兒,他和我爸是雙胞胎。”真相大白。

査明哲在前蘇聯讀的是戲劇博士,他學成歸來時,查文淵還很小,見他第一面時, “這是一個特別洋氣的美男子”,雖然父親也很帥,但他做公務員,氣質內斂,而叔叔身上的藝術氣質一下就把查文淵鎮住了。他們家裡現在有四個導演,除了這對叔侄,查文淵的堂哥、堂弟也是導演。這樣藝術氛圍濃厚的家庭無疑對她選擇戲劇的道路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但在查文淵的成長中,叔叔一直在北京工作,她住在合肥,只有逢年過節時才能見上一面。“那時只覺得做導演很神秘。”其實她學藝術,起初純碎是為了考上理想的大學。雖然小時候學過手風琴、畫畫、跳舞,只是家人希望她全面發展,用她自己的話說:“我是個特別不爭氣的小孩,全部半途而廢。”決定學戲劇後,哥哥和叔叔給他集中培訓,查文淵才感覺有一扇門向自己打開了,豁然開朗。

查文淵天生麗質,做演員也不在話下。被問到為何沒考表演,她則乾脆地回答:“導演要碰到我也是挺棘手的,我什麼事情都有自己的主意。那我乾脆自己做導演吧。”

關於叛逆,她向我回憶起一件小事。“小時候,每天早上家人都要給我準備一個水煮蛋,但我不喜歡吃,可是他們一定要我把雞蛋吞下去,才能去上學。有時,我趁他們不注意,就把雞蛋扔到窗外去,一樓頂上有個平臺,那上面盡是我扔的雞蛋。我骨子裡在反抗一種所謂的權威,它壓著我做我並不甘願做的事,我就受不了。”

“女孩不要做導演,太累了!”叔叔卻先給她潑了涼水,“這種累不僅是身體上的,還有來自觀眾、演員、權威人士的四面八方的壓力,導演需要面對的東西太多了。”叛逆的查文淵當然沒聽進去。

“親人們都能做,我怎麼不能做呢?”查文淵覺得“基因”的說法有點玄乎,其實家裡有導演帶給她最重要的初始的信心:“看叔叔的戲,看完可以問他好多問題,比如你為什麼要這麼處理?讓人感覺到其實當導演沒有那麼神秘,它是普通人可以做的事,只要你有表達慾望,就可以通過學習技術手段,去把它實現出來。”

一家四位導演,青出於藍?她已悄然起步|人物

一家四位導演,青出於藍?她已悄然起步|人物

《等待戈多》劇照

在她的家庭裡,從事戲劇是一件極自然的事,讓人不覺得孤獨。“戲劇離我太近了。我周圍有很多人父母並不是做戲劇的,就常會聽到他們被父母催促轉行,因為覺得做戲劇是漂著的。我們家裡就沒有人會勸阻,而且大家都會說,一塊兒幹吧!”

您必須給我一個機會

查文淵在中戲讀的研究生,她的碩士畢業大戲,也是她的處女作的創作經歷,至今提起,都會令她激動。這部戲叫《我可憐的瑪拉特》,是一個前蘇聯的劇本,講述了二戰時期三位少年的理想、愛情、人生的糾葛。

一家四位導演,青出於藍?她已悄然起步|人物

《可憐的馬拉特》劇照

“三個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倖存的少年,擠在一間小屋裡,聽著外面的炮火聲,一起度過了一段艱苦但快樂的時光。兩個男孩都喜歡這個女孩。其中一個男孩瑪拉特想當英雄,就去參軍了,另一個男孩列昂不甘落後,也去了。戰爭勝利後,瑪拉特帶著英雄勳章歸來,但列昂失去了一條胳膊。瑪拉特看他也愛著女孩麗卡,就決定離開。麗卡喜歡瑪拉特,卻和列昂結婚了。到了中年,麗卡和列昂過著十分平淡的生活。這時瑪拉特回來了,他發問:你們已經忘記你們兒時的夢想了嗎?多少人用犧牲換來了我們現在的生活,你們就打算這麼庸庸碌碌過一輩子?列昂受到了震動,決定重新開始生活,哪怕只剩下最後一天,他就離開了,把瑪拉特和麗卡留下來了……兩個人相顧無言,最後聲音響起,‘他走了,但我們要開始新的生活就那麼容易嗎?’這是反思自己現在生活狀態的一部戲,很有力量。” 查文淵說。

可是把它排下來卻不太容易。首先,自己導師那關就很難過,因為這也是他十分鐘愛的劇本,輕易不讓學生碰。但查文淵非常堅持,對老師說:“我特別愛它,您必須給我一個機會。”之後,她讓老師來看初排:“不行,這達不到我的標準。”被否定後,再排,再被否定……

三個演員忙活了兩個月,覺得沒法再演了,這個劇本確實太偉大,但“夠不著”。“那怎麼辦呢?你們得幫我畢業!你們喜不喜歡這個戲?”查文淵心急。“喜歡。”大家說。於是,那天晚上排練前,每人先灌了一瓶啤酒。當排到列昂覺醒,決定去尋找新生活時,三個人抱在一起,哭到無法自已,坐在場邊的查文淵也跟著掉眼淚。“經過那一晚,四個人就像同在一個戰壕裡出生入死過的兄弟,有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感覺。

我們坐在劇場中間,正聊著,查文淵轉頭向控制室的方向扯開嗓子:“幫我放一下《我可憐的瑪拉特》的配樂好嗎?”音樂響起來,一種悲壯的氣氛瀰漫開來,她說,它給人的力量來自那個最直抵人心的問題:你怎麼能夠這麼盲目地去生活?之於查文淵,表演同樣也是,“你怎麼能麻木不仁地站在臺上?你得把心裡最真的最柔軟的東西掏出來。它耗費了我們兩個月的時間,演員和導演才把自己最脆弱的一面暴露給對方,然後互相接納了,這是完全融合變成一個整體的過程”。

一家四位導演,青出於藍?她已悄然起步|人物

《可憐的馬拉特》劇照

從那一刻起,戲被救活了。 “你們用最真誠的表演打動了我,肯定能打動所有觀眾。”導師看後也很滿意。2013年夏天,《我可憐的瑪拉特》在蓬蒿劇場連演了五場,火爆到劇場內的過道上也站滿了人,有觀眾排隊都沒買到票。

這給查文淵吃了一顆定心丸。“首先我把這戲排成了,這給了我信心。然後,我知道了真誠的作品有怎樣的力量,它給我一個方向,就是以後就要做這樣的戲,如果演員沒有真正的交流,我無法容忍。這個初心支撐我一直往上走。”

不疾不徐

一家四位導演,青出於藍?她已悄然起步|人物

《第十二夜》劇照

“我最大的興趣是對於人、人和人之間關係的研究。它源於生活,當心裡對這世界有了認識,對人物關係有了新的理解時,戲劇是一個工具,我想通過它傳遞出來。就像在《第十二夜》中,一個女孩在獲得男性身份後,對自己的潛力有了新認識,當恢復到自己的身份後,發現自己更有力量了。這個過程就像我作為一個普通人,獲得導演的身份後,在當中挖掘到了更多潛能,迴歸生活中,發現我的力量變強了。”

一年好好磨出一部戲,不疾不徐,這是查文淵為自己安排的節奏。今年,查文淵將完成她的博士學位,正式走上職業導演之路。新戲也在醞釀中,將講述一個老人的故事。

“我希望我沒有荒廢時光,我希望我一直在成長。”查文淵對自己的期許樸素而真誠。

一家四位導演,青出於藍?她已悄然起步|人物

文丨王躍

人物攝影丨解飛

劇照提供丨採訪對象

一家四位導演,青出於藍?她已悄然起步|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